APP下载

辅助下肢抬腿装置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1-15梁俊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9期
关键词:下肢辅助误差

孟 贤,梁俊妮*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伴随老年人肌力机能、心肺功能的退化,步行所占日常活动的比例逐步减少,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罹患率大幅上升,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运动能力的完全丧失。另外,一些因为运动不当、意外事故、疾病等原因导致下肢无法自由活动,但当人的下肢长时间不活动的话,会导致人的心血量减少,下肢出现水肿,同时由于下肢不活动使的下肢的血流速变得缓慢,很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关节僵直、足下垂、足跟部压疮以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使用一个可以抬高下肢的装置来解决这些可能存在分风险问题。但常规的抬腿垫固定装置并不能很好的抬高患者的下肢,灵活度较差,抬高患肢下肢的角度不容易调节,导致患者的退镀舒适度并不佳。针对下肢运动能力下降的老人或者下肢运动部分失能人群的特殊要求,而研制了一种辅助下肢抬腿装置,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助力,提高其生活质量[1]。故本文对辅助下肢抬腿装置进行了以下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辅助固定装置以及设备

辅助固定装置的组成包括:脚板、下肢容置槽与抬腿垫,(可保持患肢外展20~30度角度与调节长短),使用脚板脚跟端水平放置于加速治疗床上,与下肢容置槽连接固定,下肢容置槽内放入真空负压垫中。

1.2 使用方法

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头部放置于固定头枕上,将患者的胳膊放置于额头上,模拟机验证片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将患者的体位调至到最佳舒适状态,并将下肢使用固定带固定,利用真空泵将垫内空气完全抽净,达到真空状态;其次制作体膜,将热塑网膜从恒温水箱中取出,平铺于患者机体表面,并将其放置于体架上,等其冷却后,将体膜取下,于患者双下肢贴于皮肤处与双侧骼前上棘处钻数量为4直径为5厘米的小孔,将患者皮肤上标记同样的四个孔,将电极贴贴于患者皮肤处;治疗前首先体膜小孔对准电极贴金属头,最后将体膜自然锁好。

1.3 研究对象和分组

本次实验我院选取了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2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18例,另一组设为实验组,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5~69岁,(51.2±3.5)岁。实验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8~70岁,(51.5±3.8)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抬腿垫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辅助下肢抬腿装置固定。两组患者性别构比、年龄分布范围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开展研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19.0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例数(n)形式进行记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x2检验,若P<0.05时则代表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分析数据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摆位误差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中,2例下肢水肿,2例足跟部压疮,3例关节僵直,并发症发生率为38.9%,而实验组中,1例足跟部压疮,1例关节僵直,并发症发生率为11.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数值记录(,mm)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数值记录(,mm)

组别 n 左右摆位误差(mm) 头脚摆位误差(mm) 前后方摆位误差(mm)实验组 18 2.0±1.2 1.1±1.2 3.2±1.6对照组 18 2.4±1.3 1.5±0.5 4.1±2.6 t 3.1525 2.9512 1.8534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常规抬腿垫固定治疗方式通常使用枕头、布朗氏架、棉被以及海绵垫捞将患者的下肢抬高,但这会影响患者的体位舒适程度,体感较差,灵活度不够,无法对长度进行调节,也无法调节各关节的角度,不符合人体生理力学在应用方面需做出相应的提高。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提高,辅助抬腿装置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该运动装置可进行自由伸缩,同时可调整角度,幅度在20~30度之间,保持患肢外展位,为下肢运动能力下降或者下肢运动部分失能人群提供运动行走辅助[2]。辅助下肢抬腿装置能够自行使用,为下肢运动能力下降或者下肢运动部分失能人群提供辅助治疗装置,为患者提供了便利,还能为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促进患者肢体血液的循环,加快血液流通的速度,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相较于使用枕头、海绵垫来垫高患者的下肢,避免了小腿静脉回流障碍问题的发生,预防患者的下肢关节出现僵直,发生肌肉萎缩[3]。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分析治疗指标,得出具有更高治疗价值的辅助装置,发现实验组患者摆位误差显著低于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辅助下肢抬腿装置与常规抬腿垫固定组相比较来说,可有效地减小摆位误差,对不同机体的腿部长度可进行调节,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辅助治疗工具,具有较高的实验价值[3]。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8.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了辅助抬腿装置在下肢无法活动情况下,能帮助患者的下肢进行良性的运动,促进患者血液流动,改善患者下肢肌理,避免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不良症状,使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辅助下肢抬腿装置对于下肢受伤以及下肢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很大的便利,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下肢情况,具有较高的治疗医学价值。

猜你喜欢

下肢辅助误差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压力容器制造误差探究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九十亿分之一的“生死”误差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