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对评价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作用△

2021-01-15吴静张海燕王亚娜王书谦杨文婧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突聋白细胞粒细胞

吴静 张海燕 王亚娜 王书谦 杨文婧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短时间内紧急发生的、至少相邻2个频率听力下降达20 dB以上,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耳闷及眩晕。突聋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膜迷路积水、免疫应激有关。突聋的预后取决于初始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以及是否存在眩晕及耳鸣等[1]。临床研究显示,部分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升高,可能存在感染[2,3],为验证这一假设,进一步探讨突聋的病因,本研究选取162例突聋患者,分析WBC和CPR与突聋发病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以2015年9月~2019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突聋患者162例(168耳)为研究对象,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男69例,女93例,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是5.8天。患者入组标准均符合 201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4]。其中,低频下降型78例,高频下降型33例,全频下降型(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51例。排除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史及血液病史的患者,入院前未经系统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当日查血常规,按血常规化验结果及治疗情况分为:WBC正常组78例(WBC≤10×109/L),接受激素为主的常规治疗;高WBC常规治疗组42例(WBC>10×109/L),接受激素为主的常规治疗;高WBC联合治疗组42例(WBC>10×109/L),接受激素为主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发病侧别、听力损失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例)

1.2治疗方法 根据指南推荐方案,低频下降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40 mg,qd,连用3天,如有效,再用2天后停药,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87.5 mg静滴,qd,连用10天;高频听力下降型给予甲泼尼龙40 mg,qd,连用3天,如有效,再用2天后停药,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105 mg,qd,2%利多卡因10 ml静滴,qd,连用10天;全频听力下降者给予激素及金纳多,药物使用方案同高频听力下降型,同时给予巴曲酶静滴首次10 BU,之后每次5 BU,隔日1次,共5次,期间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合并耳鸣、眩晕者,加用甲钴胺及倍他司汀口服。高WBC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生素口服(头孢呋辛0.25 g,bid),连用3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降至正常水平则停药,否则继续用药,3天后再次复查血常规,最长不超过7天。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血WBC、血CRP检测及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等检查。

1.3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1]判定临床疗效: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 dB。

2 结果

2.1三组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WB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疗效比较(例)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CRP及中性粒细胞(NEUT%)水平变化 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后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患者白细胞水平的升高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血WBC及CRP水平变化

2.3不同听阈曲线类型患者白细胞升高例数及有效率比较 由表4可见,低频下降型中白细胞升高患者占比高于高频下降型和全频下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总有效率高于高频下降型和全频下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和全频下降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治疗前不同听阈曲线分型患者血WBC升高比例及治疗后总有效率(例,%)

3 讨论

既往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高于正常范围,但患者体温正常,无发热。少量文献曾报道了部分突聋患者白细胞升高[5,6],但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是否与细菌感染有关以及如何指导此类患者的临床用药,尚无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162例突聋患者血WBC、CP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白细胞升高的患者,即使不加用抗生素,仅采取常规治疗,白细胞仍能降低至正常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突聋患者的血白细胞升高并非细菌感染引起,而是应激、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7]。国外也有学者证明,除细菌感染以外,可引起白细胞升高的原因诸多,如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恶性肿瘤、创伤、应激等[8]。由于白细胞主要成分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趋化、吞噬和释放细胞毒性产物等一系列快速协调反应杀伤病原微生物[9]。某些特定情况下,发生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升反降,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常比白细胞计数增高更准确反映感染的炎症程度[10]。本研究发现,部分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在正常范围,进一步验证了突聋患者白细胞升高并非细菌感染。且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中,应用抗生素和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相近,没有明显差异,故对此类患者治疗时,没必要应用抗生素。但是,本研究中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听力预后明显好于白细胞正常的患者,推测,由于白细胞升高与机体免疫系统启动有关,这类患者的免疫防御性可能优于白细胞正常的患者,在突聋发病时机体启动自身主动调节、自我修复,故而听力疗效好。另外,本研究中低频下降型突聋患者中白细胞升高者所占比例较其他类型高,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其他类型患者,分析可能原因是不同听力曲线突聋患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低频下降型患者自身免疫防御机能可能更好,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炎性因子,CRP在健康人体内含量微乎其微[11],当机体受到感染、肿瘤、急性心肌梗死或组织损伤时,在TNF-α和IL-6诱导下,血浆中CRP急剧上升,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调理作用,被称为“急性蛋白”,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中[12,13]。有研究表明,突聋患者内耳局部缺氧,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如IL-6等,进而诱导CRP合成,抵抗炎症反应对机体的伤害[14]。Mohsen等[15]对突聋患者进行多因素风险评估,发现突聋患者外周血CRP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有动脉内膜增厚;另有研究者认为,CRP在突聋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作为炎症标记物外,还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损害血管[16],CRP可作为评价突聋患者内耳功能损伤的重要标记物[17]。血CRP含量与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正相关,CR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18]。本研究结果显示,突聋患者血液中CRP水平高于正常值,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CRP可作为突聋发病的辅助监测指标,其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抗内耳缺氧的应激能力。

综上所述,突聋的发病可能与炎症相关,但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机体免疫应激系统激活发挥了作用。这种免疫应激机制,能引导机体启动自我保护和修复功能,促进突聋的良好转归。白细胞升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白细胞正常者,对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没有临床意义。因此,寻找白细胞升高的免疫机制,从免疫应激角度寻求治疗突聋的更合适方式,是值得尝试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突聋白细胞粒细胞
《四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临床观察》摘译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现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