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及拾音特点
2021-01-15沈恬
沈 恬
(中央民族乐团,北京 100101)
笔者在中央民族乐团从事中国民族器乐音乐扩声、录音工作,深知做好中国民族器乐音乐扩声工作有两个原则:一是多听,建立对民族器乐声音的合理认知;二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是古老悠久的音乐文化,而舞台扩声则是不到一百年历史的新兴技术手段,两者的结合没有一定之规,只有最终呈现的声音和谐、悦耳,才是扩声工作唯一的评判标准和目标。
说到中国民族乐器,很多人会想到“吹、拉、弹、打”四个声部。按照民族管弦乐总谱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笔者简单介绍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和拉弦乐四个声部中的常用乐器的构造和发声特点,及其拾音的普适方法,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启示。
1 吹管乐器
1.1 吹管乐器的结构及发声特点
(1)笛子
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常用的笛子有梆笛、曲笛、新笛。一般来讲,笛子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按音孔,前后各一个出音孔。梆笛音色嘹亮,是北方梆子腔戏曲的主奏乐器。曲笛音色柔和,是南方昆曲的主奏乐器,所以也叫“昆笛”。新笛是改良乐器,有十一个按音孔,它无笛膜,音色类似箫,但比箫音量大、音域广、音色更加通透、饱满。
(2)箫
箫是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竖吹,音孔为前五后一或前七后一(八孔箫是改良乐器)。一般来讲,箫主要分为洞箫和琴箫,相比笛子,箫的音色更加内敛、轻柔。
(3)笙
笙是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传统笙一般有13、17、19簧(一簧为一音),现代的改良笙一般为36簧。在民族乐团里,可分为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其中,中、低音笙有抱笙,也有键盘按键式笙)。
(4)唢呐
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传入中国,有小、中、大、加键等不同形制的唢呐,其音域不同。唢呐是双簧吹奏乐器,在民族乐团里可分为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
(5)管子
管子由波斯传入中国,它是双簧吹奏乐器,分为大、中、小不同的形制,音色鼻音突出,很有特点。
(6)埙
埙是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由陶土烧制而成,音色悠远隽永、苍凉内敛。
1.2 拾音方法
在长期的扩声实践中,对于上述介绍的民族吹管乐器,笔者常使用头戴传声器(心形指向或全指向)进行拾音,传声器头距演奏者嘴角约二指宽距离。对于控制口风以及音色浑厚度的把握,只要调整好均衡(EQ)上合理的低切与高切截止频点,即可获得很好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吹管乐器拾音的关键是要找准乐器真正的发声位置:笛、箫、埙是演奏者通过振动空气柱而发声,笙是笙苗中的竹片振动发声,唢呐、管子是双簧片振动发声。因此,对于所有民族吹管乐器的拾音,将传声器位置设置在管口,声音都不理想。
对于近距离拾音(将传声器设置在距离乐器1 m之内的某个位置,这种拾音方式称近距离拾音),用自己的双耳去寻找最佳拾音位置,再通过对扬声器重放出的声音判断进行微调。这样拾取的声音比超近距离(将微型传声器头直接戴在演奏者身上或贴于乐器某个位置,这种拾音方式称超近距离拾音)拾取的声音更加自然、松弛,但没有超近距离拾音方式可实现的传声增益。
2 弹拨乐
(1)柳琴
柳琴是梨形音箱弹弦乐器(图1),用拨片弹奏,音色明亮,演奏法类似阮咸。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领夹传声器(心形指向或全指向)置于面板一个合适位置,传声器轴线指向弹弦处,选择好高低切的频点即可。
(2)琵琶
琵琶是梨形音箱弹弦乐器(图2),用假指甲弹奏。琵琶由西域传入中原,名称源于演奏方法,“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其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演奏方法复杂多变,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独奏作品。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领夹传声器(心形指向或全指向)置于面板一个合适位置,选择好高低切的频点即可。传声器轴线越指向左手,音色越明亮、越松弛;传声器轴线越指向右手,音色越厚重。
(3)扬琴
扬琴是一种击弦乐器(图3),明末由波斯传入中原,音域宽广,演奏者双手各持一琴竹进行敲击演奏。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2支传声器(心形指向)分别置于扬琴左右前方45°位置,指向琴弦,经比对此位置拾取的音色较好,2支传声器拾取的效果重放时使乐器声音有一定宽度,也不妨碍演奏。
图1 柳琴
图2 琵琶
图3 扬琴
(4)筝
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用假指甲弹奏,现常用21弦筝。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领夹传声器(心形指向)在琴的下方置于音孔旁边合适位置,传声器轴向指向音孔,用另一支传声器拾取上方拨弦的细节,并将两路信号混合一个合适的比例。若演奏者觉得上方传声器的设置妨碍演奏,只用下方传声器也可以接受。
(5)箜篌
箜篌,古时由中亚向东、西两方流传,到西方为竖琴,到东方为箜篌(图4)。经历数代的改良,形成现在的形制,有琴码、共鸣箱、变音踏板。它最大的特色也是和竖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像筝一样压弦,从而实现滑音的演奏,这在独奏音乐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民族管弦乐团里,箜篌也常用竖琴代替。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心形指向的领夹传声器置于两排弦中间位置,传声器指向双手拨弦方向。
(6)阮
阮(图5),又称阮咸,可分为高音阮、中音阮、低音阮(也就是常说的小阮、中阮、大阮)。它是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用拨片弹奏。小阮音色明亮甜美,中阮音色深沉隽永,大阮音色低沉浑厚。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宫廷音乐还是世俗音乐,阮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古琴一样,阮也是中国文人乐器的代表之一。在宋代设有书艺局,在乐器方面设有“弹琴”和“擘阮”两个职位,一个为帝王弹琴,一个为帝王弹阮。中国著名阮演奏大师冯满天先生按照唐代阮咸形制成功复原了唐阮,名曰“阮咸”,重新找回中国传统器乐中阮咸的古老音色。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领夹传声器(心形指向或全指向)置于面板一个合适位置。传声器轴线偏向左手,音色偏软、松弛;传声器轴线偏向右手,音色偏硬、浑厚低沉。
(7)古琴
古琴是中国汉族器乐中重要的乐器,也是文人乐器的代表之一。它发展历史悠久,演奏技法复杂多样,形成很多不同的流派和代表演奏家,积累了大量的曲目。
当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1支或2支心形指向传声器放置在琴桌上,指向古琴音孔位置(龙池、凤沼)。对于古琴的拾音,琴桌的材质对古琴的音色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琴桌的材料为软木,音色就比较自然、松弛;如果琴桌的材料是硬木、石料甚至玻璃,音色就不甚理想。
另外,建议多听一些不同流派、不同演奏家的古琴演奏声音资料。不同流派、不同音色风格的把握,是古琴艺术非常重要的方面,作为音响工作者,了解这些信息都是不无裨益的。
图4 箜篌
图5 阮
3 打击乐
打击乐声部中的乐器大体分为金、革、木三类,种类庞杂。金,即为以金属为原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例如镲、铙钹、锣、磬、编钟等;革,即为革皮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例如各种鼓;木,即为以木质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例如木鱼、梆子等。打击乐器的声部,也可以按照有音高和无音高分类,例如排鼓、云锣、编钟、磬,即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中国大鼓、板鼓、木鱼、拍板,即是无音高的打击乐器。在民族乐团中,也常混用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和西方打击乐器。常用的西方打击乐器包括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吊镲、对镲、马林巴(marimba)、铝板琴(vibraphone)、钢片琴(celesta)等。
在舞台表演中,很少有演奏者会抱着大件打击乐器边移动边演奏,因此,笔者较少使用超近距离拾音方式拾取打击乐。如果演奏者需要手持小件打击乐器边移动边演奏,会使用心形指向领夹传声器设置于演奏者胸前,传声器轴线尽量指向打击乐器。如果是斜跨在身上的手鼓(图6)或腰鼓,会将心形指向领夹传声器夹在背带上一个合适位置,传声器轴线指向鼓身。当采用近距离拾音时,笔者遵循的原则是:对于鼓,传声器指向鼓皮中心,如果演奏有很多敲击鼓边的部分,则另加一支传声器拾取鼓边;对于锣,传声器指向锣中心;对于镲,传声器指向镲边;对于木琴、铝板琴、钢片琴,会用2支指向性传声器拾取,使声场形成一定宽度。
图6 手鼓
图7 胡琴
4 拉弦乐
(1)胡琴
民族管弦乐团中,常用的胡琴(图7)有高胡、二胡、中胡,其中,二胡是拉弦乐的主体,人数也是最多的,这和西洋交响乐团是不同的。胡琴由西域传入中原。高胡定弦比二胡高一个纯四度,比中胡高一个纯八度,因此,在乐团中负责演奏较高音区的部分。在小型传统器乐形式中,高胡又是广东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音色明亮细腻。在演奏方式上,演奏广东音乐的演奏者通常使用琴筒两侧带有护板的高胡,将琴筒夹于双腿之间演奏,音色具有更重的鼻音;在民族乐团中合奏时,演奏者通常将琴筒置于左大腿根部,演奏方式与二胡、中胡相同,音色比较明亮、通透。中胡琴筒最大,音域最低,负责演奏胡琴声部中较低音域的部分。
当采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指向性领夹传声器置于琴筒的琴窗处。选择这个拾音位置的好处是:首先,传声器离乐器发声点最近,获得的传声增益最大;其次,传声器拾取的正好是通过皮膜振动经由琴筒共鸣而辐射出的声音,音色比较自然。
(2)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与低音革胡是中国民族器乐工作者为了填补民族乐团低音拉弦乐器的空白而研制的乐器,通常通过皮、板复合振动而发声,从而在音色上很好地实现与胡琴音色的衔接。现今绝大部分民族乐团直接用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低音提琴)进行替代演奏。
当采用超近距离拾音时,笔者会使用带有夹子的专为大提琴和贝斯设计的指向性传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