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职学生运动自我设限影响因素研究①
2021-01-15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 山东青岛 266000)
自l978年,国外的一些学者对运动自我设限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自我设限是指人体在面对可能即将到来的失败或失利时,他们事先为自己设置好障碍,从而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维护好自己在他人心中良好的形象,而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自我能力的评价之中[1]。自我设限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2]。自我设限行为其实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应对威胁性情境的对策,它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表现,是个人对未来即将产生结果的一种控制或借口[3]。显然,自我设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因此,该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自我设限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收集和阅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且查阅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著作,搜集相关资料与内容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此次研究是利用陈玮瑀学者的《运动自我设限量表》来对该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此测量量表共计12题,分别采用5个等级分类,总分在12~60分之间。在此问卷中,得分越高,说明自我设限的倾向性也越强。
1.2.3.数据统计法
该文通过采用SPSS 19.0软件对此次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自我设限与自我归因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自我归因与运动自我设限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受试者成功克服了自己设置的障碍时,就会通过使用归因的增大原理扩大对受试者能力的评价。而当受试者失败时,他们通过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理由,失败后对能力的归因也就随之大打折扣。因此,通过自我设限能够为失败寻找借口,为成功的取得归结于自我能力的展示。
2.2 运动自我设限与自尊
根据研究发现,当不同自尊水平的测试者在面临同等条件下的情景时,他们在行为上会出现不同的表现情况。根据研究表明,当测试者的自尊因素受到威胁时,测试者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对自己进行保护。所以,受试者的自尊因素与运动自我设限有着密切的联系。
2.3 运动自我设限与目标成就
在目标定向的理论中指出,测试者在成就情境中分别会有两种不同目标的取向分类,一种是任务取向,而另一种则是自我取向。任务取向者是以自己为参考标准,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是通过努力及合作而得到的。而自我取向者则是以社会比较为参考,他们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展示自己常超的能力。通过研究表明,高自我取向的受试者要比高任务—低自我取向者更喜欢使用运动自我设限。
2.4 运动自我设限与群体凝聚力
通过研究发现(见表1),当受试者中的群体凝聚力较为强大时,受试者在面临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的结果会有更高的自我设限,这类受试者会随着群体凝聚力的增加而增加自我设限水平。而在群体凝聚力较低的受试者中,他们的运动自我设限则会相应的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在任务失败时可以将此作为个体失败的借口。
3 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自我归因与运动自我设限倾向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自我归因与运动自我设限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776,存在高度相关并且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在自尊与运动自我设限这两者关系中发现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823,其结果达到显著性相关(P<0.01);而在目标定向与运动自我设限这两者关系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3,存在高度相关并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在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中看出,两者相关系数为0.775,其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因此,该研究认为自我归因、自尊、目标定向、群体凝聚力与运动自我设限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表1 自我归因、自尊、目标成就、群体凝聚力和运动自我设限倾向的相关系数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筛选出自我归因、自尊、目标定向与运动自我设限较高的学生,在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辅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尽快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各项练习,促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