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茶故事,看见茶文化
2021-01-14茶业复兴
2014年茶业复兴成立之初,就发下了“整理有史以来茶文化”的宏大愿望,经过多年的收藏,茶业复兴目前收藏了5000余册世界茶书,其中有200余本是珍稀古籍。2020年8月,“看见茶文化”茶书展在位于昆明雄达茶城的猫猫茶书馆开展,该茶书展为常设展,希望以书为媒介,让茶文化被更多人看见。本次展览出品人为杜国楹,周重林策展,杨静茜担任学术主持,由小罐茶、茶业复兴和猫猫书店共同主办,本文将对茶书展中的两个特装展柜进行介绍。
世界三大茶书,在流传中成为经典
世界三大茶书分别是中国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和美国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
茶圣陆羽的《茶经》,成书于公元8世纪,至今已近1300年。我们收藏了《茶经》的近60个版本,此次茶书展,主要展出4个版本:明晋安郑允荣校对版的影印本,此书获得过2018年最美图书;1888年的和版;1926年日本诸冈存的《茶经评释》;以及1974年出版的英文版。
日本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我们藏有5个版本,展出版是1936年茶学家诸冈存的校注本,以及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平安竹苞楼藏本的复刻版。荣西(1141~1215)是日本临济宗的初祖,他被称为日本茶祖,他于1168年到中国求法,后来把佛法,把茶文化带回了日本,可以说有了他的推广逐渐才有了日本现在的茶道。《吃茶养生记》这本书提出了很重要的观点——“心好苦,茶为苦”,所以要喝茶;只有你有生命才能对社会有贡献,延续文明。
三大茶书最后一本是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所著的《茶叶全书》,展出版为1935年首版首印,道林纸印刷,十分精美。威廉·乌克斯1910年开始收集茶叶方面的材料,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20世纪初的世界茶叶发展样貌,是一种全球化的视角。
这一柜还有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的《在茶乡中国》等英文版、法文版著作,有1857年的版本,很珍贵。罗伯特·福琼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茶与印度茶的故事。沿着这一思路拓展的,还有著名人类学家麦克法兰的《绿色黄金》,这本书的最新版由甲骨文引进,周重林先生参与审校。因为茶,英国在中国之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唐宋之间,陆羽、荣西的茶世界在讲述的是绿茶的故事,这形成了东方茶叶叙事。明清以来,当大英帝国与茶相遇,红茶成为了世界茶叶版图的主角。
日本人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成书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在英语世界有广泛深远的影响,版本众多,我们都已经收集到了50多个版本。冈仓天心旅美期间,发现西方对东方有很多误读和偏见,因此有了写这本书的冲动,他选择用茶作为东方的载体,通过一杯茶,向西方展示了一个觉醒的、自信的东方世界。冈仓天心输出茶为主的东方文化,铃木大拙输出禅文化,这才是东方的禅茶一味,然而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没有完成这一使命。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全面衰落,曾经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茶叶开始远远落后于大英帝国。面对这种局势,我们心存不甘。1930年代,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吴觉农写成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当代茶圣吴先生从中国茶开始,寻找产业,寻找自信心。7年前,茶业复兴也打出了茶业复兴的旗帜,我们效仿吴先生,也是向先辈茶人致敬,吴先生从产业复兴,我们从文化复兴。
吴觉农和范和钧合著了《中国茶叶问题》,书中的这些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我们。我们今天读《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国茶叶问题》依然会被打动,就在于我们拿得出手的以及可以重建经济以及文化秩序的,就只有茶与茶文化。
范和钧先生后来来到云南,创办了勐海茶厂,就是今天的大益集团前身。他与云南本土的茶人李拂一先生等人,在边疆再次为华夏帝国铸就了新的茶叶长征。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写作者都围绕着一片树叶开启了与世界、与世人的对话,一本茶书不是在诞生之日就成为了经典,而是在流传中成为了经典。
世界因茶而变
全球产茶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茶叶的流动,带来了速度、带来了优雅、带来了战争、也带来文化的传播与变迁。接下来,我们将跟随茶叶的全球征途,感受茶在世界各地生发出的文化与习俗。茶的远征从未停止,一片柔软的茶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了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格局,并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模样。
茶叶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品,作为流通全球的商品,运输得越快越好,速度是品质和利益的保证。我们先翻开《中国快剪船》这本书,乘坐160年前的快剪船,从广州抵达伦敦。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的专卖权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船队也日益落后。这时候,快剪船的时代来临了,最先使用快剪船的是美国的船队,直到1849《航海法》废除之后,美国船可以运茶叶到英国,于是英美两国之间开始了空前的快剪船速度竞争。一艘艘挂着白色帆蓬的轮船拉着中国的茶叶,历时百日、绕地球四分之三之后抵达英国。
那个时代最先进的轮船、最厉害的航海家和最优秀的航行者,都在运茶的行列中。在茶季,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快剪船上面,茶船快到伦敦的时候,就有人骑快马通报伦敦的商人。直到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解决了燃料问题,汽船的时代来临,快剪船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19世纪80年代,最快的汽船从中国出发到伦敦只需要30天,茶叶流通全球的速度持续加快。
茶叶在全球流通的过程中,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的影响,茶在传播的过程中,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改变。1662年,嗜茶的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斯二世之后,饮茶的风气逐渐在英国妇女中流行起来,茶叶取代咖啡、酒等刺激浓烈的饮料成为了宫廷中流行的饮料。展柜中这本姜黄色的小书,就专门介绍了英国下午茶文化。17世纪的英国街头,咖啡馆是男性专属的社交空间,由一杯茶开启的下午茶,把优雅带到了英国的绅士淑女中间。英国不产茶,却有着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量,英式下茶也由此成为了英國影响全球的生活方式。
在太平洋的西北部,也有一個国家深受茶叶影响,这个国家就是日本,现在,让我们跟随唐代日本“留学僧”东渡,感受日本茶道的精神。千利休,是日本茶道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他以茶为契机,将茶事的影响力延展至宗教、哲学、艺术、社交等各个方面,对日本国民的精神信仰和世俗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利休4个半草垫子的茶室与丰成秀吉上千个草垫的广间之间,包含了对茶的不同理解,也是一场权力与反权力的较量。千利休被丰成秀吉赐死,但他所提倡的“和、静、清、寂”的茶道思想至今都是日本美学的终极体现。这本《千利休》写于1940年,记录了千利休生平,以及千利休对茶道的诸多见解。与日本茶道有关的书籍,我们还收集了50多册。
在茶的故乡中国,喝工夫茶、泡茶馆都是打发时间,“一盏茶”的时间有多长,取决于当天的心情。(日)堀江克彦于1999年出版的摄影集《嘉木悠远:在中国云南省寻找茶的源流》,展示了茶在中国的样貌,中国人对茶的利用是自然、无拘无束的,茶在中国可以很优雅,也可以很随意。
1993年德文版《茶叶罐之书》,展示了各种风格、各个历史时期的茶叶罐,或开放或优雅,是茶带给不同文化的灵感和启发,这一页的罐子上我们看到了时间和温度计,是一种追求精准的德式思维。
很多时候,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一种方法。早期的以外国人介绍中国茶为主,例如,这张精美的彩图来自于德文版《中国制茶图》,这张图绘于19世纪初,展现的是制茶工人们给茶叶装箱,并用脚把散茶压紧的场景。
而《茶的真实历史》,是全球化的当下,由哈佛学者梅维恒于2009年写就的“茶的世界文明史”,这本书以时间变迁为经线,以全球的地域传布为纬线,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茶史全图。既有中国茶饮的历史,中国茶叶向外传布的不同途径,亦涉及日本、印度、锡兰等东方各国的茶饮历史,以及茶叶在西方世界的轨迹。
这本《茶叶战争》是台湾远年版的,这是周重林先生所写的茶书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本。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茶叶的“凶猛”,由一片茶叶引发了战争,改变世界的格局。
在品茗的间隙,想象茶叶经过的时空路程,回味茶的厚重历史,体会茶带来的力量和自信,思索茶引起的文化变革,你会惊叹于这片小小树叶的巨大力量。200年来,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经重塑了一个世界。而当下,我们生活的世界仍在被茶叶改变。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