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1-01-14朱建莉

民族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素养小学生

朱建莉

摘 要: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当传承的民族精神。诵读经典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将诵读经典与小学教育相融合已成为当前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小学晨读、诵读活动以及记录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实现两者的融合。

关键字:小学语文;诵读经典;人文精神

当前,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诵读经典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诵读内容和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造成部分小学生难以理解经典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丧失学习的兴趣,部分小学生忽略学习经典的重要意义,放弃参加诵读活动。

一、制定晨读计划,保持诵读兴趣

诵读经典不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既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同时教授诵读和基本知识,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丧失诵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既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又提高诵读经典的教学效率。需要老师明确诵读经典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诵读经典教学计划。

诵读经典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学生掌握记忆经典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老师可以采用晨读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段内诵读经典,这样既不影响学生课堂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乐于诵读经典。

除了诵读的时间外,老师还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老师可以结合主题式教学方式,以课本中经典内容为主题,选择同样主题的经典作为诵读内容,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也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采用信息技术,理解經典含义

诵读经典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经典的寓意,能够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人文意识,自觉继承这些人文精神。由于老师普遍将经典内容作为基本语文知识向小学生传授,不仅缩短了语文课本基础知识教学时间,还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课本知识和经典内涵都难以理解。

为了保持课本的课堂教学有充足的时间,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微课、视频等向学生讲解经典的内涵。微课等教学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这种教学方式时间短且灵活、表现形式多样、便于传输,能够让学生利用部分课余时间学习,也更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能让小学生主动学习。

老师还可以制作经典诵读的音频,及时纠正学生诵读过程中的发音。由于小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不能完全准确发出经典中的词句读音,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害怕诵读。因此,老师分享诵读经典的音频,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诵读中的发音问题,并通过音频掌握发音的方式。

三、组织诵读活动,丰富教学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发展阶段,长期单一的诵读教学方式容易使他们产生疲倦的心态。在诵读经典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老师讲解经典内容并带读的方式,长期以老师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种类丰富、内容活泼的活动能够为小学生学习经典创造新鲜的感觉,更符合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征,提高他们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以课余活动为例,老师可以组织“线上诵读比赛”,鼓励学生上传诵读经典的视频参与比赛,由老师、家长以及其他同学共同评价诵读的表现,最终评价最高的同学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课余诵读比赛的活动不仅能扩展诵读经典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从而愿意参与诵读经典的活动。

以课间活动为例,老师可以开展“经典改编活动”,先让学生理解经典的内涵和当中的文化精神,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经典以诵读、歌唱、讲解经典背后的故事等方式展现。利用课间短暂的时间开展诵读经典的方式,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让学生通过经典改编过程,深刻理解经典的含义。

四、运用音乐教学,营造诵读氛围

良好的诵读氛围能够提高诵读经典教学效率。一方面,良好的诵读氛围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在良好的环境中诵读经典,能够帮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营造良好的诵读经典的氛围,老师可以从教学环境和诵读时的背景音乐两方面入手。首先,老师可以运用经典故事、诗词等布置教室,例如,用《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诗词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老师也可以搭建诵读经典的读书角落,老师收集并整理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书籍放在教室的读书角。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诵读经典提供良好的诵读氛围和丰富的经典资源,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老师可以根据诵读经典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在学生晨读或者展现诵读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诵读经典,既能使学生感受诵读的音律乐趣,也能更容易理解诵读时的“抑、扬、顿、挫”,掌握诵读的方法。

五、记录诵读档案,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诵读经典的传统方式以领读和讲解知识为主,老师普遍既缺乏记录学生诵读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意识,也缺乏评价学生诵读情况的方式。这不仅使得关于学生诵读经典长期缺乏有效的检验和反馈,还造成学生诵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效率不高。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制定学生诵读档案,及时根据学生诵读情况并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改正诵读中的问题,让自己的诵读能力有实质的提升。

以课余时间的诵读活动为例,老师可以将学生在诵读活动中的表现,例如,发音、动作姿势、情感表达等作为评价内容,在学生诵读结束后再与学生交流,指出学生诵读的不足之处。老师还可以将诵读经典的表现作为学生语文成绩的组成部分,由老师、家长以及其他同学共同评价,定期向学生公布诵读成绩,成绩突出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评价奖励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重视诵读经典,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诵读习惯。

总结语

总之,诵读经典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文化意识,自觉维护民族传统文化。以上策略能够为一线老师开展诵读经典教学提供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使诵读经典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晓霞.经典诵读走进小学语文晨读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25-126.

[2]张官俊.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19-220.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素养小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