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14刘富天

考试周刊 2021年100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在小学阶段中设立,是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按照新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高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基础性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并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自身生活技能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在带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时候,及时运用生活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授课的成效,并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论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作用,以及当前小学阶段该课程所存在的现状,最终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顺利推动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探索。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当前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带有生活元素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广为使用的授课方法,進而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与此同时,思想道德这门课程是教师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的关键载体,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传输理论性内容,使其掌握充足的课程内容,而且还需要把一些生活因素增添到授课之中,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此外,教师更应该注意,通过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来主动采用优质的生活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深入体验到该课程设计范围的广泛性,并让其意识到生活与该课程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关键作用

生活化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促使教师优化授课的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最终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还能够把实际生活当中的事例引进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针对此,文章总结几点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一)树立学生正确生活观念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理念都在发展阶段,其价值观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形成。所以,教师只有利用生活化教育策略,及时导入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案例,才能强化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逐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此外,教师要把生活化推动教学的价值施展出来,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

(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借助生活化课程讲解方式,能够为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提供一些便利,进而优化他们的学习质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很多较难的知识点,这会加大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进而难以深入掌握知识内容。在这时,教师一旦坚持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那么将会加剧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的现状,他们甚至会出现对该学科的抗拒学习心理,最终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生活化对策,才能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使其顺利地达到学习目标。

(三)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带有生活元素的授课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使其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以更好地引起他们对该学科探究和学习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教师根据生活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探究一些现实生活正能量的人与事,是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学生通过参与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从中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使用该知识来解决生活琐事,从小树立懂法、守法的法治理念。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使其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意识,最终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水平与认知技能。

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伴随中国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道德法治与意识教育,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教学要求,需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让初中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阶段,有很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较浅,尚未形成科学的道德理念。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唯有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使其成为一个遵守制度法规的中学生。

打个比方,当前经常出现“未成年人网上贷款”的案例事件,有很多未成年人都被卷入了该风暴当中,这不仅会阻碍他们此刻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当及时给学生讲解和普及一些有关思想道德与法律制度的知识点,进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作铺垫。

思想道德教育也可以被人们叫作德育教育,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将初中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性的人,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及时按照法律标准来行事,并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守规矩的中学生。所以,教师要在初中班级的授课当中,充分施展该课程的教学优势,并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呵护与关爱,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都能深刻地领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 当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所存在的现状

(一)没有明确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进而使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进一步按照有序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促进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讲解活动的时候,都没有提前设定教育目标,注重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丝毫没有任何教育教学的方向。这种现状会造成学生成绩下降,并进行盲目的学习,难以把握到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不能对学生开展及时的教导,最终影响整体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忽视学生学习体验

现阶段,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陈旧式授课模式,并占据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则是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其学习体验被教师忽视掉了。在现实工作中,教师一般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性课程讲解,这样的教学只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并不关注,所以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意见和看法都无法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默默听讲,不积极参加课堂互动的习惯,最终影响他们整体的学习成绩。对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学科学习体验的重视力度,并让其大胆地发言,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课程考核制度单一

除了以上所出现的教学现状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课程考核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大完善考核制度的力度。现阶段,教师所采用的考核制度非常的单一,对学生考核得并不全面,难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实际学习状况。而教师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对他们而言,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都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点评,并且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可以起到鼓励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点评,充分构建课程考核制度。此外,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不充足,仅仅关注学生基础学科成绩,而不在意他们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严格地分析和研究该课程改进方案,最后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整体的教学发展。尽管学生参与了课程考核活动,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难以实现健康成长。

四、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在现阶段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目标,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教师应该积极采用生活授课方法,并在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教学目标生活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并按照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而开展高效的课程授课活动,并顺利完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譬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吃饭有讲究》的课程内容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树立其科学的用餐意识。其次,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挑食与暴食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关注他们的真实情感,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设定这样的教育目标,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将全部的状态集中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中融入生活元素,还应该在讲解内容上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该学科探究和学习的好奇心与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之中,丰富授课内容。

比方说,通过讲解《我爱我家》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事,如自己的亲人、朋友,让其回忆对长辈分别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其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同时,教师能够以“如何爱自己的家”为探究主题,让学生互相探讨,从而让他们纷纷发表言论,诉说一下“我爱我家”的定义和实现途径。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成效。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节课程的开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情境的构建。所以,教师要在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讲解中,及时为学生建立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推动该课程的教育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生活案例,不断提升授课的质量。但教师在选择建立教学情境元素时,应该依照学生日常的生活状况,逐步形成素材,进而让其对所学知识点产生共鸣,并主动地进行课程探究与学习。

比如,当教师讲解《我的好习惯》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设定有关生活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1. 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良好的习惯?2. 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行与习惯呢?教师通过简单地提问,进而设置一个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但能够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达到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学目的,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在进行学科授课时,更应该利用思考性的生活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意识形成,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让他们思考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带有生活元素的问题,并顺利地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融合,充分发挥生活元素的教学优势,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比方说,当学生学习到《开开心心上学去》的内容时,教师便可根据实际生活元素,给学生设置系列问题。譬如,上学的第一天,大家的心情如何?你们喜欢上学吗?在上学这一过程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到开心?学生通过解決生活问题,使他们的思考技能也得到发展,最终促进其学科成绩的进步。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按照新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及时采用生活化讲解方法,为学生建设高效的学习课堂,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法治意识,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理论观念,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促进自身生活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艺玲.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57.

[2]于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68(31):60-61.

[3]陈芳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12):58.

[4]马楠.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43):296-297.

作者简介:

刘富天,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简析如何创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