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分析

2021-01-14汪庭华

考试周刊 2021年100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初中生物

摘 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快速掌握相关生活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文章从初中生物教学入手,探究在其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策略

一、 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对初中学生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在此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将实践活动融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实施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由性,在实践中寻找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通过不断的积累,提升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水平。

基于此,在开展初中生物的教学时,结合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基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破除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大胆地创新,寻找更多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开展。一方面,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参考,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生物实验案例,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亲切感,并将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未知事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观看各类实验视频,增加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一些相对困难和抽象的生物知识,仅仅靠教材以及教师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特别吃力。将这些知识利用信息基础的优势,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到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利用能力。

比如,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实验步骤,还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用牙签在口腔中获取细胞,涂抹在清洗过的装片上,合理放置之后进行观察的这一流程,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但一些学生缺少学习的耐心和细心,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调整不到位,在取下装片之后,没有对装片进行及时的处理,造成细菌污染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贯彻劳动教育的理念,从细节出发,规范每一个步骤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器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在不断的总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

二、 以动手操作为途径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分组实践,促进生物学习的乐趣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并注重转变不同实验的组织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利用现有的资源,破除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时刻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日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教師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将学习程度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并重点关注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互相配合和讨论,进行明确的分工,对新鲜的植物叶片进行分解,并保证整个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正确应用双面刀片、镊子、毛笔、滴管等相关实验器材,互相监督和促进,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为观察叶片的结构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次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对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指导,并制订合理的实验计划,按照科学的流程对叶片的结构进行观察。在提升学生默契度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同感,升华整个实验过程的教育意义。

(二)开展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之间不仅学习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设置难易程度不均的问题,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并且,在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开展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对完成程度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或者鼓励,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之后的小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完成程度较差的小组,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初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深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关心到任何一个学生,让在日后学习过程中挑战未知的自信心更强,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去验证每一个知识点的合理性,针对前人的实验,要持有怀疑精神,经过反复的实验进行验证,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三)学会归纳,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

无论是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对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重点,并深入学习难点,保证能够理解每一个知识,为之后的学习以及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新的知识,而忘记以前的知识,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基于此,教师要转变劳动教育的方式,指导学生用好笔记,对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比如将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记录,制订合理的计划,定期进行复习,反复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投入日常的学习中,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知识以及实验,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 以生活作为纽带组织总结实践活动

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寻找更多有效的实际案例,来深化学生的生物教学。同时,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以生活为基础,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指导生物实验的开展,并利用有趣的生活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和现象,以此来提升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从生活中寻找案例

对初中的学生来说,感悟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单纯从课本中的理论内容中去理解知识的真谛,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短板在哪里,有意地避开对学生的不利因素,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教师从生活中寻找的案例来开展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学生要更容易投入其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在课堂中讲授基础知识或者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有关人体与外界差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本身作为基础,列举学生中,戴眼镜的同学和不戴眼镜的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及感悟。或者带领学生通过观察近视眼和远视眼镜片之间的差别,来理解与凹透镜和凸透镜之间的区别,通过详细的观察以及认真的对比,提升学生对实验的严谨态度,使学生养成以实际依据和具体的观察,来确定事物事实的习惯。这样一来,生活和课堂教学,和具体的生物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基本劳动意识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以生活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动手完成生物实验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实验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经验基础。

(二)进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完成单次的作业任务而去写作业。教师在课后布置的作业,往往与上课所讲授的内容一致,是对所学内容总结和深化。一方面,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及时地将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巩固一次,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能够延伸在课堂中没有进行系统学习的知识,将课堂与学生的个人认知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理解作业设计的具体作用和带来的深层影响意义。抛弃以往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结合不同学生之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性的作业设计,比如给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布置相对简单的作业,给学习程度稍好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但是教师需要考虑学生是否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水平,使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能掌握生物知识,在最终的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对生物学科来说,很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获得,通过设计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業的时候体验生活,在生活中通过学生所学知识的引导,帮助完成自己的作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让劳动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与学生家长取的密切联系

对初中学生的教学,不能只靠学校以及教师的力量,还要明确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作用,指引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有叛逆倾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或者在生活中,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触动学生的情绪。因此,进行有效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家长的正常生活产生干扰,需要经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回到家的过程中,在父母的影响下,能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知识或者之前学习的知识,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因为部分学生在回到家之后,要么与其他伙伴一起玩耍,或者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看电视。这些都是教师很难插手管理的,就需要家长的有效监督和引导,让学生养成在家独立学习的习惯。或者在遇到生物实验的时候,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家庭中的物品,将所学的实验呈现出来,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劳动教育就能在家长和教师合作的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学习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养成终身劳动的意识。

四、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可知,初中时学生的生物教学,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基础知识结合实验的教学方式,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以生活为纽带,引导学生回归自然深入生活,从细节入手感知生物的魅力,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在不断地积累中,提升对生活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昭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9(13):27.

[2]张丽.基于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素养的生本实践活动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94(10):53.

作者简介:

汪庭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康乐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初中生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