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01-14丁文强
摘 要: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在教育领域上的改革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了在学校教育阶段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优质的杰出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一、 引言
阅读是语文这一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这一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而在这一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融合核心素养培养,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语文这一学科来看,最关键的素养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更灵活、更高效的教学活动。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有些狭隘,将阅读教学的意义仅仅停留在了解读文章上面,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核和本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学会的语言运用能力会更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各个层面的认知将全面上升,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纯熟和创新地运用语言。其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得到很大改善,不论是视觉思维、创造思维还是形象思维等,都会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中取得显著的进步。再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将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将会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而透彻的了解和思考,并且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对我國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最后,在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得到培养和提升,在精神层面上的感悟会更加丰富且成熟,对学生的艺术性的熏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养成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进而推动学生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 教学策略
(一)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语言是基础,是学生能否读懂文章、理解课文主旨立意的前提。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是传达一切信息的基本媒介,是历经了千秋万代后依然未被淘汰且仍在发展进步和创新的工具。不论是学习语文、数学还是音乐,抑或是工作、科研和生活,都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并且,通过在语言上的精进,可以丰富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涵养。因此,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锻炼的时候,首先要在语言的维度上下功夫,启发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深刻理解,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到汉字的读音、形体和含义,再到语法、辞性和修辞手法,再到口语、交际和写作,再到古诗、辞赋和文言文,从多个角度向学生讲解汉语语言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汉语言的认知,帮助学生感受用字之妙以及蕴含在汉语言中的美感。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对语言的运用,掌握的更全面,进而实现素养培养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为例。在《短诗三首》这一课中,有三篇名为《繁星》的现代短诗,其对语言的运用恰到好处,赋予诗文以美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绝佳素材。语文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将‘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一句中的‘漫灭’换成‘湮灭’,‘泯灭’,或‘幻灭’可不可以?”在学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过后,语文老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内容予以适当补充,向学生们详细讲述不同的词组之间的差异性在哪,各自的妙处在哪里,以及词组与语句之间的融洽等知识。通过设置此类提问,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实现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又可以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进而提升语言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与品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都尚为稚嫩,需要教师予以科学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的品质。对语文这一科目,其中涉及文字、语言、阅读和写作等知识模块,从文言文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文,文章体裁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是良好的素材。小学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索,进而让他们可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自己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的提升。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更多的思维发展,为自己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为例。《守株待兔》这一篇课文选自《韩非子》,是一篇蕴藏着人生智慧和深刻哲理的一篇文章。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从故事中寻找客观规律和人生哲理,启迪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精神,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哲学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且让学生感悟到人生不可不劳而获,进而使得学生形成奋发图强的精神观念。
(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底蕴深厚。在经过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后,中华文化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和新颖的面容,指导着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滋养着我们当代人的精神,是一名中国人所必须认识和学习的内容。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对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烈的爱国意识,更主动地践行爱国主义理念。在小学的众多科目当中,与中华文化最为密切相连的当属语文这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文言文、古诗词到现代诗歌,从小说、散文再到说明文,经典的文学作品琳琅满目,星罗棋布,无一不蕴含着精妙绝伦的中华文化。为了让学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讲解,帮助学生感受蕴藏在课本文章当中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在学习完传统文化知识后将其发扬光大,并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创新,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进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在第四单元中,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以及《女娲补天》这三篇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其中蕴藏着丰富精妙的中华传统文化。语文老师在讲到这三篇课文时,可以在讲解文章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相应的动画影像,让学生对盘古、精卫和女娲的形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从中窥见中华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对课文文本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还应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蕴含在神话故事当中的精神内核,如精卫的执着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盘古的锲而不舍、舍己为人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品质,以及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和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所在,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帮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勇敢、奉献和善良的优秀品格。在第四单元结束后,语文老师可以视教学进度和课堂时间的剩余情况而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中华神话故事或民间故事,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和《愚公移山》等经典作品。通过拓展学习材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袤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促使学生向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学习,锻炼学生坚强不屈、持之以恒的坚毅品格,使学生在积累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神品质也塑造得更加优秀和上进,从而帮助学生显著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審美的鉴赏与创造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素养培养的目标,审美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部分语文教师会认为审美过于抽象,仅仅是一个空泛的、形而上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关于审美能力的教学。实际上,审美能力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可以同步提升艺术修养,进而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判断美的能力,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审美的教学地位,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材编排当中,经典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精彩纷呈,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歌,从四大名著到现代文学小说,都具备着高度的审美性,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绝佳学习素材。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灵活地且自然地将审美的概念穿插其中,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其中的美。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在讲到《山行》这首古诗时,基于其具备强烈的画面感,且景象别致而唯美,从远处的白云、寒山和石径,到近处的马车、枫林和霜叶,由远及近,将作者在山行中的所见所感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令人浮想翩翩,醉心于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言是非常好的古诗素材。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为学生搜寻古诗中的场景,让学生在相较于文字而言更加直观、更加真实的视频中感受山中景象的曼妙,从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感受大自然的俊美,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日积月累下,学生的艺术情操将不断得到熏陶,审美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进步,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这一部分是十分关键的,这是人们都普遍意识到的,是几乎每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的教学内容。为了顺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展开科学的自省和扬弃,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其主要的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锻炼,从而让他们能有更强的语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期将学生培育成能对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小学语文借助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
[2]许娜亮.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19(4).
[3]邹毓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
[4]郭居荣.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0(8).
[5]于冬丽.探析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0(34).
[6]吕姣姣.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8).
作者简介:
丁文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五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