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2021-01-14陆锋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41期
关键词:画眉叶圣陶稻草人

陆锋

人物名片

叶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的名字取自“圣人陶钧万物”,是贤德的圣人能陶冶造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意思。

叶圣陶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的第一个诗刊《诗》;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童话、诗歌、评论等作品;支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新华字典》;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叶圣陶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作品风格

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茅盾

由于多写灰色世界的灰色人物,叶绍钧小说常用讽刺之笔。他的讽刺风格是平实、凝重、婉曲、含蓄的,没有鲁迅那种剔骨见髓的深刻,也没有张天翼那种生蹦活跳的明快,读起来或有沉闷之感,但从不落于“油滑”。——杨义

叶圣陶所讲的童话中最震撼儿童(也包括成人)心灵之处,是他在童话中,用当时儿童所最能领悟的“傻子”的眼光、用“画眉鸟”的眼光、用“稻草人”的眼光来看当时人世间的所有一切不平事;同时,他又通过用当时儿童最能切身体验因而也最能理解的“傻子”的行动、“画眉鸟”的歌声、“稻草人”的无声的焦急和哀泣,来尽情地展示当时的种种不平事,尽情地表达了对那些弱者、那些生活在人间生活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那些伤者和残疾者无比深刻的同情。

——胡寅生

写作观点

写作重在锻炼语言习惯

我们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我们还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乱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说一句话,一定要在应当“然而”的地方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需要“吗”的地方不缺少“吗”,不需要“了”的地方不无谓地“了”。这样锻炼好像很浅近、很可笑,实在是基本的、不可少的。我们要养成语言这个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就只得自己来留意。留意了相当时间之后,就能取得锻炼的成效。不过要测验成效怎样,从极简短的像“我正在看书”“他吃过饭了”这些单句上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不妨试说五分钟连续的话,看这一番话里能够不能够每句都符合自己提出的要求。如果能够了,锻炼就已经收了成效。到这地步,作起文来就不觉得费事了,口头该怎样说的笔下就怎样写,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章,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做呢?依据的是没有毛病的语言,文章也就不会不通了。

听人家的语言,读人家的文章,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只是要特地留意,如果只大概了解了人家的意思就算数,对于锻炼我们的语言就不会有什么帮助了。必须特地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留意考察怎样把一篇长长的语言顺次地说下去。这样,就能得到有用的资料,人家的长处我们可以汲取,人家的短处我们可以避免。

(节选自叶圣陶《怎样写作》)

经典掠影

画 眉(节选)

画眉的心飘起来了,忘了鸟笼,也忘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一兴奋,就飞起来。它飞过绿的草原,飞过满盖黄沙的旷野,飞过波浪拍天的长江,飞过浊流滚滚的黄河,才想休息一会儿。它收拢翅膀,往下落,正好落在一个大城市的城楼上。

稀奇的景象由远处过来了。街道上,一个人半躺在一个左右有两个轮子的木槽子里,另一个人在前边拉着飞跑。还不止一个,这一个刚过去,后边又过来一长串。画眉想:“那些半躺在木槽子里的人大概没有腿吧?要不,为什么一定要旁人拉着才能走呢?”它就仔细看半躺在上边的人,原来下半身蒙着很精致的花毛毯,就在毛毯下边,露出擦得放光的最时兴的黑皮鞋。“那么,可见也是有腿了。为什么要别人拉着走呢?”它越想越不明白。

“或者那些拉着别人跑的人以为,这件事很有意思吧?”可是细看看又不对,那些人脸涨得通红,汗直往下滴,背上热气腾腾的,像刚揭开盖的蒸笼。身子斜向前,迈着大步,像正在逃命的鸵鸟,这只脚还没完全着地,那只脚早扔了出去。“为什么这样急呢?这是到哪里去呢?”画眉想不明白。这时候,它看见半躺在上边的人用手往左一指,前边跑的人就立刻一顿,接着身子一扭,轮子、槽子,连上边半躺着的人,就一齐往左一转,又一直往前跑。它明白了,“原来飞跑的人是为别人跑。难怪他们没有笑容,也不唱赞美的歌。”

画眉很烦闷,想起一个人当了别人的两条腿,心里不痛快,就很感慨地唱起来。它用歌声可怜那些不幸的人……

它不忍再看那些不幸的人,一飞就飞到一座楼房的绿漆栏杆上。栏杆对面是一个大房间,隔着窗户往里看,许多阔气的人正围着桌子吃饭。桌上铺的布白得像雪。刀子、叉子、玻璃酒杯,大大小小的花瓷盘子,都放出晃眼的光。中间是一个大花瓶,里边插着各种颜色的鲜花。围着桌子的人呢,个个红光满面,眼眯着,正在品评酒的滋味。楼下传来声音。它赶紧往楼下看,情形完全变了……屋里有几个人,上身光着,满身油腻,正在弥漫的油烟和蒸气里忙忙碌碌。一个人脸冲着火,用锅炒什么。油一下锅,锅边上就冒起一团火,把他的脸和胳膊烤得通红。菜炒好了,倒在花瓷盘子里,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接过去,上楼去了。不一会儿,就由楼上传出欢笑的声音,刀子和叉子的光又在桌面上闪晃起来。

画眉就想:“楼下那些人大概是有病吧?要不,为什么一天到晚在火旁边烤着呢?他们站在那里忙忙碌碌,是因为觉得很有意义很有趣味吗?”可是细看看,都不大对。“要是受了寒,为什么不到家里蒙上被躺着?要是觉得有意义,有趣味,为什么脸上一点儿笑容也没有?菜做熟了为什么不自己吃?对了,他们是听了穿白衣服的人的吩咐,才皱着眉,慌手慌脚地洗这个炒那个的。他们忙碌,不是自己要这样,是因为别人要吃才这样。”

……

它很烦闷,想起一个人成了別人的做菜机器,心里不痛快,就很感慨地唱起来。它用歌声可怜那些不幸的人,可怜他们的劳力只为别人,他们做的事没有一些儿意义,没有一些儿趣味。它的歌声穿过云层,随着微风,在各处飘荡。工厂里的工人、田地上的农夫、织布的女人、奔跑的车夫、掉了牙的老牛、皮包骨的瘦马、场上表演的猴子、空中传信的鸽子……听见画眉的歌声,都心满意足,忘了身上的劳累,忘了心里的愁苦,一齐仰起头,嘴角上挂着微笑,说:“歌声真好听!画眉真可爱!”

(选自《稻草人》,有改动)

写作借鉴

品读《画眉》,我们会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吸引,会被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打动。就这篇作品而言,我们至少要学会两点:

1.源于生活的想象。童话可以思接千载,也可以放眼世界,但这一切要以生活为基础。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飘摇。在那个年代,富有者,或挥金如土,或锦衣玉食,或穷奢极欲;贫穷者,一贫如洗,饥寒交迫,民不聊生。面对这种现实,作者没有像鲁迅先生一样直接抨击,而是从一只画眉的角度,让它来亲历人间百态与黑暗的现状,想象很巧妙。坐车者与拉车者的对比,吃饭者与做饭者的对比,将旧中国的黑暗现状揭示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一笑之余,对劳动人民有了深深的同情。

2.全面出彩的表达。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情节,只是写作童话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得在语言和表现手法上多做文章,力求在字里行间展示才情。第一段中“绿的草原”“满盖黄沙的旷野”“波浪拍天的长江”“浊流滚滚的黄河”,这一组排比句,用词典雅,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极具语言的美感。写街道上的景象时,坐车者“躺”“蒙”“指”和拉车者“扭”“转”“跑”等动作,细腻逼真,将不同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写房子里的画面时,从生活场景、人物精神面貌等方面对比描绘,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

猜你喜欢

画眉叶圣陶稻草人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田野中的稻草人
不做画眉
稻草人
稻草人
天堂与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