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名称趣谈

2021-01-14宫少红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41期
关键词:芥子拙政园颐和园

宫少红

园名,是指一座园林的名字,如“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由于园林主人的性情、修养、地位不同,园名也是大相径庭。

园名最初只是一种符号,通常以地名或人的姓氏代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秦始皇营造朝宫,因前殿在阿房村,故借名为“阿房宫”;西晋巨富石崇在河南金谷涧建别墅,也以“金谷”为园名。直到唐代王维“辋川别业”、杜甫“浣花草堂”、李德裕“平泉山庄”等,也无不如此。

到了宋代,园名的考究一下子盛行起来。当时文人学者凡筑园立名,大多反复斟酌,深寓其意。如朱伯原在苏州筑“乐圃”,虽然只用一个“乐”字为名,其中却大有讲究。朱伯原在《乐圃记》中说:“孔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又称颜子在陋巷,不改其乐,可谓至德也。余尝以‘乐’名圃,其谓是乎!”

而表现隐逸之乐,几乎成了后代园名万变不离其宗的大热点。苏州“拙政园”,取名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拙者之为政也。”这不仅很切合当时园主王献臣辞官归乡的实际状况,而且自嘲中又带有不为世用、退而求其次的感慨。归隐的闲逸、仰慕前代名士的风流,也尽在不言中。

以“字义”取名也是园名的一大特色。如北京“颐和园”,是慈禧在光绪亲政时,为表示退居而改為此名的。“颐”字在《周易》中是很吉祥的:“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同时“颐”字又有保养天年,“和”字又有平安和睦之义,当时清廷面临内忧外患,慈禧以“颐和”希望天下太平。

最有趣的是宋代以来,园名有“比小”的风尚。起先是“壶隐园”,将园比作《后汉书·方术传》中那个行为诡谲的卖药老人的悬壶;接着有“一枝园”,取《庄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之义;再比如“残粒园”,用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馀鹦鹉粒”的诗意;而清代戏剧家李渔的“芥子园”,则是《庄子》“芥舟”之喻和佛经“芥子纳须弥”命题的合用。

猜你喜欢

芥子拙政园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风雨拙政园
多出来的空间
画的滋味
颐和园
江南古典园林生态文化研究
荷花节
论经济、文化等要素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淡绿色的月亮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