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动植物
2021-01-14洪晔
洪晔
文题速递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读过法布尔的《蝉》,你会惊叹蝉的生命历程如此与众不同!
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令人惊叹、让人思考的观察与发现,请以“走近动植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写作中的观察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甚至要有一点儿科学探究的行动。通过观察,才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征;做到用心,才能挖掘材料独特的立意。
走近动植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与发现。例如,你捉到一只萤火虫,对它为什么能发光很好奇,于是进一步观察了解,最终解开了萤火虫发光的秘密。这是你的观察与发现。如果你写自己捉到萤火虫,非常兴奋,拿去向同学炫耀,结果被同学抢去了,你很苦恼,不愿和同学说话了。这就算不上观察与发现。此外,你的观察与发现一定要合乎科学,介绍的知识一定要准确。如果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可能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同学了解到“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于是提出“盆花在室内过夜对人体健康有害”。事实上,几盆花的叶子一晚上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相当少,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叙述与描写。大量的说明文字不仅会让作文读来枯燥,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难度,不妨多一些叙述和描写,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叙述生活小事来展示你的观察与发现。从观察、认识到找出门道,要叙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要善于描写。比如写你在发现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心理变化,在观察过程中的动作等,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生动性。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插入你在观察过程中的小意外、小插曲,增强故事的曲折性、趣味性。要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通俗易懂。
3.情感与态度。要写出你的观察、发现过程,表明你是主动了解动植物的特征、习性等,与赞美家乡、课外娱乐等主题没有关系。在观察时,还须全身心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就像法布尔把科学与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探究了昆虫世界,又巧妙地勾连生活中的人与事,读来趣味盎然又令人若有所思。
习作展示一
鱼 趣
◎刘懿晗
不知不觉中,北京的春天来了,也许是因为与那场春雪的邂逅,又或许是因为惊蛰让万物复苏。要说我家的春天在哪里,一定在爸爸挚爱的龙鱼那里。
龙鱼对于春的感知远远胜于人们,乍暖还寒时,它们就在水族箱中活蹦乱跳,时不时地摇着尾巴,有时还会溅起阵阵水花,就连捉小泥鳅也比平常積极了很多,似乎在告知我们,春天已经来临,它们的肚子在春天更容易饿。
龙鱼喜欢在水族箱的上方游弋,舞动着自己的身子。它们还有一对长须,身上满是银闪闪的鳞片,用八个字来形容,那一定是“气宇不凡,王者风范”。它们的眼神总给人一种不屑的感觉,似乎要告诉我们,“我”才是鱼中之王!
你若往水族箱中撒一把普通的鱼食,几分钟之后,会发现龙鱼一动不动,它们对鱼食视而不见,鱼食完好无损地在水族箱中浮动。龙鱼的最爱是泥鳅,以前我对龙鱼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大鱼吃小鱼,浑然不知龙鱼的最爱竟是泥鳅!
我拿起抄子捞了几条小泥鳅,小心翼翼地放入水族箱中,不想惊动龙鱼,期待龙鱼的反应。看啊,一时间,龙鱼活脱脱像一条条真龙,见着泥鳅完全不顾自己高贵的形象,摆着尾鳍猛然扎入水中,毫不犹豫地向猎物游去。嘴一张,几条泥鳅瞬间就被它们吞入肚中。龙鱼似乎在用迅捷的动作告诉我们,水族箱中的一切都是它们的,谁都抢不走。
龙鱼见了美味就率性大发,毫不矫揉造作,它们在水中活得真实,活得洒脱,爸爸不止一次表达出对龙鱼的欣赏,这大概就是爸爸养鱼的乐趣吧!确实,龙鱼太率真了,它们不懂得掩饰,它们爱憎分明。
春天来了,我要脱去臃肿的大衣,不需要华丽的春装,简装上阵,在美好的春日时光里,像龙鱼一样潇洒、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4班)
点评
这篇作文写得趣味十足,有点儿法布尔的行文风格!龙鱼捕食尤为精彩:龙鱼面对普通鱼食“一动不动”“视而不见”,见着泥鳅却“活脱脱像一条条真龙”“完全不顾自己高贵的形象,摆着尾鳍猛然扎入水中,毫不犹豫地向猎物游去”。小作者抓住龙鱼食肉的特点,作细腻而准确的描写,在对比中使得龙鱼的率真跃然纸上。可圈可点的是小作者有感于龙鱼捕食,表示春天来临了,在美好的春光中,要像龙鱼一样潇洒、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作文的立意得以提升,“鱼趣”就不是等闲之趣了。
习作展示二
紫茉莉
◎职佳靓
“妈,我的小地雷开花了!”我兴奋地看着窗外的紫茉莉,它们的生命力果然旺盛,给点儿土、浇点儿水、晒点儿阳光就灿烂,枝条看起来柔弱,满盆绿叶却势不可当,一朵朵艳丽的紫色小喇叭骄傲地朝天吹奏,仿佛在呼唤屋内正在休眠的长寿花、蝴蝶兰。
紫茉莉在小区里太寻常了,花坛里一到夏天就挤满了紫茉莉。小孩们喜欢摘花,掐去一段,呜呜吹响,还真像喇叭在鸣唱。这花也摘不完似的!我呢,秋天里专捡个儿大的地雷收藏,我要让这野花开在“空中楼阁”,于是就有了我家窗外的一景。
我是“花粉”,对所养的花都要探寻它的前世今生。紫茉莉是外来物种,明清两代是皇宫里高贵的“胭脂花”,宫女们用它来梳妆打扮。乾隆皇帝赏玩紫茉莉后,写下“谁知衣紫反无香”,没有茉莉浓郁的气息怎么能叫紫茉莉?之后,紫茉莉就从皇宫和大户人家里销声匿迹了。
紫茉莉真的“无香”吗?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植物一般要有变异的现象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变异,最好的方法就是异花传粉,风媒和虫媒是最常见的传粉方式。我观察紫茉莉:它的花粉粒较大,搓下一点放在手心上历历可数,不容易被风带起;花粉数量也少,雄蕊和雌蕊都躲在花瓣里面,风是很难吹到的。紫茉莉颜色鲜艳,更能得到昆虫的青睐,而虫媒花大多是靠芳香来吸引昆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打开窗户,性急地揪住一株紫茉莉的枝条,深深地吸气,确实是“衣紫无香”。好在这花皮实,不挑不拣的。我爱它艳丽的色彩,骄傲的姿态,还爱它能呜呜作响,还有哪种花能有音响效果呢?看着看着,我似乎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没有一丝张扬,非静下心嗅不到!看来,乾隆老爷子的确冤枉紫茉莉了。
紫茉莉被乾隆贬出皇宫后就不为人知了吗?当然不是。它的种子在民间传播,老百姓都十分喜爱这艳丽又不用侍弄的花。他们给紫茉莉起了不少俗称:经常在晚饭时开花,就叫“晚饭花”;种子像地雷,就叫“小地雷”。如今,散入寻常百姓家的紫茉莉,在各个角落都能恣意绽放,装点着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它的香气很淡,身边时有活泼的蝴蝶、辛勤的蜜蜂陪伴。
去年因为疫情,小区里人不多,紫茉莉在花坛里一如既往吹响喇叭,让我感到岁月依然静好,也让我忍不住去寻花蕾,期待种下它。我总觉得紫茉莉像一类人,普普通通,但是生活里又不能缺少,它是一股力量,是我们生活中的能量。
紫茉莉,是我心中高贵的花。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4班)
点评
小作者是“花粉”,不但善于观察、发现,还探寻了紫茉莉的前世今生:把课本知识用在实践中,分析这外来物种是靠艳丽的色彩及独特的淡香成为虫媒花从而适应环境。小作者善于通过描写展现紫茉莉的特点,例如开头两段写窗外紫茉莉骄傲地吹响喇叭,写小区里挤满紫茉莉怒放的身影,还有小孩子掐下花将其吹响,既写实又富有情趣。小作者又生发联想,紫茉莉由高贵而最终入户寻常百姓家,生活中随处可见,普普通通又不可或缺,像生活中的哪种人呢?含蓄而有韵味,让作文有了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