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两面,映见内心
2021-01-14李佳鑫
李佳鑫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生意非常好。偶尔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3)时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的北大校友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无论是相信抑或是怀疑,恰如是与非、黑与白。而在这对立面的选择过程中,恰恰折射出个人的内心世界。
陳继儒在其道家著作《小窗幽记》中剖析人间世态:人们往往对听到他人做的善行抱有疑虑,却对听到的人性坏的一面深信不疑。由此可见人们心中充满着恨意与不平。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青少年总在选择相信还是怀疑时举棋不定。其实,我们只需明晓,我们对于黑白两面的抉择,亦是我们内心价值观的映照。
选择相信,是相信真情、相信善意、相信正义的内心之映照。
当卖杂货的老板对忘带钱的学生选择相信时,人间温情与人文关怀尽显其中;当落入海中的水手男孩儿被老船长救起,说出那句“因为我相信您是那样的人”时,他的信任让老船长 为自己犹豫的片刻而羞愧后悔,人性深处的良知与善意由此被唤醒;当三闾大夫屈原被楚王放逐,被渔夫嘲弄时,他的那句“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表明自己对正义的相信,对忠贞的坚守。
我们在相信真情、善意、正义的同时,也是对正能量的肯定与认同,发扬与传播,而绝非盲从愚信,疑善信恶。
选择怀疑,是怀疑虚假做作,怀疑潜规则,怀疑权术的内心之写照。这正是对黑恶势力的否定,对权威的挑战,也是对内心风骨的坚守。
诚如卢新宁的北大演讲所说,青少年的我们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说“不”,对高校抄袭成风说“不”,向自我吹捧之风泛滥的学术杂志说“不”。这不仅仅是一个对立面的选择,更是一个人在大风大浪中所秉持的人生信条,提升个人修养,亦彰显背后的大国风范。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但仍有冲突涌现。美国某些人打着“人权”的名义,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破坏国际秩序。而这,正体现古老文化蕴含的哲理:“一切唯心造,万法由心生。” 心有善念,则一切皆善;心有恶念,则万象皆恶。人之所做,便为心之所想。
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圣哲用相信映照自己内心对人世真善美的坚守。时代变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用怀疑打破虚伪假象,亦是对正能量的呼唤呵护。我们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以正气滋养内心,通晓人间善恶,怀揣正能量,这样方能在黑白是非对立面的选择中,清楚自己所做的决定,信己所信,疑己所疑,坚定自己的立场!
故无论选择相信抑或是怀疑,只要循心而行,秉持道德信念与良知,方能于黑白之间,映见内心,始终站对位置。
(编辑:王莹)
评点:江红波
辩证性标题,紧扣材料内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者在论述时,精心选择名句开头,以“花”和“世界”作比,直接指出人的内心。在整体论述中,围绕“选择相信”“选择怀疑”两个层面,采取选用具体事例和分析材料主旨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边叙边议,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个人到社会,国家到国际,更联系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论述,表述自己的观点。文末呼应标题,升华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