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多维融合模式研究

2021-01-14张立涛刘婷婷王玮张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张立涛 刘婷婷 王玮 张军

摘 要:基于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师生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从角色、时间、空间、形式、活动5个维度,设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类专业教育多维融合的模式及其实施框架体系。该模式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从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时间和空间角度,以学习、实践、双创活动为主线,设计了教师、学生和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助互动和学习实践过程。对管理类专业双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类专业教育;多维融合;山东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2.042

0 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各高校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国内外大学的实践和学者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国外大学和学者比较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如美国的Solomon早在1994年就提出创业课程要在多学科、多专业中开设;在瑞士和澳大利亚,相关创新创业课程中知识内容和创业成功、失败的案例分析是教学的重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也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如刘艳(2014)提出了基于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王占仁(2015)提出了“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夏德峰(2016)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实施路径;曾栋梁(2018)以应用型高校转型为视角探讨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郑宏涛(2020)设计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嵌入、渗透和共生路径等。

综上所述,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的从属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渗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大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

1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实践与问题发现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多途径探索——多维度融合”两阶段的研究与实践,现已成为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在第一阶段的多途径探索过程中,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学生参与的校内外多种创新创业类竞赛,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

1.1 创新创业普及程度较低、学生对双創认识存在偏差

教育研究发现,成功创新者和创业者虽然需要具有一定的先天性特殊品质,但教育可以对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如自我学习、求异思维以及对待就业和创业的态度等。因此引导全体学生了解、理解和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并激励其参与的能动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

1.2 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缺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

随着社会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作为创新创业基础类知识和能力教育的管理类专业,需要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也应该与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相适应,多途径探索双创教育教学规律。

由此引发了第二阶段的思考,即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学院专业教育进行多维度深度融合,建立长效运作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教学体系等与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适应性问题。

管理类专业教育具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先天优势,创新创业活动中所需“管理知识”“能力素质”“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都是管理类专业教学的重点,应该贯穿学生教育教学的整个培养时段,如:如何筛选关键基础课程,构建双创教育知识融合体系;如何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匹配双创教育能力融合程度;如何开展综合教学改革,适应双创教育模式融合需求等。

(2)管理学院社会资源利用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互补性问题。

由于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性使其天生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职能,拥有的丰富的企业资源和众多双师型教师,可以很好地支撑学生的双创活动和双创教育。但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这些优势背后也隐含了很多劣势,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在知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双创教育,如何让繁忙的企业乐意参与双创教育等,都是一些比较棘手的难题,如:如何吸引社会企业主体,拓展双创教育空间融合范围;如何培育双创典型师资,保障双创教育教学融合质量;如何构建多维纽带平台,保证双创教育生态融合秩序等。

2 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专业教育多维融合模式设计与实施

2.1 多维融合模式框架设计

鉴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中涉及主体类型多、各种资源和活动关系复杂等原因,本研究首先通过系统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角色、时间、空间、形式、活动等5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类专业教育多维融合模式框架图”。

在图1中,角色维划分为学生、教师、企业三类实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企业为辅助;时间维包括课上和课下,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时间从课程学时之内开放到无时无刻;空间维包括校内和校外,将学生的双创学习和实践范围从墙内扩展到墙外;形式维包括线上和线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与学的互动;活动维划分为学习训练、创新实践、科创竞赛、自主双创四个相互衔接的过程,其中学习训练为专业培养计划中的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创新实践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的创新类活动,如兴趣小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科创竞赛为学生参加的国家、省、学校等举办的各类科技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自主双创主要包括学生自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专利申请、论文发表、创办企业等。

2.2 多维融合模式的实施

图1所示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类专业教育多维融合的实施,需要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体系、资源保障四个方面的策略落地。其中,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根本宗旨;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模块分类,实现分层次培养;教育体系通过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课程体系的实施为依托服务于培养目标;资源保障提供了确保前三者实现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措施。

2.2.1 专业培养方案层面的设计与改进

专业培养方案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任何专业首先要明确的首要任务。近几年,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了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增加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学分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山东理工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各专业大一新生均开设16学时的“新生研讨课”,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观念,建立基础的创新创业认知。管理类专业还普遍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专业前沿课”,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激发其创新创业激情。

2.2.2 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管理学院各专业设置了三大类课程体系:基础类课程、实验与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与专项训练项目。其中,在基础类课程中,将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等7门课程确定为管理类专业的平台基础课,构成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知识体系。尽管每个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有所不同,但对总实践教学学分进行了比例限定,规定每个专业的实践环节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尤其是对创新创业类实践学分的认定,参照学校有关文件的规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创新竞赛获奖、发表论文、撰写调研报告、管理咨询报告、管理案例开发、解决方案设计、软件系统开发、创办企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学分认定标准。

2.2.3 专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多维融合

教育教学体系的实施,重点是解决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素质提升的问题,首要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次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管理学院各个专业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创新了多种模式,如信管专业提出的基于“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将课内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的动手实践、企业项目实训完美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最终目标;工业工程专业设计的基于知识认知、仿真实验和企业实践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设计的基于创业计划与创业管理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提出的基于市场调研分析与网络营销策划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均充分考虑了角色、时间、空间、形式、活动等维度要素,真正实现了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多维模式融合需求。

(2)课程综合改革。重点解决学生的自主知识学习问题。主要应用在《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运作管理》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基础类支撑课程的教学中,均不同程度地渗透了创新创业类训练项目,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行动学习、以行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等,即在基础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突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3)实践教学改革。重点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问题。主要应用在《ERP沙盘模拟实习》《企业管理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市场调查与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2周左右的集中实习,使学生对一个企业的运营或一类实际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性模拟演练,既增强了学生的整体认知感,也分角色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4 專业教育资源保障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多维融合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教学资源体系的搭建。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育系统、微信、QQ等信息平台,专业实习基地、创业吧、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实体平台,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往届校友等人脉资源平台,实现了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天候无时限的多维度交流,扩大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规模,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空间融合和时间融合范围,有效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融合秩序。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实施双创教育,师资是关键,按照图1的维度和活动划分,将师资力量划分为了校内双师型教师、校内科研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三类,实施“三位一体化”教育改革,既能保证学生双创活动的质量,又能有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质量。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多元参与,多维联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创新创业学院和教务处为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渗透的参与驱动和激励机制、实施保障机制。主要的参与驱动和激励机制有:学生层面的创新创业项目与学分互认、基点奖励规则,优秀项目的巡展和宣讲活动;教师层面的创新创业资格认证、支持优秀指导教师申请双创教改项目。主要保障机制有:在顶层培养计划设计层面,通过“五有人才目标”引导双创渗透到专业建设中,通过SRIT实施办法落实到地;建立双创孵化中心、众创空间、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双创实践和资金保障;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双创项目动态评价保障双创活动质量。

3 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专业教育多维融合的实施效果

从教师层面来看,该模式的实施对管理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5年,共有96位教师获得了校级教学质量奖,22位教师获得了近三届(两年一届)的校级教学优秀奖,14位老师获得了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以及其他获奖等达到100余项。

从学生层面来看,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多维融合模式实施过程中,近年来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均积极踊跃地投入创新创业实践中,在创新项目竞赛、社会调查、创新实践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仅近3年的国家级奖励就达90余项,另有15位同学成功创业。随着该模式在管理学院的教育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将会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本体论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5,(04):8-13.

[3]夏德峰.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实施路径[J].河南教育(高教),2016,(08):125-127.

[4]曾栋梁.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探析——以应用型高校转型为视角[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9):153-154.

[5]郑宏涛,王晖.创新创业教育融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培训,2020,(01):66-67.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基于区块链的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M2018X225);2020年度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实践”(JX20200158)。

作者简介:张立涛(197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研究;刘婷婷(1981-),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王玮(1975-),女,山东莱阳人,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张军(1978-),女,山东淄博人,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研究。

猜你喜欢

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