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2021-01-14杨丽桃
杨丽桃
(广东城建职业学院,广州 510900)
我国对高职教育极其重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技术技能聚集基地,为我国企业及单位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以及技术服务[1]。高校人才技术技能直接对接企业生产第一线,满足企业技术技能需求。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顺利转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往的校企合作主要侧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实习就业为主,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较大,使得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能力逐渐增强,虽然研究数量有所上升但其质量并不高[2]。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低于发达国家的40%~65%,产业转化率低至4%,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理想。校企合作应深度融合,做到互利互赢,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将二者的人力、资源、技术及信息等成果进行共享,促进深度合作。就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促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创新、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1 校企合作下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高
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3]。传统教学理念以教学为主,教研为辅,缺少科研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起当下闭门科研的不良现象,使得诸多科技成果闲置,无法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建立有效联系,研发成果数量与质量不足,无法满足当下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科技成果、信息等无法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无法建立,大部分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
1.2 科研项目经费有限
高职院校为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科研强校、科研立校理念不断加深,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企业助力,并通过市场检验,进而体现其使用价值[4]。企业也需要引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但由于目前科研项目经费有限,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水平较低。
1.3 科技成果过于侧重指标评价
在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评价中,过于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科研人员的贡献,使得部分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科研人员可以从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合理收入,但出台的仅是指导性意见,并未制定实施办法,使得科研人员的鼓励政策未能落到实处。
2 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策略
2.1 完善科技成果平台共享机制
扩大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完善科技成果平台共享机制,通过第三方机构建立专业化的转化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运行制度,保证共享信息的畅通性。企业积极发布技术创新需求,高职院校及时发布新型科研成果,使得校企合作不断加强,促进企业发展与转型。科技转化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技转化机构要做好校企合作之间的协调工作。
2.2 建立科研人员激励制度
完善内部激励制度,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均需要制定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标准,保证资金及时到位,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资金风险防控意识,预估科研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深入分析政策、技术、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资金风险,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应当注重其转化和应用效果,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性和可行性,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制度,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情况为贡献巨大的科研人员提供奖励,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完善外部激励机制,深入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影响因素,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校企合作,确保科技成果信息充分共享。
2.3 提升科技成果质量
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科研队伍,注重“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培养,加强高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高职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实践,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聘用行业中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科技研发队伍,增加研发队伍的活力。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考虑企业和学校的实际需求,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升科技成果质量。校企双方应积极进行沟通,加强双方合作力度,共同探讨研发课题,严格管控科技成果质量。
3 结语
随着我国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虽然科技成果数量剧增但质量却不甚理想[5]。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科技成果平台共享机制,能够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