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践行低碳之路的调查研究
2021-01-14杨馨宇朱炜琪
杨馨宇,杨 光,刘 淼,朱炜琪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1 低碳生活概述
1.1 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
低碳生活是一种经济、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协调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地球日益匮乏的能源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还可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使其更加清晰地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时代公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是学习社会新技术、掌握新思想的时代先锋,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树立牢固的低碳环保意识,还能使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1.2 低碳生活的界定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向着绿色低碳生活,即低碳、节能、适度的生活方式的总趋势慢慢过渡,生活要素、生活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应该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向绿色低碳化方向转型。从广义上讲,人类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从狭义上讲,绿色生活涵盖了物质、文化、社会、精神等人类基本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消费、出行、休闲等[1]。
2 大学生非低碳生活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非低碳生活数据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大学生日常具体生活方式,即学习过程、行为习惯、消费水平三方面展开调查。通过微信和QQ平台线上发放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281份。2016~2019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5.1%、35.6%、28.1%、21.2%。
在学习过程方面,主要调查了纸张打印方式、教材来源和学习用具使用情况。数据显示,学生通常选择单面打印,占比81%。对于教材的选择,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购买新教材,学生选择使用二手教材的仅占31%。对于学习用具的使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纷纷表示文具丢失情况较严重,使用频率为一学期一更换的达64%。可见,当代大学生低碳意识较差,亟待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调查了出行工具、作息时间和上网时长。在步行和校车这两种选择之间,76%的学生选择乘坐校车去上课。零点以后入睡的学生占43%,晚上十一点前熄灯睡觉的学生仅占11.5%。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长在7小时以上的占比达52%。可见,大学生应该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在消费水平方面,主要调查了一个月内的聚餐次数、外卖次数和购物次数。聚餐次数在5次以上的占42%,外卖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63%,购物次数在4次以上的占41%,这种情况在2018级学生中尤为明显。消费作为物资资料生产的环节之一,能够预见性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数学生对聚餐、外卖、购物都是比较热衷的,对食物餐盒和衣物浪费重视度较低。
2.2 大学生非低碳生活原因分析
第一,外在因素。近年来,全球一体化成为了发展趋势,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趋同求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由此滋生[2]。在校园中一次性物品使用率极高,以资源消耗为核心的所谓时尚生活更加刺激了大学生的购买欲望,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需求。现代家庭模式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作为家中唯一的子女自然备受长辈关怀,对于物质的要求更是供大于需。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存在食物浪费、纸张浪费、资源浪费等现象。青年阶段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校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直接场所,但是当前部分高校过度注重应试教育,没有将低碳环保教育落实到位,未开设相关课程,缺少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不足。
第二,内在因素。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令人堪忧,其自我约束力不强,对自己的实际需求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虽然人人都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但是执行力却不高,缺乏实践参与意识,过度铺张消费也反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3]。
3 引导大学生践行低碳之路的对策
3.1 加强学校监管力度
高校应建立并完善资源节约机制,实行数字化校园,推广无纸化办公方式,努力建设绿色校园。高校后勤部门可以定期发布水、电等能源的使用情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巨大的能源消耗量,提高低碳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3.2 加大社团宣传力度
社团是高校中的第二课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社团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引导,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低碳环保的理念。此外,社团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低碳实践活动,鼓励在校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点滴做起,逐渐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真正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3 提高学生实践意识
大学生要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低碳消费观的引导下,大学生要自觉培养并践行低碳聚餐、低碳出行、低碳购物等行为。从生活细节入手,如做到出门随手熄灯,白天少点灯;草稿纸可正反面使用;出行选择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避免乘坐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日常生活中的铺张浪费行为等。让低碳理念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4 结语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知识、高接受能力的青年群体,应该是构建低碳社会的生力军,是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带头人。当今社会要以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为导向,提高能源使用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践行低碳之路,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