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
2021-01-14战玉雷山东莒县融媒体中心
战玉雷 山东莒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报道的翻译是属于信息型的文本翻译,主要任务就是将现实的新闻报道内容和现象进行传达。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语言和文体,翻译人员也要最大限度的还原新闻的内容。新闻报道主要是以事实为依据,那么在翻译时传播的也是换了一种语言来描述事实。新闻的特点和命脉就是报道的真实性,新闻的翻译者必须要立足于“真实性”这一特点,将新闻快速、真实的以新的语种还原客观重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翻译者只有全面掌握新闻的翻译特点和原则,才能够客观的将新闻报道翻译面向世界。
一、新闻报道翻译的特点
(一)突出新闻的事实
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新闻时,所有新闻制作都是客观的,一切新闻报道都是在真实的转述事实,同时去客观反映事件本身的具体情况[1]。新闻如果失去自身的真实性,那么就失去了作为新闻报道的资格和存在的意义,也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故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准确、真实”为核心,以简要明确、生动形象为特点。在新闻翻译时,要以突出新闻事实为翻译标准,要注意外语新闻报道和汉语新闻报道的特征不同。我国在使用汉语进行新闻报道时常常会使用一些成语、古言等具有文学性色彩的词语进行修饰,使得人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有一种朗朗上口的阅读感受,这是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导致的。而对于欧美的外语新闻报道时,大多数都是直入主题,不会有太多咬文嚼字的部分,因此,在开展外语新闻报道翻译时也要时刻注意不要进行过多的修饰。
(二)注重结构的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结构句式、连接词语、翻译手法等也各具特色。在进行英语新闻翻译时,要注意英语的句式和结构的严谨程度以及句子翻译的因果关系,避免出现语句上的重复使用。在新闻报道的翻译时,注意从宏观大意上入手,掌握整体的新闻信息要素,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节语句的结构,例如:In the days,Beijing was hot on rhetoric but cool toward everything eles.如果严格按照原句的结构进行翻译,那么得到的结果是:“在过去的日子里,北京在言辞上是热的,而对其他一切事情却是冷的。”这样的翻译虽然在结构上和意思上按照原文进行了翻译,但是在翻译之后读起来十分的拗口,甚至模糊了原来句子的含义,而如果在语言结构上做出适当的调整,那么翻译出来的就是:“过去,北京总是言辞激烈,却对其他的事情并不热心。”这样的结构调整更加能帮助人们对于新闻报道翻译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新闻翻译的目的,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破原文进行重组,这样或许更能帮助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
二、新闻报道翻译的方法
(一)直译
我国的新闻媒体报道部门在进行新闻报道翻译时,可以采取直译的形式,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出新闻原有的信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升翻译的准确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分歧发生[2]。例如,在时政新闻中常接触到的“中国梦”一词翻译时,可以直接翻译为“Chinese Dream”,这样的直接性翻译往往能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新闻的内容大意。同时对于部分直译无法准确表达的词句,可以在后面加上注释,例如: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 年愿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3+X 合作框架”直译为“3+X Cooperation Framework”,然后在报道后面加上(“X”:be supported by mutually agreed areas of cooperation),这样的注解补充能够加强人们对于新闻报道的翻译理解。
(二)意译
意译也是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经常使用的翻译方式,尤其是针对部分在英语词汇中找不到具体表现含义的词汇,需要媒体在进行翻译时适当的进行意译。例如一些新闻中经常涉及的古诗词引用、文言文引用等,这些虽然是我国语言艺术的文化瑰宝,但是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确实是翻译的一大难题,针对这种古文的翻译往往直译行不通,只能进行适当意译来表述出新闻的具体含义,只有这样的翻译方式才能使那些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更好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含义。
三、结语
新闻的翻译报道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文本翻译,但又与传统的文本翻译不同,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有原文可依”,主要是将原来的新闻内容复述出来,并且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巨大,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也截然不同,新闻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也存在一定特征,需加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