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机制研究

2021-01-14黄键裕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竞赛育人学科

黄键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州 510665)

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2021年春招旺季虽由去年的“暂停键”调换为“启动键”,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为有效解决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的问题,高校应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把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帮扶作为学科竞赛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对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多,这不利于高校将已有的学科竞赛成果应用于指导就业创业实践,也不利于形成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的长效联合工作机制。

一、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工作的内在联系

(一) 目的一致

从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工作内容和性质来看,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工作的面向对象都是全体在校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要分为学科理论型竞赛、学科应用型竞赛、创新创业及实践类等三大类。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是否读懂弄通致用的试验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锻炼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取代的[1],都是通过让学生通过竞赛活动,来挖掘自己对所学学科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在更加深层次的意义上助力自身的全面成长发展,从而解决学生的专业自信、学业自信和学科自信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是解决学生的专业兴趣、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问题,引导学生将来在职业岗位上要把事情做好。学科竞赛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虽分属于不同的体系,有各自特定的目标定位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都是面向大学生这个主体对象,都应该服从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总目标。

(二) 教学上的交叉和互补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事业观,这也正是大学生“三观”的具体体现。由于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着内容复杂,开展战线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就业创业面临触角不深入、开展不到位等难题,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自我意识壁垒、学科专业就业不自信成为阻碍就业创业工作提升的“痼疾”。面对这些困境,把就业创业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科竞赛工作的全过程,学生在学科竞赛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能力,能为以后进入社会面临的就业创业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提供更多的思路。另外,学科竞赛大多都是团队参赛,学生们通过竞赛过程可以体会到交流合作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2],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这可以纠正部分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和“利己主义”的思想,使其在日后的求职就业、合伙创业中能够团结互助且帮助他人,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个人与集体荣誉感。同时,在开展大学就业创业工作过程中,通过抓住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的队伍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提高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体现了学科竞赛创新和实践的发展成果。学科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提高其创业能力[3]。

(三) 学科竞赛驱动并服务于就业创业工作

学科竞赛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宗旨[4]。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落地落实,学科竞赛的获奖与否,是对学生人生的一次历练和提高,成绩优秀固然很好,成绩不理想也是学生难得的一次挫折教育。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懈努力拿到的比赛名次能增强个人自信,这为日后求职面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校通过调查待就业和已就业的学生就业质量情况,能更好地弄清楚人才培养的结果与学科竞赛成果是否能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竞赛的成果是否能转化为带动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推手,从而倒逼教育管理者积极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上进行相关的调整,使竞赛项目的方向也能紧跟专业、行业发展的步伐,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就业创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学科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科竞赛教育与学生就业脱节,缺乏有效联合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着这样一种就业倾向,很多学生在准备找工作时,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在校期间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对专业就业形势的预见和判断意识,出现了“不是你学什么专业,就找什么工作,而是社会上干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工作”的盲目跟风现象。高薪资岗位进不去、低薪资岗位不想去,也成了广大毕业生心中的苦恼,这一期望值过高的心理造成了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客观上,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业价值观的冲击。这一问题也反映了高校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教育脱节的现实,在对大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指导和培训时,没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教育,也没有通过学科竞赛让学生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自信,没有提升对自己学业的清晰认识,对自己所在学科的社会价值没有深入剖析。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科竞赛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时间脱节,学科竞赛教育一般从大学生入学到大三年级,没有覆盖整个学习生涯,而就业创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一般在大一阶段完成,就业创业的实践则在大四阶段进行,这也导致了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教育存在时间上不匹配。而当前在高校当中,存在着学科竞赛工作和就业创业工作由不同工作人员负责,各司其职,各管各的,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工作机制让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起来。

(二) 盲目强调竞赛获奖目标,忽视育人保障机制的建立

基于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当前很多学科竞赛强调要在学科竞赛中争金夺银,获得比赛名次,唯“一等奖、金奖”是瞻,而忽视学科竞赛过程中育人机制的建立,让“以赛促就业,以赛促创业”成为了一句口号,特别是存在忽略了学生踏入大学不久,在前期没有进行过完整规范可靠的学科竞赛培训,也没有提前学习竞赛的相关经验,在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盲目强调和要求学生要拿到一等奖和金奖,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积极参赛、理性参赛来正确认识学科竞赛的意义。加之对学科竞赛的育人作用的不重视,没有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引导学生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价值观引领出现断层断带问题,出现有的学生以学科竞赛获奖作为自己进入优秀企业的铺路石,带着“功利心”参加学科竞赛,对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抛诸脑后,导致学科竞赛的育人效果的可信力和有效力大打折扣。长久的、行之有效的学科竞赛驱动学生就业创业的育人保障工作机制尚未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成长成才需求。

(三) 缺乏竞赛与就业融合相促的深入分析

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工作的双融双促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培养方案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能简单从理论出发来强调双融双促。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学科竞赛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谁是主,谁是次”的理解误区。目前对如何理解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中的“双融双促”一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少就业创业负责人员不了解“学科竞赛”的内涵和范围,对哪些内容属于学科竞赛把握不准确,对学科竞赛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深入。二是学科竞赛工作人员较难凝炼竞赛育人元素,对学科竞赛如何驱动和服务就业创业工作的理念理解过于狭窄。三是对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工作的对象和定位把握不到位,对两者融合相促的统一目标不明晰,对如何解决学科自信、专业自信、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实现等问题做表面文章,缺乏深层次的分析,缺少规划和系统设计,随意性大,导致学科竞赛的实践优势、育人优势和平台优势在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的策略

(一) 建立有效的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教育联合的工作机制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作为学生职业发展、学校培养质量、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基层管理部门为此要专门设立指导工作机构,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专人专职负责专项工作。成立由学科竞赛负责部门、就业创业工作部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科竞赛工作的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就业创业工作的负责人任副组长。深入探讨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的教育成效机制,并结合每年大学生就业季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入调研活动,深入挖掘学科竞赛成果与就业创业成绩之间的内在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搞各顾各的,各行其是的做法,而要发挥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联合教育的桥梁作用,探讨建立两者教育联合的长效可靠工作机制。

(二) 健全学科竞赛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提升机制

学科竞赛促进就业创业的提升机制实行“三个注重”工作模式——注重宣传正确的学科竞赛意义、注重发挥竞赛过程育人效果、注重提高指导教师队伍水平。一是要正确地让师生意识到学科竞赛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学科竞赛是一个让学生在项目设计与计划实施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竞赛中出现的新问题,将专业知识与个人特性进行磨合打造,并在打造过程中注重学以致用的平台,高校应重视学科竞赛的宣传导向,避免出现学生“功利性”参赛,“应付性”参赛等情况。二是学科竞赛的目的不是盲目地追求获奖结果,而要注重在竞赛过程中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关注所在专业的行业发展前沿情况,培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和热爱,避免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对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不清晰,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实际价值不了解。三是强化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指导教师要带头提高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服务就业创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探讨构建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平台,成立由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就业负责人为主导组成的“交流指导站”,注重对指导教师、就业负责人在学科竞赛教育、就业创业工作能力的培训工作,注重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通过组织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当地企业、创新创业团体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对专业行业发展和就业趋势、对就业政策与法规、岗位及需求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科竞赛促进就业创业的提升机制思路。

(三) 建构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要把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规律。在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的工作开展中,加强关怀和竞赛失败、就业失败的心理疏导,定期分析学生思想作风动态,分析参赛队伍的分工合作建设情况,强化责任担当、强化能力担当、强化服务担当。通过大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过程中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能为构建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专业自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要与加强对就业创业学生的工作情况研判,通过对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就业创业的方向与所学专业方向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就业创业情况,反思学科竞赛的开展效果,将原本的竞赛获奖作为竞赛的最终目的,改换成以学科竞赛对参赛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质量情况作为衡量标准,作为学科竞赛是否成功举办的靶向指标,从而推动学科竞赛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个人优势与未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认识到自己的长短板并进行查漏补缺,为今后就业创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5],进而完成就业创业能力目标与开展学科竞赛的衔接,形成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结语

就业创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发挥学科竞赛的促进作用,筑牢就业民生之本,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坚持创新探索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把准、把好、把稳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就业、创业双融、双促的落脚点和合力点。一是强化学科竞赛的价值观引领,完善工作机制;二是注重“双向”服务,优势互补;三是融洽业务关系,丰富工作形式;四是整合多方资源,增强效能。将学科建设与就业、创业工作同谋划、共部署,把学科竞赛的育人工作融入学生就业、创业的方方面面,实现同频共振、互建共享、双融双促。

猜你喜欢

竞赛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创新思维竞赛(6)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