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探究

2021-01-14姚震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城镇吉林省小镇

□文/姚震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长春)

[提要]产业是小城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与小城镇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小城镇是伴随着产业的形成和聚集逐渐发展起来的。而特色小城镇正是要找到小城镇发展的“魂”,深度挖掘小城镇自身资源特色,探索其经济发展核心,大力整合产业资源,在具有“厚实”产业市场基础上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本文分析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特征

因地制宜、立足于区域实际来发展特色小城镇,是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经过几年的发展,吉林省大多数小城镇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一)工业类特色小城镇。从事机械制造、铸造、轻工业品生产的工业类小城镇,这类特色小城镇一般位于大中城市的周边,承担大中城市产业卫星城的功能。主导产业可以是一般工业、食品加工业、手工艺品加工业、电子产品加工业等。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紧靠长春市一汽集团,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一百多家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入驻。拥有多个省市级研发中心,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汽车及零部件特色工业园区”等称号。

(二)农业类特色小城镇。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设施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来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型小城镇。土地资源丰富的小城镇,可以利用这一先天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结构,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效率,使小镇发展朝向科学、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例如,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是一个以人参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城镇,人参栽培有400多年的历史,人参留存面积达2.1平方公里,水参年产量达300万公斤、占吉林省总产量的25%,无公害人参栽培面积占吉林全省的95%,以人参为主的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

(三)生态旅游类特色小城镇。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可通过发展当地的特色资源创建生态旅游类特色小城镇,如在风景名胜地区开发旅游资源,或者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地区开发文化资源。吉林省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地理条件,“雪”成为其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和“雪”“冰”有关的各类旅游项目,可以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小镇发展更具潜力。例如,滑雪类特色小镇——二道白河镇地处长白山脚下,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5A级景区和国际生态论坛永久会址,年接待游客量300万次。二道白河镇不仅在夏季是旅游胜地,在冬季由于长白山的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也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产业。

二、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原动力,是小城镇获得“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它对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有效解决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可以改善小城镇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亟须优化。总体而言,吉林省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规模相对薄弱,无论从市场占有率、人才竞争、科技创新,还是综合实力、产业规模、政策环境等方面,都需要逐步提升。在产业发展方面,第三产业发展对小城镇尤为重要,高端服务业的高质量提升对拉动小城镇经济十分关键,而目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核心竞争力产业没有形成规模。部分小城镇地域优势明显,但农产品加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值提升等仍没有完全改观,与农业的相互促进吸收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创新创业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发展事关产业发展的前景,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技术转型升级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具有高技术创新型人才较少,这是由当地的政策环境、地域特点、发展规模、经济基础等因素决定的,如何实现“投资不过山海关”到“投资必过山海关”的转变任重道远。只有产业发展走向集约型、创新型的道路,结合优越的政策条件、资金、技术支持等,才能改变特色小城镇产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的状况。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配套完善、服务多元的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发展。首先,吉林省部分小城镇在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等方面还没有实现全范围覆盖,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明显不足,影响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环境设施不完善、不健全,进一步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其次,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部分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加剧了土地的粗放利用。加之,由于吉林省用于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在公共服务、城镇建设、宜居宜业等方面没有形成专项资金申报渠道。

(四)产业缺陷导致污染加剧,产业融合能力亟须加强。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发展促进生产和生活发展,以旅游、养生、养老类为主要开发模式的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基础上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力图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产城人文并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惠及大众的目标。然而,近几年,吉林省许多城市污染工业向小城镇转移,特色小城镇在接受城市工业技术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污染的转嫁,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工业污染相对严重,建材、冶金等工业多是水源、大气、土壤主要的污染源。加之乡镇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进一步限制了产业融合发展。

三、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为促进新时代吉林省特色小城镇健康发展,应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来全力协调多元产业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平台来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基础的投资结构多样性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以旅游产业驱动为起点有序补充小镇功能性短板,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一)立足实际,科学定位小镇发展方向和建设主体。首先,小镇发展要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特色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小镇,展现古城、古文化特色的文化类小镇,以历史文化传承定位的小镇要保护文化设施、古代建筑、人文景观,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产业发展趋于多元化,以一二三产业为主体,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多元产业小镇,以创意性产业为主体,寻求创新、科学、人性化设计等理念的文创经济小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有重大技术突破、科技攻关中取得优异成果的战略新兴产业小镇,优先发展在技术革新、产业创新中有明显发展前景的产业。其次,明确目标,精准定位小镇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小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制定的政策方向不同,寻求的发展目标也不同,根据小镇区域内具体的需求制定小镇发展方向。

(二)优化结构,全力协调多元产业发展模式。优势产业的培养和壮大对小城镇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受自身条件制约,吉林省特色小城镇在资金规模、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有待提升,因此慎重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十分关键。首先,培育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鼓励发展当地具有发展前景、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同时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优化产业运营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来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的快速流动,实现多种模式并存的产业发展模式,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拉动特色小镇的经济,或者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多元产业模式,都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再次,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小镇产业基金为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助力,达到优化产业组织、整合产业资源、扶持产业运营的目的,进而改善小镇经济环境。

(三)统筹部署,切实强化产业科技支撑。第一,推动吉林省特色小城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信息技术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人才培养投入等,尤其是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信息技术水平提升和创新驱动来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解决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第二,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创业服务,积极支持高端人才创业,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域外科研人才来小城镇创业;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第三,吉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内在发展质量,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宜居宜业、综合发展,未来发展要向着有内涵、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四)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小城镇产业得以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首先,努力实现资源的均等化供给。应支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小镇流动,增加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供给。其次,优化投资结构。对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尤为关键,在投入力度、投入形式和政策支持上下功夫,通过扶持资金或基金形式、政府和企业协调合作等,来补齐小镇功能性短板。最后,继续提升小城镇发展空间和质量,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利用产业支撑集聚生态要素、城乡协调发展等方式提升城镇化水平。通过区域特色发展带动经济、生态、产业、环境协同发展,从短板变为优势,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改变吉林省中低层级特色小镇多、高级特色小镇少的状况。

(五)有效聚合,以产业带动文化、旅游、社区协同发展。第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特色小镇产业不仅要注重特色,更要注重高端,即传统产业的高端方向或高端产业才有能力撑起小镇的未来,避免小镇概念同质化和低端化。第二,优质社区的配套支撑。优质的产业和优质的社区相辅相成,是人才链、技术链、文化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社区的配套支撑,将为小镇建设避开重走传统产业开发区建设的老路。第三,提升产业运营能力。产业运营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来解决,人才汇聚能力可以通过提高产业及软硬件配套吸附能力来解决,生态宜居短板可以通过强化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和智慧小镇建设来解决。第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特色小城镇应成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功能性平台,以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核心产业作为发动机,并兼顾文化传承、旅游消费、生态保护等功能。

(六)科学定位,从小镇发展主体塑造小镇之“型”。吉林省特色小镇数量很多,但有特色的、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定位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小镇较少,大多数小镇在发展中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从历史发展、现实需求角度科学定位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对建设发展的主体模糊,发展前景没有合理定位,只注重能短期提升经济效益的产业目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战略,结合小镇发展特点、历史传承、科技优势、人文精神等,同时结合“大城市疏解功能、产业资源特色和城乡服务载体”等多方面构建多种小镇发展类型,如卫星镇、特色镇、综合镇等。以产业发展为建设主体的小镇,在建设主体的选择上要注重产业规划、运营方向、投资回报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多方面问题,吉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科学合理规划,在质量上同样要谋求高质量、有特色、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小城镇吉林省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熊的小镇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