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措施
2021-01-14李金娟
熊 倩,周 航,李金娟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四川 广安 638500)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是社会输出优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明确护理专业的教育目标,重视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对护理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在设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体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育价值,明确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将学生作为护理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明确护理专业教育目标也是建设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基础。国外一些护理院校通常是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需具备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及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比较后,再制定护理专业教育目标,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已逐渐由传统的疾病护理转变为病人护理,对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较快地适应相关岗位工作。若想充分彰显高职院校的这一教育特点,就需要加强对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1 符合高职院校的本质特点
最早出现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广义上的职业教育,像师带徒、父业子承等,广义上的职业教育相对于学校这种正规式的教育起源要更早一些。工业革命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才迅速发展起来,职业教育一经出现就与实践操作技术密切关联在一起,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与生命所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一书中将职业教育定义成: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赋予学生从事某一岗位或者生产劳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需求,对学生实施的一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训练的教育。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特点主要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和地域性。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育教学的倾向应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在实施护理专业教育时应倾向于对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确保其在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护理工作岗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也是高职院校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除了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外,还有助于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建立,这与高职院校本质特点相符[1]。
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建设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岗位实训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基地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学生除了可以获取课堂外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可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场地[2]。在浓厚的职业训练氛围中,学生的职业能力会明显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3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3.1 科学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医院和实验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开展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地。实训基地的自身功能是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无法替代的。应科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对护理岗位所需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模拟训练。积极吸纳发达国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经验,结合自身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实力水平科学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要具备教学和培训功能外,还需要具备科技开发与生产的功能,承担起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3]。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目的,彰显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3.2 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效能,必须合理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4]。在关注基地硬件方面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为保证实训质量打下基础,进而为社会输出一批优质的护理专业人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时,追求实训基地建设的规模,忽视了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前,应制定完善的建设标准,以“够用”和“实用”为基本建设原则,在最大限度满足护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资本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要保证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确保护理专业学生可以随时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3.3 科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高职院校在建设与管理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网络交互技术等应用其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专业实训环境[5]。首先,高职院校可根据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际建设情况,开发实训基地网站,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平台,针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开展科研互动,不断优化和完善校内实训训练活动的开展和实训基地的管理。其次,高职院校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搭建专题资源库和自我评测系统,供广大护理专业师生查阅信息资源和进行自我检测。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虚拟实验室的开发,将岗位需求的真实性和岗位工作场景的模拟性相结合,从全方位的角度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4 结语
高职院校在发展进程中,必须认识到建设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力水平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而提升护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