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及实践研究

2021-01-14谷庆明高少宇王玉b王雪c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融合

谷庆明,高少宇,王玉b,王雪c

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及实践研究

谷庆明1a,高少宇2,王玉1b,王雪1c

(1.沈阳工业大学 a.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b.商贸学院;c.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2.邯郸学院 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5)

高校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求知发展的渠道,也是培养青年人思想价值观念,鼓励青年人拼搏进取的主要阵地。高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活动,不仅能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会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质变。在教育开展过程中,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密不可分,然而,现阶段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首先阐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其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分析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融合策略,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融合策略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密不可分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价值观念也在不断革新,高校尽管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然而在时代大背景下始终不变的,是各大高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始终是各大高校育人的中心路径[1]。心理健康是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各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围绕高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分屡次强调的重点领域,培养大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的。在教育开展过程中,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密不可分。

一方面,从教育目标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年正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纯粹的时光,青年以求知为信念,以进取为目标,在象牙塔中修炼,在学海中拼搏,高校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求知发展的渠道,也是培养青年人思想价值观念,鼓励青年人拼搏进取的主要阵地,高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教育活动,不仅能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会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质变[2]。与此同时,高校也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的主要场所,要求学校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控制情绪,不会因为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出现焦虑、绝望等消极情绪,让学生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遇到困难和障碍也能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培养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互相渗透。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鼓励青年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个人的目标信念,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决心,勇于去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在这样的思政教育下,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在积极乐观的稳定状态。与此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接受思政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更好的完成自我发展,实现理想目标[3]。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价值

(一)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理所当然的承担着育人责任,高校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价值观念的形成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倘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部分青年学生可能会被社会反动分子的话术所洗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恶性事件也层出不穷,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的不稳定,很容易由于一时冲动做出令人扼腕的决定[4]。因此,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无疑给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和困难,也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应该发挥其以德育人的能力和价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共同体”教学

高校思政教育是现代教学中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在精神与思想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拥有集体意识,拥护社会主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然而,现阶段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着眼于学生个体,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使其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鼓励学生建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这个理想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行动来不断进行迈进和努力,由于受到复杂客观环境的影响,身心发展不可避免的受环境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教师不能及时体察到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长此以往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为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开展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开展的重点,构建思政+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体”教学模式,既是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对于整个高校教学建设水平的推进。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仍然延续传统教育方式

高校思政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仍然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原始方式,甚至出现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一方面,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围绕中学、高中学生开展的思政课堂也被作为一门应试学科来进行教学,严重阻碍了思政课堂的正常开展,延续到高校阶段,思政课程也没有真正的发挥育人功能,忽视了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同时,思政课堂的教学,必然渗透着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绝佳契机,然而,部分教师错误的将思政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割裂,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达到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教育目的。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脱离

高中思政课堂的开展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在思政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思政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上的独特优势,高校思政课堂中很少涉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思政课堂中涉及到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教师容易简单带过,或者让学生自由开展相关讨论,阐释自己的理解,忽视了教师在过程中讲授系统知识对于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构建的意义[5]。同时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很少涉及到与思政有关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还体现在针对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在课堂和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将重点放在学生个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上,很少意识到需要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在精神和思想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实际上学生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都是因为个人价值观与现实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冲突,倘若在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具备基本的思政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拥有集体意识,拥护社会主义,往往能够对学生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起到正向的作用。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难度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合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方面,高校学生尚处于一生中成长最迅速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不良思想的蛊惑和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念和错误的认知,从而做出未经深思熟虑的错误决定,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个人的一生。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个人素质提升的教育,甚至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对课堂和学生不负责,导致学生直接对课堂和大学教育失去兴趣,开始出现频繁逃课、厌学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研究生、本科学历学生数量的增加,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甚至迎来了多年不遇的就业寒冬,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沮丧、后悔等负面情绪,若不能对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的排解,很可能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封闭自己,不愿意交流,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认知障碍和应激反应,在这种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难度很大,既需要考虑现实因素,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创建二者的结合路径。

四、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立足思政课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德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与基础学科不同,在思政课堂中,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的教育,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对个人一生的生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不仅需要在思政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6]。与此同时,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情绪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勇敢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化解学生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维持身心健康发展[7]。如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为大学生讲解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让大学生学习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各行各业工作人员为抗击疫情工作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以及在实际的抗疫工作中,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还需要针对高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由于长时间在室内活动,避免外出,且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工具每天接触大量负面信息,难免会导致学生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在思政教学中要针对此情况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打通教育资源,构建融合型教育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其根本目标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下,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发面的教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学校考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8]。为了更好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让思政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渗透,相辅相成,需要打通教育资源,构建融合型教育环境。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入心理健康教学资源开展新的思想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创建和谐的融合型教育环境,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进行德育渗透,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示范性公开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谨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理念,如在心理健康课堂上讲授基础的德育知识点,同时也要树立自身的品德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言行举止的渗透,让学生感知到德行的力量。

(三)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为了更好的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前提是需要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一批能够同时担任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对于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都是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学校首先应该为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政教师提供相应的系统学习途径,使得教师可以进行心理学知识和思想知识的系统学习,参加相应的资格证书考级从而扩充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熟悉思政教育理论,明确思政教育的目的,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从而能够更好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也应该主动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完成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得心理健康教学能够融入到思政课堂。此外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也应该优先考虑同时能够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教师,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系统的培养优秀教学和科研人才。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价值观念也在不断革新,高校尽管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然而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始终是各大高校育人的中心路径。在国家“大思政”教育战略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形成思政+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型教育模式,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也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共同体”教学。然而,现阶段,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高校思政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仍然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原始方式,部分教师错误的将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割裂,此外,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脱离,没有充分发挥思政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上的独特优势,同时,在较为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难度很大。因此,首先要立足思政课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打通教育资源,构建融合型教育环境,最后,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从而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1]杨展,曹璞璘.高校心理健康课思政教育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报业,2021(4) .

[2]孙耀胜,瞿弋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1(3).

[3]隋照莹.“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共同体”融合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

[4]黄婕.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重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

[5]倪亚兰,钟庆文,邓宏萍.基于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

[6]朱韩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教学:理念、问题与对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6).

[7]陈君,李莉.论高校思政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

[8]刘艳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4).

G411

A

1673-2030(2021)02-0093-04

2021-03-21

2021年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指导课题“扎根理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模型构建研究”(HBSZKT-2021043);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SZKZX202151)

谷庆明(1986—),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研究;高少宇(1980—),男,河北邢台人,邯郸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副主任,讲师;王玉(1986—),女,河北乐亭人,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讲师;王雪(1986—),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李俊丹)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