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14周建儒
周建儒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四川 广元628040)
一、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除了高职高专,还有应用型本科,也有硕博层次,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指出进行职业人才衔接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1]
2019 年2 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到2022 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 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 个骨干专业(群)”[2]。该文件的出台将促进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低中端的技术人才已经饱和,社会迫切需要高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约有15%的应届毕业生有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的愿望,他们期望通过提升自身学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通过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找到理想的工作。应届专科毕业生提升学历的途径之一就是“专升本”,但是专升本的录取人数非常有限。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川信职院),2020年“专升本”的录取人数虽然比往年有较大的增加,但是报考专升本的学生人数也比往年有明显增加。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高职高专学生提升学历的个人愿望三方面因素,都充分说明了进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
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川信职院自2009 年开始与本科学校合作进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主要的合作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本套读”,即学生在学习专科课程的同时以自考本科的方式学习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课程,考试合格后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另一种是“专升本”,即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专升本选拔考试,考入相应的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考核合格后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一)“专本套读”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川信职院“专本套读”人才培养模式是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的。在校生自愿报名选读西南科技大学的本科专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川信职院进行,由川信职院的教师任教,课程结束后参加国家自学考试,所有的课程考核通过后就能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以“专本套读”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1.专科与本科彼此独立,没有进行真正的衔接
由于西南科技大学在川信职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数量有限,所以供学生们选择的范围比较小。有的学生为了读本科专业,拿到本科文凭,不得不选择与自己专科专业关联不大的本科专业。例如,有的学生专科专业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报读的本科专业却是电子商务,这样的例子很多。这种情况下的选择并不是真正的专本衔接,更不能达到专本衔接的实际效果,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在同一阶段学习两个关联度不高的专业,对很多高职生来说压力很大,造成的结果就是两个专业都学不好,或者是兼顾了一方而荒废了另一方,结果并不理想。
2.学生选读本科专业的目的很明确,但是参加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大部分报读“专本套读”的学生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后好找工作,而不是为了拓展专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正是出于这种世俗功利的学习目的,他们对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积极,也不认真,只要考试能过关就可以了。
3.“专本套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西南科技大学在川信职院开设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由川信职院的教师授课,一方面,由于川信职院的教师对本科层次专业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并不熟悉,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把握不太准确,必然会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专科教学要面对严格的教学检查和考核,教师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科层次的课程教学上,相反,本科层次的教学并没有严格的教学检查和考核,所以授课教师只是附带完成专本套读的教学任务,致使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专升本”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川信职院“专升本”人才培养是与西华大学和成都工业学院合作的。目前,“专升本”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升本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无法正常毕业
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高,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专科层次的英语与本科层次的英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本科学校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能获得学位证书,这就导致部分英语较差的学生无法顺利拿到学位证书。
2.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本科培养的是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了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的衔接不顺畅,人才培养过程不能互融互通,所以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融合。
3.专科与本科的课程体系不同
川信职院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1+X”技能证书的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是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内容、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地融入了初、中、高三级技能等级证书,实现阶梯化培养。课程内容的组织具有模块化和层次化的特点。而本科教育是按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理论性、层次性和系统性较强,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术与技能要求没有专科高,实践操作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也没有专科高。
这种差异必然会使专科生进入本科学校学习时感觉有些不适应。专科生不擅长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提不起兴趣,而是更愿意动手实践,通过自己动手做出一个作品或者是完成一个项目,有成果就会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地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作品(项目),不断地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
由于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都有差异,所以,升本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学过的某些课程在本科学校不被认可,需要重新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学分。
三、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构建“专本衔接”课程体系
构建专本衔接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分析,然后,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需求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3]明确了职业岗位以及岗位工作流程中的技术能力需求,进而以岗位工作逻辑为主线,进行专科与本科课程之间的衔接,实习(实训)项目之间的衔接,最终形成专科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即形成“专本衔接”课程体系。
(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建设课程,共享课程资源
目前,川信职院与西南科技大学还没有共同建设课程,报读“专本套读”的校内外专科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课程知识,这就使一些在职读自考本科的社会学生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正常参加课程学习。
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建设课程,共享课程资源,可以为师生提供开放、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让在校的专科生学到专科层次没有的知识,为升本和升本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可以让报读“专本套读”的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第三,专科与本科学校的教师共同建设课程,就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不仅能够实现专本课程衔接,而且有利于形成校际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学分互认机制
目前,川信职院已经实施了学分制管理,为了深化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学分互认机制。双方签订学分互认协议,川信职院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如果达到了本科学校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考核合格,可以转换为本科学校课程成绩并获得相应的学分[4]。这样,可以避免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学校的学生重新学习该课程,节约学生的学习成本,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川信职院与合作的应用型本科学校积极推行学生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机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选择权。[4]如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定名次的奖项,或者参加“1+X”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获得等级证书,可以提出相应课程的免修申请,这样能够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励其他同学积极参加技能大赛,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目标。[5]
为了建立专本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川信职院与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计划建立院校联盟,共同构建学分银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学分互认、学分转换、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实施过程,逐步实现川信职院与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程考核、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方面的一体化人才培养。
(四)配套制度的建设
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学校实现专本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丰富的资源(包括师资、课程、教学设备、经费等)做支撑,而且还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配套制度进行整体改革,这样才能使“专本衔接”有适合“生长”的环境,才是实实在在的“专本衔接”,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四、结语
川信职院与本科学校合作开展的“专升本”和“专本套读”两种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式,虽然在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学院遵循高职教育的政策和规律,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与本科学校合作不断完善专本衔接的体制机制建设[6],构建专本衔接教学管理平台,与本科学校联合建设课程资源,联合制订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设计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积极完善与本科学校的学分互认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专本衔接进一步深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上提升学历和能力的本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