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2021-01-14姚江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建设

彭 升,姚江云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阐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就其生成而言,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历史、文化和实践逻辑。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很多文章都略有论述,但是专门讨论其生成逻辑的,则付诸阙如。然而厘清这四重生成逻辑及其关系,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规律、现实作用及历史地位,进一步增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恩格斯在论述现代社会主义产生时指出:“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775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是新思想产生的基础,但是任何一种新思想的产生也都离不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都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亦是如此,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思想的基础上生成的。

(一)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坚守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加强党自身建设尤其是政治建设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这其中蕴含四层深刻意涵:首先,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声明,共产党和其他一切旧政党不同,他们不是为少数人谋私利,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他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是谋求人民幸福和全人类解放。其次,对人民负责。共产党既然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那么就得自觉担当使命、对人民负责,让人民因此获得益处、求得解放。再者,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1]171,党应把自己当作工人群众解放的工具,相信和依靠群众求得解放。最后,向群众虚心请教。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习近平恪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指出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自己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3],同时强调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人民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4]

(二)政治建党原则的遵循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建党原则的重要论述概要而言主要有三项:首先,制定明确的政治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之时专门起草《共产党宣言》,明确党的性质、特点及策略等原则问题。恩格斯晚年指导美国工人阶级建党时重申“一个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纲领”[5]271的观点,同时强调能否制定出这种纲领是党成为全国性、实在的党亦或作为地方性、潜在的党而存在的评判标准。列宁则明确指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善于在任何转折时期始终坚持自己的路线的有机体。”[6]由此可见,一个积极而明确的纲领对于政党的存在至关重要。其次,维护权威和集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中央必须有权威,否则就会非常危险。在《论权威》中恩格斯责备巴黎公社把权威和集中用的太少[1]277,正是由于此巴黎公社惨遭灭亡,也正因此,他强调党必须要有以服从为前提的权威。列宁也强调权威和集中,他说坚持集中制才能把布尔什维克锻造成钢铁般组织。再者,保持党内团结。党内团结是党的生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左”右倾派别活动进行斗争时指出加强党内团结、反对派别斗争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按照辩证法逻辑用党内斗争求得党的团结。列宁也极力反对在党内搞派系斗争,主张“保持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团结,保证党员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7]习近平遵循上述政治建党原则,创造性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并把党的基本路线提高到党和国家生命线、人民幸福线的高度,要求全党必须坚定执行。与此同时,强调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8]154和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政治建党方法的坚持与运用

政治建党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而形成的方法论,是指导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指南。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方法。首先,实事求是方法。此方法贯穿于政治建党全过程,恩格斯曾指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纲领在最终奋斗目标上必须一致,但是“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5]271列宁也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方法,他说布尔什维克党内是民主多一点亦或集中多一点,也必须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而定。其次,辩证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认为民主和集中是辩证关系,党内团结通过党内斗争实现。恩格斯还指出:“一个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5]551再者,科学思维方法。底线思维、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也是政治建党的重要方法。比如说底线思维方法。恩格斯谈及党内团结时指出我们力求党内团结,但是团结也有原则和底线——保持运动的无产阶级性质,突破此底线换来的团结宁可不要。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等也是政治建党的重要方法。习近平运用上述重要方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他基于一个时期以来党的领导弱化的事实,强调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辩证看待民主和集中、党内斗争和团结的关系,辩证解读革命理想高于天中蕴含的精神变物质和物质变精神的智慧。此外,习近平明确指出坚持底线思维,有些事情在政治上坚决不能做。比如说在政治道路上,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政治纪律上,“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9]

二、历史逻辑:跳出执政历史周期率的战略抉择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10]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是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和西方政党执政经验教训,深刻分析政党执政规律,进而做出的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执政历史周期率的战略抉择。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秉持政治建党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认真总结最重要的有三条。首先,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先后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要求坚持一百年不动摇。此后,历届党中央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基本路线,同时要求全党坚定执行。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坚持民主集中制传统,创造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11]的政治局面。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及时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坚持集中的同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当前,党中央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制度,在坚持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尤其注重强调党的纪律和集中。再者,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无不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保持同群众密切联系。每一次全党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都一再强调,“解决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反对官僚主义问题。”[12]这三条重要经验为习近平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保证我们党能够跳出兴勃亡忽执政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苏联共产党分崩离析的前车之鉴

苏联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苏联的缔造者和执政党,有90 余年历史近2000 万名党员,堪为世界上的一个老党大党,但是苏共终究跳不出执政周期率支配,执政74 年而分崩离析。苏共分崩离析的原因无疑是复杂的,但是从党的政治建设角度窥探,首先应归咎于党内政治信仰不坚定。苏共早期领袖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但自赫鲁晓夫及后来深受赫鲁晓夫自由化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大多数领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否认马列主义合法性,酿成党内思想混乱,最后演变到从中央到地方都不再信仰共产主义的可悲境地。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13]苏共垮台同党内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关系密切。其次,制定和执行错误的政治路线。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为尽快革除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累积的弊病,在政治领域错误地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路线,致使苏联滑向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是共产党拥有执政合法性的根基,苏共丢掉社会主义自然也就丧失执政合法性。再者,党的政治纪律不严明。党的领袖赫鲁晓夫曾在苏共二十大上公然违背政治纪律,全盘否定斯大林及其执政时期所推行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对苏共日后自己葬送自己的事业埋下严重政治隐患。30 余年后,深受赫鲁晓夫影响的戈尔巴乔夫执政,公开否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把苏共革新成公民以自愿原则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议会制政党。“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14]苏共亦是如此。“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苏共分崩离析的惨痛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亦有重要警鉴意义。

(三)西方执政党兴衰沉浮的深刻教训

西方资产阶级执政党倘若忽视自身建设,同样会陷入执政困境而沦为在野党,百年老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就是如此。1950 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后,国大党长期保持着一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但是这个老党终究也未能摆脱执政历史周期率宿命,执政30 年而垮台。国大党丢失政权同甘地家族对国大党权力私人化,国大党对政府官僚的支配,国大党失去传统低种姓选民支持及统一如此庞大和多元国家的种种困难等因素分不开[15]。但是从执政党政治建设维度分析,首先应归咎于国大党内部的宗派纷争和组织分裂[16]。国大党由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种姓和宗教团体组成,百余年来宗派林立、纷争不断。在尼赫鲁担任领袖期间,他凭借自身威望维持着党的团结,但是他去世后这种威望也渐进消失,党内宗派间分歧加剧,组织分裂时有发生,在这种宗派争权夺利中,国大党不断消解自身实力,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垮台。其次是国大党政治上腐败。印度实行选举政治,政治被利益集团绑架,长期以来利益政治使国大党维系着执政权,但同时也滋生和助长了恶性腐败。腐败是党的致命顽疾,国大党也因此丢失政权。此外,没能制定出正确的内外政策也是国大党衰败的重要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大党虽是资产阶级政党,但其与无产阶政党同为政党在某些方面也有共性,其由盛而衰的深刻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于新时代思考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政治建设,跳出执政历史周期率怪圈同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新思想新理念的形成必定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有着厚重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重民本、正风俗、明法令等思想理念,为其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一)用重民本诠释站稳人民立场

中华文化传统中重民本的传统渊远流长,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民本理念就意在告诫古代统治者,只有关心底层劳苦大众的生活疾苦,夯实人民安居乐业的根基,国家才能迎来太平治世。清代学者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有过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否赢得民心直接关系到天下治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多次引用传统文化里的民本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植根于人民、力量来源于人民、血脉流淌于人民,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习近平引用“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9]144,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以人民的好恶作为为官从政的判断标准,干事创业要一切从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满意的就大力践行,群众不满意的坚决杜绝。习近平引用金代元好问的名言“为官避事平生耻”[9]145,强调党员干部要立志做大事,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格局,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为官一任而不敢担当应视为党员干部的终身最大耻辱。习近平引用明代诗人林鸿的名言“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9]145,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俯下身子去实事求是的了解民情,掌握老百姓一线的实际情况,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做到知行合一。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民本思想传统,对习近平阐释我们党站稳人民立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站稳人民立场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用正风俗诠释净化政治生态

古人认为风俗在教化百姓上可以起到独特的教育意义,有所谓“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淳”的传统,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化风成俗的思想资源。北宋苏辙在《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中提到“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指出健康正面的风俗有助于引导人民积极向善,而恶劣败坏的风俗则会导致人民弃善从恶。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指出“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强调统治者治理天下一定要把化风成俗看作天下的大事,要端正社会的风气,引领社会的风尚。习近平重视移风易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用,认为风俗淳薄不仅关系国家兴衰,而且关系党的兴亡,治党必须先正风俗,要在党内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习近平引用王勃《上刘右相书》的名句“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告诫全党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生态殊为不易,纠正“浇风”等不良之风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以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的态度和力度来净化政治生态。习近平还多次引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等经典名言,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挥“风向标”作用,率先垂范,在道德教化上做一个正向示范的榜样典型。总之,传统文化中这些化风成俗的思想,对习近平强调治党必须正风俗,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用明法令诠释严明政治纪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讲规矩、明法令等思想理念。《吕氏春秋·自知》里的名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9]181就鲜明地指出“准绳”与“规矩”是做出是非判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战国时期的左丘明在《国语·卷一周语上》中也提到“令之不行,政之不立”[9]21,意在告诫我们倘若政令得不到执行,政事也就不能得到治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讲规矩、守纪律,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政党,更不能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主义政党。习近平引用“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17]508告诉我们,假如法令畅通,纪律清正,就不会有治理不好的国家,同样也不会有不能教化的民众。全党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凝聚成为坚强有力的整体,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葆强悍的战斗力,才能确保我们党继续带领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明法令、讲规矩等重要思想资源,对于习近平阐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及其重要性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实践逻辑:百年大变局中的砺炼创新

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17]63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源于实践,是升华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必然选择。

(一)升华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敢于、善于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永葆青春活力的内在密码。尤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以雷霆万钧之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建设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常态化、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刮骨疗毒反腐败等环环相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深刻体悟到党内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伴而生,党内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也都跟政治建设是否抓紧、是否抓实息息相关。古人说:“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如果不从政治上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是如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18]也正是由于抓住了政治建设这个党建的“牛鼻子”,党内重大政治隐患被清除,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修复,全面从严治党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告诉我们:“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7]48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必将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经过长期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百余年来复兴的最好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从国际大视野来看,世界大变局的形势使我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格局东升西降,地缘重心日趋东移,发展中国家集体性崛起。尤其中国的崛起无可争议的成为21 世纪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广泛认同,一带一路方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为回答和解决“这个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往哪里去”等难题提供了凝结着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同时世界逆全球化持续抬头,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持续发酵,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乃至世界政治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中美摩擦和博弈,背后深刻地折射出美国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无理行径,真实目的是企图遏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打压我国崛起和复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必然要求我们党加强自身政治建设,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从国内情况来看,全面脱贫攻坚和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目前正信心满满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不过前进的征程有艰难险重的任务,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一些重大领域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从严治党形势严峻,反腐败斗争不能松懈。由此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尚有众多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需要跨越。越是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重大关头,就越要抓好政治建设这个党建的根本,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量,从而使党能够带领全体人民战胜重大风险挑战,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担,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一代代接续奋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使命型政党。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7]1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用鲜血、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气壮山河的人间奇迹,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继续带领全体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是一个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其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引领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也正因此不能不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实际效果。从根本上讲,只有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民族脊梁和时代先锋,带领全体人民战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夺取进行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也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进而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结语

如上所论,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的立场、原则和方法的继承与超越。从历史逻辑看,是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规律、苏联共产党分崩离析的前车之鉴以及西方政党执政兴衰沉浮的深刻教训而做出的跳出执政周期律的战略抉择。从文化逻辑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民本、正风俗和明法令思想精华的汲取和创造性转化。从实践逻辑看,是升华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结果、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和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必然选择。此四重生成逻辑彼此关联、相互贯通,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百年大变局中砥砺创新的实践逻辑。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建设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