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1-01-14刘敏
刘 敏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0 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法治精神、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道德素养。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将价值观培养融入课程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全部课程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
1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融入思政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课,授课对象广泛,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涉及专业有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在建筑市场中违法发包、资质挂靠、串标围标、行贿受贿、阴阳合同等违法案件时有报道,有时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导致招投标失败。因此,除了建设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外,教师还需要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和相互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就是把思政精神纳入到课程教学中,不断挖掘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重点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2.1 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建课程
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团队,团队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研讨课程思政改革方案,根据课程面向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研究修订新的课程标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讨课程教学方法和方式。通过课程共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把思政精神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2.2 将思政内容纳入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课程评价建议等。课程标准是老师平时授课的依据,也是期末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体现课程思政的《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意见》和《指导纲要》的要求,把课程思政的内容纳入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要求中。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内容,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
2.3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更新课程内容
根据国家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法律法规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及时根据新颁布实施的法律规范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2.4 挖掘课程的思政点,做到思政与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把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目标,凝练出本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升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政治素养和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的认知,做到在学习中、建设工程招投标的任何环节中都要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弄虚作假,评标定标中做到公平公正,逐渐树立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2.5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线上线下互动,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应用“课堂派”等智慧教学平台。融“教、学、做”为一体,理实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手实践活动更多,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增强了对课程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2.5.1 项目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本校的某个实际建筑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为主线。根据课程目标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课程内容分为6个教学项目。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这个项目的招标工作策划,编写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拟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和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5.2 任务驱动法
在课程教学中,把6个教学项目分别细化为不同的教学任务,每次教学完成1个小的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评标及合同签订等的具体工作任务。在进行每个任务的教学时,设置了任务描述→任务布置→信息准备→任务实施→考核评估→任务总结几个环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
2.5.3 情境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组成多个任务小组,搜集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招标投标项目时,各组分别扮演招标人、代理人、投标人;在学习开评标项目时分别扮演招标人、投标人、监督人、公证人、唱标人、监标人、记录人、评标专家等;在合同签订阶段扮演发包人和承包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政治素养。
2.5.4 案例教学法
结合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选择一些媒体报道的建筑市场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找出案例中的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违法的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和法治、诚信等意识。
3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以预期达到成效。
3.1 爱国精神教育
结合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概况的教学,进行爱国教育。通过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招标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北京鸟巢、方舱医院等工程成功建设的案例分享,让学生体会我国的建设成就,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3.2 公平、公正理念教育
结合招投标原则、评标定标的教学进行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的教育。在学习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建设工程评标、定标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各个环节中都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所有的投标人。引导学生干部处理日常学生工作时也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3 自由、法治意识教育
结合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学习、评标定标等的学习,进行自由、法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法治观念。通过实际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违法典型案例分享,在教学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方式、招标程序、评标定标时,强调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各个环节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评标、定标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评标标准。同时,建设单位可以依法自主选择中标人,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也要做到遵纪守法,依法、依规自主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
3.4 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教育
结合招标工作策划、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编制的学习,进行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的教育。招标工作策划、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合同条款的拟定等,需要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造价人员等协作完成,出现计算失误、签字盖章不符合要求等细节问题可能导致投标失败。通过讨论、分析招投标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5 诚信教育
结合招投标和合同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进行资格审查及招投标全过程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弄虚作假;在订立合同前和合同履行中、直至合同履行完毕后都应当诚实守信。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引入招投标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案例,引导学生凡事遵守法纪、讲究诚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平时作业、课程实践、考试中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人们之间以诚相待,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3.6 友善教育
在选择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工程索赔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工程案例的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发生纠纷时,首先应根据合同约定及法律法规的规定,平等、友善地协商解决问题。协商不成的可以选择调解、争议评审、仲裁、诉讼等方式依法解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遵守校纪校规意识,养成友善、法治等价值观。
4 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和价值的引领相结合,通过在课程中设计相关思政内容,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