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路径探析

2021-01-14温帅凯刘旭日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思政

赵 津 温帅凯 刘旭日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历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党史教育进课堂也是高校“三进”工作的题中之义。课堂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将会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一、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进课堂的必要性

(一)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需要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逐步崛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就显著,处处展现大国风范,从大时代、大格局、大智慧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中国影响力。如今,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国际社会中提升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而高校大学生将成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因此,需要在高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学生内心,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更好地回应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这在丰富我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意识形态入侵的风险。不怀好意的敌对势力用“历史虚无主义”来否定我党的光辉历史,进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潜移默化地使青年一代走上歧途。因此党史教育进课堂已经迫在眉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学习党史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冲击下特别是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和错误的舆论面前明辨是非,用正确的历史观去抨击现实社会的错误言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澄清谬误。

(二)增强高职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需要

学习党史可以让青年大学生认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明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促进担当作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战争中,我们看到,党旗始终飘扬在战“疫”的第一线,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培育了优良的作风,践行了初心和使命,更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将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传承给“00 后”的大学生责无旁贷。百年党史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党史,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才能唤起深藏于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深植于心的信念时刻鞭策自己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进。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需要

与讲授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课不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但这种感性也是理性分析基础上的感知,课堂上只有做到了知、信、行的完全统一,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党史故事正是知信行合一的真实展现。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虽然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但“进头脑”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乏鲜活史料作为支撑,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主要就是以党史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鲜活的党史史料,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会成为空洞的说教。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故事与实践成果,将党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党史中的精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理论可信度,从而达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的统一,全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进课堂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党史教育制度空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在当前阶段,按照国家现行的招生方案,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仍然弱于本科学生,以2021年河北省为例,本科招生分数线454(历史类)、412(物理类);高职高专分数线200(历史类、物理类)。实际的高考分数也证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应的历史知识储备的平均水平也较低。并且,与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高职院校并未开设“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这使得历史知识本就欠缺的高职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补充。然而即使在开设的课程中,尤其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虽然蕴含了一定的“党史”知识,但是始终还是碎片化的。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头脑中也不具备清晰的历史脉络,仅有的碎片化的历史素材很难让他们全面理解党的历史逻辑,养成历史思维、沉淀红色底蕴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职教师党史知识储备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其育人的效果往往与接受教育的时长与次数分不开,因此党史教育融入课堂不仅需要思政教师的讲授,也需要专业课教师的参与,进而形成全过程、全范围、全员育人氛围。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中,思政专职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党史知识的储备与讲授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效果自然也难如人意。多数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长远规划,思政教师招聘也只停留于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有的学校甚至多年未招聘思政专业教师。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多个加强思政教育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与方案,为落实政策,高职院校引进了一大批思政教师,但这些新引进的思政教师大多数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虽然拥有一定的党史知识储备,但缺乏教学经验,整体阐释能力不足,难以将自己所学得的党史知识高效地融入思政课堂,难以生动准确地讲授给高职学生们。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师的招聘上往往更加注重其专业知识与能力,而对其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关注,在对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与考核上多是围绕着科研与专业教学设置的,进而导致专业课教师在党史知识、德育经验等方面都较为欠缺,不可避免会造成党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脱节,成为“党史教育进课堂”中薄弱的一环。

(三)党史知识进头脑方式缺乏亲和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应该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变化发展的,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实行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的教育模式,虽然也在积极探索网络、校园文化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是多数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党史教育虽然故事性更强,相对来说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但对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力却更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很多高校都被迫开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整个学期下来收效甚微,自认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因为技术手段不足、课堂管理机制不完善给了同学们更多“逃课”的机会。为了提高党史教育进头脑的效果,很多高校开始在思政课堂管理上“下功夫”,有的高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采取了上缴手机、加强监控等手段,然而“00后”的大学生们总能想出“对策”来应付,仍然是人到心未到。因此,想要党史教育在课堂出实效,首先要厘清“堵”与“疏”的关系,“堵”往往只会是治标不治本,而探索更多思政模式的“疏”才可能真正赢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三、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党史教育进课堂机制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党史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各高职院校需明确这一点。因此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对党史教育高度重视,做好党史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形成适合本校的党史教育新模式,从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形式、课程内容等多方面贴近党史教育主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党史观引领。在党史教育协同方面,不仅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上好课,也要注重全校联动,各部门之间加强联系,进行党史资源共享融合,全方位多方面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同时,高校还要完善考评机制,将日常党史教育纳入部门党建考核、学院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考核的总体考核体系中。

(二)加强教师队伍党史培训

育人者要先育己。党史教育进课堂的关键在于增加教师队伍自身的党史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努力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帮助各学科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党史相关思政理论的学习,让教师率先掌握党史知识,继而把握党史教育中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路,以实现整个教师队伍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例如,采购思政网络资源、搭建党史学习平台、增购党史类图书或电子书供各学科教师学习使用。其次,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教学培训。党史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党史教育所用所讲的史料必须严谨细致,并且要符合历史事实,如果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党的历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想全面综合地了解党的历史,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培训,不断丰富党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党史教育切实融入教学之中。最后,要出台相应的激励办法。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活动,并遴选先进予以表彰,同时还可以选出党史教学优秀教案进行共享。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中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探讨课程设计、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授课方法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各学科教师上好党史课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高职思政课的授课对象基本为“00后”,“00后”的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思想极为活跃,更善于去接受新鲜事物,基于这一点,对他们进行党史教育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调动“00后”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参与”,参与活动实现翻转课堂,达到自我教育、自我体味、自我总结的效果。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好邯郸本地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重点依托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邯郸市博物馆等,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把革命旧址遗迹变为党史学习的“教室”,打造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例如,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初心剧社”表演的情景党课《牺牲与理想》引进校园,使学生沉浸式体验党的艰难史、光辉史。与课堂教学相比,这种沉浸式、情景式的表演形式对于“00后”大学生重温党的历史、感悟先烈精神、汲取前行力量具有无法比拟的震撼力、感染力。

(四)开展课程思政协同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并非是占用专业课的时间,让专业课教师来单独讲授思政课,而是指要在专业课课程体系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内容,既达到专业知识传授的目的,也能发挥一定的育人功能,从而产生“1+1>2”的育人效果。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全校教师在学习百年党史的同时,要把熠熠生辉的党史内容有机融入各自专业课课程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实现党史的光辉照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党史作为最天然的红色育人资源,它可以与各类课程有机融合,是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相通“桥梁”的不二选择。各学科教师要善于用党史故事阐释道理,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历史,感悟百年辉煌,将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成为知使命、有担当、爱党爱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要求全院教师在授课中坚持“课前五分钟”,建设了12门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门思政课程示范课堂和1个思政课教师团队。为促进党史教育进课堂,在全院教师中开展了“党史教育进课堂课程思政案例”评比展示活动,极大提高了党史与课堂融合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