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2021-01-14课题组
课题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生涯教育是有效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让个人兴趣与职业恰当结合,这有助于增进学生个人对工作的专注度、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稳定度。
一、职业生涯教育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探索周围世界,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实现顺利就业,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范畴,主要包含“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毅专注”和“发展创新”四方面,是从业者实现职业理想的内在品质保证。
职业生涯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自身内涵中,对在校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任一行业的从业者只有抱有兴趣,才能为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奋斗、攻坚克难。此外,学校要从各方面强化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以期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享受精神的满足与内在的成就感,提升其生命、生活品质,成就幸福、快乐的人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问题
选取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及部分用人单位为样本,调查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发放260份,用人单位40份。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是否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是,32%的学生认为没有,1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在对“工匠精神”的把握上,43%的学生不清楚,35%的学生了解一点,只有22%的学生表示知晓;在“工匠精神”是否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实践中,有33.3%的学生认为是,58%的学生认为没有,8.7%的学生不清楚;校园文化建设是否融入“工匠精神”一题,有28.5%的学生给出肯定答案,71.5%的学生表示融合程度不够。通过调查,反映出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1.学生个人兴趣与职业不能恰当结合
调查显示多数高职学生对自身没有全面的了解、正确的认识,不能将自身的能力、优势与整个职业生涯相匹配,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工匠精神了解及理解度不够。
2.高职院校未建立完备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教育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培养理念的认识不足;人才培养方案未充分考虑企业岗位需求及时修订调整,具体的专业教育中未能很好地落实工匠精神培育。
3.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上,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运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的深度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用脱节的现象。
4.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融合程度不高,没有很好地将工匠精神的要素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1.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个人兴趣与职业有效结合
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使他们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及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这是培养其工匠精神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中,使学生逐步构建职业认同感、敬业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表现为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攻坚克难的职业行为,即工匠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以大国工匠为追求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着重培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讲述身边优秀校友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邀请企业中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面对面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激励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可以结合创新创业大赛、工匠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等感染学生,进而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
2.建立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学校是影响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工匠精神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形成影响。
(1)职业生涯教育助力工匠精神的培育
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明确职业生涯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确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追求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规划中培养兴趣和品格,为未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以工匠精神为育人内核的人才培养方案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比例,以工匠精神的培养做为人才培养重要标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和本校特点,制订符合某一专业实际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学计划等方面加入工匠精神的要素;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所占的比例,在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在专业教育中深化工匠精神培养
第一,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不局限于学历证书的获取,还要积极参加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以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高职院校应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技能需求,在实践教学中推进书证融通,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第二,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为高职生提供优质实践渠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企业要加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参与程度。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强化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教材修订、教学设计等方面融入企业需求,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三,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训等环节加强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养,教学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成为大国工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攻坚克难、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
3.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反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职业态度、敬业精神的引导者,高职院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他们工匠精神的养成创造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通过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邀请企业中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地讲述他们自身敬业、精业、奉献的事迹和感悟,激励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年轻群体关注的应用推送平台,宣传好工匠精神。通过劳动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通过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技能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使其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企业工匠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精益求精的品格;通过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不服输的劲头,促使其不断努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在“比学赶超”中,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得到大幅提升。
结语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除科学技术专家外,能工巧匠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高职院校应承担起这份重任,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这也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