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防艾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021-01-14周雪琴杨菁倩区丽媛滕小玲

黑龙江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高校学生效果

周雪琴,杨菁倩,区丽媛,滕小玲

(南宁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宁 530299)

艾滋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当前关注的十大卫生问题之一。扎实的防艾教育是充分发挥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同时借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辅助力量使青年学生远离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的高危行为[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端正性观念,培养良好的性道德,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率,这些都是高校防艾教育的最终目标[2]。

1 高校防艾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介于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弱,对外界诱惑缺乏一定抵抗力,易误入歧途[3]。国家疾控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有过性经历的高校学生使用安全套的概率不到40%,高校学生普遍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但在实际行为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防艾理论知识的把握与实践性行为相脱节。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所不同,学校教育有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培养目标、集中的教学时间、特定的教学场所,这使得高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常规性。防艾教育一般在校内开展,高校学生统一集中学习,集体防艾的教育氛围浓厚。高校防艾教育活动有规范的计划方案和专业的指导团队,活动要素基本处于可控范围,阻碍因素少,不易偏离计划,能达到防艾教育的活动目的[4]。

2 高校防艾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防艾课堂专业性弱化

防艾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防艾教育员承担着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任务。大多数高校一般由公共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防艾授课教师,但辅导员大多时候把防艾课程等同于一般公共课程,忽视了防艾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师由于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对防艾教学的课程内容把握不准确,而且许多高校并未对授课教师进行防艾培训教育,未针对教师备课发放权威性的教材和相关防艾资料,造成了课堂授课的不专业,再加上单一传统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许多教师缺乏防艾热情,在一定程度上给防艾教育带来了阻碍。

2.2 防艾效果测量单一

科学准确测量防艾教育的实施效果对指导后期高校防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着重关注防艾知识的宣传工作,但对防艾效果的综合衡量却缺乏一定科学性,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国八条)的方式通过识别知晓率的变化来判定防艾效果是否有效。艾滋病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成为防艾教育效果的检验指标,但仅用国八条的知晓率作为唯一指标来衡量防艾教育效果的信度较低,只有建立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更客观反映出高校防艾教育的成效。

2.3 防艾心理教育缺失

由于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片面理解,通常人们谈起艾滋病,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便会跃然于上,人们害怕艾滋,更害怕接触艾滋病人,艾滋病患者的无症状表现在人员密集又相对封闭的高校中显得更加隐蔽[5]。艾滋病人不同于普通疾病患者,艾滋病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苦痛,旁人的歧视更容易造成其不健康的人格,而心理疏导往往是高校容易忽视的环节。情感的挫折和学习的压力使学生通常愿意主动倾诉,寻求心理疏导,但艾滋病学生对自身的患病情况不愿提及,更愿意封闭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主动寻求艾滋病心理疏导的更是少之又少。身份信息的隐秘性让患病学生更愿意在社交软件上向陌生人交流倾诉,而不愿意去高校专业的心理疏导室寻求帮助,这也体现出了高校防艾心理教育工作的缺失。

2.4 防艾教育理论粗泛

在对比国内外关于高校防艾教育时发现,国内对于高校艾滋病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知信行研究、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对策研究等方面,针对高校学生的个性和行为研究较少。总体来说,国内对于高校防艾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广阔,相关理论还不够细化,从高校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的研究还有待发展。

3 高校防艾教育对策

3.1 加强防艾教师专业性建设

联合禁毒教育成立专门的禁毒防艾教育展览室,为学生提供防艾学习基地。可以在校团委指导下由辅导员、校内医务人员、相关医疗卫生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要先对防艾指导教师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对防艾热情不高的教师进行心理引导,强调防艾教育的重要性,把防艾课程的实际效果与教师教学成果挂钩,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解决防艾教育人员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与有关政府部门、公共卫生机构和防艾协会等进行合作,联合开展系统性、常态化的防艾教育工作,一方面缓解高校用人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能丰富防艾教育人员群体的类型,促进各方防艾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2 建立防艾综合测量指标

要拓展防艾教育效果评估的研究领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并翻译国外相关文献,参照其他教育效果评估方法建立健全防艾效果评价机制。可在国八条艾滋病知晓率的基础上建立防艾教育综合指标评估体系,设定综合评分表,对不同的教育干预形式进行权重赋分,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3.3 加强防艾教育心理引导

高校学生年龄尚轻,在接受父母或教师的教育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有关研究表明,同伴教育是高校防艾教育中效果极佳的教育方式。在推行同伴教育模式时,应重视对同伴教育者的素质培训,建立同伴教育模式与其他防艾干预模式的配合联动机制,定期为高校学生提供防艾咨询服务,把握好同伴防艾教育的结果反馈,及时改善不足。在高校防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作为接触学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人,平日生活中要留心观察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和身体健康,要运用非正式交往的方式关心学生。

3.4 深化防艾教育理论研究

系统完善的防艾理论能为高校防艾教育的具体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结合学科专业性、地区特殊性、学生所处年级等因素立足高校或某一地区,比如在公共卫生、医疗健康、教育学、行政管理等多方面拓展防艾教育的研究视角,丰富艾滋病领域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艾滋病高校学生效果
《 世界艾滋病日》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