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飞地经济”发展研究
2021-01-14吴小春崔然红
□文/吴小春 崔然红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 提要] 结合辽宁省人力资源现状,以契合“ 飞地经济”的人力资源视域下,从战略规划、人才梯度引导、高等教育学历梯度转移、多元化人力资源投资建设、社会关系转移等多个角度,对于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飞地园区人力资源SSC库建设、开发校-企-政三螺旋型创新模式等提出发展策略。
2019 年,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飞地经济”发展。在明确了“飞地经济”发展方向、原则、合作机制和鼓励政策后,辽宁省各市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园区体系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辽宁“飞地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基础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辽宁“飞地经济”模式,就要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角度分析承接飞地园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案,以发展人力资源为战略主导,创设“飞地经济”人才软环境为目的,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重视力度,为“飞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一、辽宁“ 飞地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概述
2018 年9 月8 日,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进行考察,并召开了东北振兴座谈会,同时发表观点:要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是振兴东北,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 年1 月7 日,《实施意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其实施坚定落实了创新发展驱动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理念,明确了党的发展总体工作方向。要想更好地加速推进区域性经济建设与发展,就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持续且迅速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离不开高层次人才,所以要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就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目前,辽宁“飞地经济”的发展战略成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和分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及其作用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人们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理解和重视。辽宁“飞地经济”发展要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作为主导地位,进而高效率地保证人才需求与人才质量,加强高素质人力资本培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优化人才吸引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辽宁“飞地经济”发展要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作为主导地位,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开拓,加大辽宁省能够承接“飞地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二、人力资源视域下辽宁“ 飞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一)“ 飞地经济”发展政策现状。 辽宁省人民政府在2019年10 月拟出台二类鼓励政策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于本省经济发展进行鼓励扶持,也对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区域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如果辽宁省的“飞地经济”贯彻执行顺利,也将会拉动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城市的经济共同发展。
( 二)辽宁省充分调动各主导产业发挥优势,招商引资。 辽宁省各地区为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各主导产业优势。其中,沈阳市充分利用与北京市对口合作的机遇为“北京-沈阳”合作招商引资产业园区项目承接做好准备,聚焦北京产业外溢和转移。大连市作为先进发展地区,充分利用了沿海地区的优势,积极与外省企业合作。抚顺市在建国初期被称为“共和国长子”,虽然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但抚顺市近几年在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加大了旅游业的建设发展,结合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了所属8个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规划及园区项目准入标准。本溪市作为辽宁省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现代化路、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重点依托泰州-本溪合作和沈阳经济区建设,推动区域“飞地经济”发展。
( 三)承接“ 飞地经济”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分析
1、人才就业机制不健全。 据有关部门调查,由于现在有些企业没有具体岗位和较好的平台展示,许多的企业技术人员处于闲置状态,而且国内某些就业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过程,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近年来,辽宁省各地区人均发展指数有所提高,但人才就业机制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2、人才与工业发展结构不平衡。人才与发展情况结构不平衡对于“飞地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例如,某些工业发展方案较好,吸引大量人才,而有些工业人才稀少,发展水平较低,就更没有人愿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形成恶性循环。东北三省的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之一,相比于其他两个省,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但不能只重视发展经济,相应的配套政策、基础条件与经济支持要跟上发展步伐,否则必将损失优秀的人力资源。
3、人才水平平稳发展。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各地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水平问题已成为关键问题。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不仅要重视人才数量,更要重视人才质量。近几年,辽宁省人才资源发展速度虽然缓慢,但整体趋势是在逐步上升,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逐步提高,2019 年底人才总量约230万人,2020 年培养战略科技型人才130 名左右。随着企业加强对人才的培育与选拔,更加推动了辽宁省人才水平稳步上升。
三、辽宁“ 飞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辽宁“ 飞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策略尚不完善。 辽宁“飞地经济”起步晚,经济发展策略不够完善,“飞地发展”思路不够明了,创新探索不够全面。虽然辽宁省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支持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决心,但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模式下,各种政策与建设还没有拥有完备的体系,整体上缺乏可实施性。
( 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将人力资源利用与企业发展完全结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飞地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总量还不足,人力资源无法有序流动,飞地园区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人力资源开发速度增长缓慢,技术人才与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都是区域经济飞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都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区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人力资源需求与供求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人力资源供求问题是必要的。
( 三)承接飞地存在“ 歧视性”就业现象。 首先,“歧视性”就业是当前飞地地区就业的一大难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就业环境以及各行各业之中的激烈竞争,企业对于人才筛选也更加严格。其次,飞入地人力资源准入环节、工资标准等政策不清晰,导致人才流入缓慢。目前,这些歧视都是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导致。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加强联动,飞地园区可以采用团购买单的做法来实现就业。
( 四)飞地园区人才素质能力偏低。 当前,辽宁省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才管理机制,导致整个经济区人力资源整体的能力素质不高,其次教育经费投资增速缓慢,社会力量较小,对国家财政依赖性较高。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注重长远发展,并没有为人力资源制定长远计划,这很不利于飞地园区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发展。辽宁省的飞地园区建立起来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文化是建立在发展经济之上,必须先把整体的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快速发展“飞地经济”。
四、人力资源梯度转移开发视域下辽宁“ 飞地经济”发展策略
( 一)从战略高度规划辽宁飞地的人力资源开发
1、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发展完善。明确相关考核人员的定位,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培训,并重点培训其考核人员在考核中的技能实施,以免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纰漏。将考核制度与员工的工作强度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考核标准,既能确保员工准确完成工作任务,又可以满足员工自身的需求。同时,运用大数据的信息化、准确化的特点,构建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营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率。
2、建设飞地园区人力资源SSC库。飞地园区各业务单位利用信息或网络技术集中起来,建立成完整的人力资源SSC 数据库,服务于各业务单元提供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建立SSC 人力资源库,将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效率提高,给员工更好的体验,给战略层更多的策略支持。
3、优化人才吸引政策。 当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可以对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提供优惠政策,如购房优惠、购车优惠、医疗补贴、五险一金等。对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可以在购房、购车优惠等好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如在本地直接落户。也可为其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当所完成的业务达到所要求的业务标准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当员工完成的业务达到更高的一个标准时,在之前相应的奖励上再进行新的奖励。
4、人才梯度规划引导。 首先对企业进行人才盘点,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预测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进而明确企业人员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在确定选拔企业员工时要与人才的素质现状等有关因素相结合,制定出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计划,并及时评估培训计划。对于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要及时纳入人才库并提拔到培训岗位,并及时对提拔后的人员绩效进行评估。
(二)从学历梯度转移视域扩大飞地人才储量
1、高等教育培养应着重于实践技能培养。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总体目标。高等教育应注重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适当转变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通过加强有效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以及改进教学方法这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
2、构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与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继续教育主要靠网络平台来进行,通过相关职业的继续教育保证企业职工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改革接轨。企业可以招聘有关人员更新、补充、拓展并且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为员工提供多种教育,构建一个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根据员工的学习需求,创建多种学习培训和教学方式,保障员工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
3、扩大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针对公司员工制定一系列职业培训扶持政策,旨在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扩大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项目,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员工增强综合能力。可以在员工培训内容里增加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增强员工职务技能的同时也增加员工的社会职业技能。
(三)从多元化投资建设角度满足飞地人力资源需求
1、加大人力投资,完善飞地园区人才平衡。 辽宁省人力资本存量相对不足。虽然近年来辽宁加大力度提升高质量人才数量,但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为加大人力投资,促进“飞地经济”人才平衡,辽宁省需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有学者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增长对公司的发展潜力所做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带来的贡献更大。所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要重要很多。对于公司来说,人力资本投资就是最好操作、最具有投资潜力的生产性投资,所以人力投资应该是最先进行的。
2、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辽宁省相关机构可以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创办多元投资体系,加强对办学的管理,推动辽宁省社会办学力量的健康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为社会力量办学提供支持与帮助,维护相关院校的合法权益,对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帮助和解决。
3、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校- 企- 政三螺旋型创新模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就是把企业中现有的科研成果转变为市场所需的产品,再把产品产生的利益拿出一部分重新投入到企业的科学研究中,创造出质量更好、更加有助于现在市场环境所需要的产品。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螺旋理论,用以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它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三螺旋关系,称为三螺旋理论。开发校-企-政三螺旋型创新模式,需要学校作为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为人才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相关知识。学校把所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习目标,培养出适合公司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对员工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在合作中分享经验。而政府作为大学和企业的纽带,需要为学校、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并对失业的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进行再就业培训。
(四)从社会关系转移衔接角度提升人才跨区域流动效率
1、完善飞地园区相关社会服务体系。(1)要完成项目统筹策划,做好区域内“飞地经济”的顶层设计,建造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推动体制。(2)创立创新“飞地”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创建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保证飞地经济的发展。(3)成立“飞地”相关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全省“飞地”的发展规划,明确“飞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4)要建立健全共同建立共同管理的联动机制,明确相关权力和职责,完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协调机制。(5)建立联合管理制度,定期对“飞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快速交流协调解决;层层把关,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建立责任倒追制度。(6)建立完整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参与建设。
2、建立飞地园区劳务合作和岗位对接机制。以劳动方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劳务合作的根基,建立飞地园区劳务合作,将此合作与岗位进行对接,建立对飞地经济区这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效所达成机制。
五、总结
关于辽宁“飞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飞地园区的人力资源现状,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辽宁“飞地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基础就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辽宁省教育方面资源并不丰富,相比我国其他省份来说,“千人计划”学者数量明显偏少,这反映出辽宁省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通过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对辽宁“飞地经济”的发展路径的分析,得出辽宁省应当从人才开发利用战略规划、人才梯度引导、高等教育学历梯度转移、多元化人力资源投资建设、社会关系转移等角度,深化辽宁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梯度转移开发,为辽宁省政府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纵深的辽宁“飞地经济”人力资源开发方案,以此保证各地方政府对“飞地经济”支持的针对性、效用满意性和长期导向性,使辽宁省在人力资源梯度开发视域下能更好更全面地承接“飞地经济”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