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研究

2021-01-14孟庆玲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学段节气

孟庆玲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根据太阳的运行节律,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并用它进行命名的时间制度,这一制度最终演变成了人们生活中遵循的时间系统。公元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纳入历法《太初历》[1],至今它已经足足影响中国民众两千一百年。“二十四节气”被誉为农耕文明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不仅是因为“它是古代先民建立在对太阳进行科学观测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代表”[2],同时还是因为它具有顺天应时的文化精神。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自此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各个学段生根发芽。“时间和空间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框架”[4],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二十四节气”正具备了这种天然的时空特性。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何种价值,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又该如何设计,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当代价值

幼儿园阶段是生活教育最突出的学段,而“二十四节气”又具有时间节奏感,因此,在幼儿园中做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设计就是在做顺天应时的生活教育,这对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质量,以及建立幼儿与自然和谐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有效传承

幼儿园教育阶段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奠基时段,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底色理应在这个阶段做好传承工作。“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古老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生活习俗传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它所承载着的诸如尊重自然、顺应天时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国家倡导各个学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做基于“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设计,将有利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有效传承。

(二)有利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质量提升

“二十四节气”是时序性和自然性的统一,它能为幼儿园教师的“五大领域”教学提供天然的时序。“五大领域”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顶层设计的,虽然从理论上,教师在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小、中、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幼儿园教师缺少贯穿每一个阶段教学内容的内在线索,使得主题教学设计出现“散点”。[5]而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主题活动设计,会带给幼儿园教师一个明确的时间线索。如,春暖花开、花红柳绿、一叶知秋、踏雪寻梅这些典型的节气物候特征,将给教师提供“顺势而为”与“顺势而教”的条件和可能,也会在无形中向幼儿传递“自然而然”的心态和日常生活的秩序感。

(三)有利于幼儿与自然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内在节律的展现,是幼儿了解自然与其建立和谐关系的一把钥匙。“节气”观念包含着中国古代最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被称为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好法则。而“儿童作为自然之子,其第一性为自然性”[6],这与“大自然”的自然性不谋而合。然而“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日益推进,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之中,生活节律越来越遵从于机器运转的节奏,时间正在变得日益均质化,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离,人们开始日益漠视甚至忽视自然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7]在幼儿园阶段,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设计是幼儿了解自然的一把钥匙,将为幼儿打开关于大自然的这把锁,解开大自然的密码,呈现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三、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策略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以幼儿园大班为目标群体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具体从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四个维度进行设计。

(一)以“四季八节”为框架进行幼儿园节气主题活动设计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大班幼儿已经理解了四季及其更迭规律,因此可以让幼儿从整体上把握“二十四节气”;第二步,确定主题活动目标。选择一年当中具有明显特征的“四季八节”,作为节气主题活动设计的目标。四季,即春夏秋冬;八节,即从每个季节抽离出两个最明显的节气,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简称“四季八节”。八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明显的节气,由四立、两分、两至组成。“立”在前,是开始之意。“分”在中,是昼夜平分之意。“至”在后,是达到极致之意。对幼儿而言四季好懂但八节难分,因此,教师除了对“八节”进行通俗化解读之外,还需要大班幼儿通过看日历将“八节”从日历中找出来,从而为解开节气歌里的时间秘密做准备。

(二)以“生活化”为原则进行幼儿园节气主题活动设计

“二十四节气”源自古代先民生活智慧的累积,生活化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幼儿园教育“生活化”明显,体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中。幼儿园中的一日三餐两点、子午觉、户外运动等的时间安排,从医学养生上而言就是按照养护幼儿生命的节律来安排的,符合古代先人按照身体节律生活的思想。因此,研究者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就是以节气为基准的养生教育。此外,“二十四节气”中幼儿在家中度过的节气比较多,比如第五个节气“清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逢临近“清明”,幼儿园教师常以此为教育的契机积极营造清明节的氛围,对大班幼儿进行最初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此时,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对这一节气的认知,更能实现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以“五大领域”为载体进行幼儿园节气主题活动设计

季节性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编制的基本原则,在幼儿园中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设计是把季节性原则发挥到极致。按照季节性原则将“八节”的内容有序地融在科学领域,乃至其他领域的教育教学中。例如,在健康活动中,根据“春困、秋乏、夏打盹”季节特征来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让幼儿遵循自然规律来生活,懂得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在语言活动中,通过吟诵“二十四节气歌”,让幼儿感受节气歌的简洁、精炼的语言美;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制作和品尝节日饮食,传承节气文化;在科学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踏春”“秋收”等节气活动,探索季节更迭时段的自然现象,还可以通过排序活动来了解“八节”流转的自然顺次;在艺术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旋律演唱“二十四节气歌”,运用画笔绘制四季连环画体验色彩和布局之美。可见,以节气为主题的活动设计将使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更为聚焦。

(四)以“游戏”为方法进行幼儿园节气主题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用游戏的方式来引领幼儿学习,就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幼儿学习。在幼儿园中基于“二十四节气”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就是将节气的学习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节气的相关知识。例如,用“吟诵”的方式诵读“二十四节气歌”,引用各类唱法来“歌唱”“二十四节气歌”,还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熟悉“年妈妈”的24个节气宝宝及其排序。总之,让幼儿在“玩中求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和挑战性是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必不可少的两大元素”[8],“兴趣”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实现从而达到“我愿意”的效果,而“挑战性”则需要通过划定幼儿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最近发展区”来实现,让幼儿感觉挑战的可实现性是问题的关键。比如,在幼儿熟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后,让幼儿在日历中找到一个月内的所有节气,并寻找这些节气间隔之间的秘密,从而推导出各个节气之间的时间规律。这一问题将激发大班幼儿对节气的探究欲望,且促使主题活动不断持续。

四、结语与建议

在幼儿园学段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设计,是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年度主题来设计,且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教学活动跟随节气的自然时序进行,是一种高结构的课程设计。文中以“四季八节”[6]为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框架、以生活化教育为主题活动设计的原则、以五大领域为主题活动设计的载体、以游戏为主题活动设计的方式,对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设计进行了探索。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彰显了“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的幼儿园学段特征,将其与其他学段的节气活动设计做了明显区分,为节气文化在幼儿园学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此外,本研究提出了用“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线索来构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学术观点,看似是一种高结构的课程,但实际上亦是一种顺时而动的生成性课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轮换而进行的主题活动,本身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生成性教育。该教育将会向幼儿传递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的养护身心的思想。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没有在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开展以节气为主题的活动,而是仅在幼儿园大班做了尝试,未来可以尝试在幼儿园全学段展开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学段节气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二十四节气”都包括什么?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