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14黎龙
黎 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 300191)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青年自身的身心特点和较为淡薄的法治思维,决定了必须重视这部分群体法治思维的培育,只有给予青年这方面的重视,才有利于青年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即法治,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法治思维以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为中心。[1]在我国法治思维主要包括平等思维,无特权和例外;规则思维,即要有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程序思维,要按照法定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制约思维,即限制和约束权利;保护思维,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青年法治思维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青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青年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在这样一个时期,如果不对青年进行法治思维培育,一旦青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就会酿成不良后果。因此,对青年进行法治思维培育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青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法治教育,会促进青年接受民主、平等的价值理念,久而久之,青年从小就拥有了法治思维的基础,为今后维护法律秩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培育青年的法治思维,让他们增强法治意识,为以后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创作良好条件。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培育青年法治思维,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继而在今后他们有一部分人成为立法者或者司法工作者的时候,能够具有法律基本涵养,加入法治专业队伍。因此,培养青年法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是由青年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青年处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即逐渐走向成熟,这表现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个人心理方面。但是,近年来,关于青年的违法行为和群体事件频繁发生,这不得不说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首先,前面已经提及过,青年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但是,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错误思想的影响,一旦出现法治教育缺失、法治思维不强的情况,有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违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青年法治思维的培育有助于让青年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的习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其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年进行法治思维培育,不仅是青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好了,法治思维能力提高了,就可以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基础;第三,青年这个年龄阶段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在遇到合法权益被损害的时候,容易放弃法律这一有效的武器去保护自己,有的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利益,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必须加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当然,在对青年进行法治思维培育的时候,应该注重青年的身心规律和发展特点,注意其主体性和能动性,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
(三)提高青年法治思维能力的现实需要
青年欠缺法治思维,有必要进行法治思维培育。通过培育重点养成青年这样一些思维:一是平等思维,要求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思维教育的时候,重点教会其法律知识,学习宪法、民商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青年平等思维的培育,学会用正确的法律渠道去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守法思维。在学习了法律知识后,教育青年守法,并就存在的违法犯罪现象典型案例进行反面教育,经过这样一个学法、守法到护法的过程,来促进青年的法治思维习惯逐步养成,为提高青年法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三是民主思维,培育这一思维的方式需要不断去探索,考虑其年龄因素,考虑让其循序渐进运用民主思维思考问题,因此,要鼓励和尊重青年参与社会活动。
二、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存在的问题
青年法治思维的培育,不仅对青年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当前,青年法治思维培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青年个人法治思维意识淡化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越来越重视。但是,我国青年对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在大学教育之前,法治教育不是特别系统,青年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较浅显;在大学教育里,青年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青年不了解法治思维培育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究其原因,主要是尤其是青年学生涉世不深,缺少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经验。这主要表现在:一旦遇到问题时,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手段和合理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多种因素造成的青年法治思维淡化,还需要国家、家庭、社会和青年个人共同努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一些法治思维教育主体的专业性不够高
这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里,目前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学科背景不同,很多之前不是学习法律专业的教师承担着相关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专业性。因此,作为施教方,法治思维教育主体的综合法律素养不够高,在进行这部分课程授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可能就讲不深、讲不透,“很难把这门课讲的生动易懂”[2];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的法治思维能力不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法治思维的提高;在学校层面,开设的相关课程,青年学生为应付考试,并没有思考如何提升法治思维能力,离青年学生应有的法治思维能力差距较大,因此,法治思维教育主体的综合素养不够高,制约了青年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重视程度不够
法治思维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特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实际中,法治教育存在着一味地追求短平快的问题。[3]有些学校对这部分投入不足,表现在师资、经费等方面投入不足,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关实务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养成法治思维,几乎不可能。另外,不重视相关课程、只重视专业课程,法治教育缺少监督和评价体系,从而影响了青年法治思维的培育。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归结到底就是部分地区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青年法治思维培育途径单一
青年法治思维培育主要通过学校这一载体进行,而一些学校教育又集中在课堂教学单纯的讲授。一方面,讲授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另一方面,讲授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少,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也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普法讲座较少,普法活动如普法宣传、知识竞赛等也不多,尤其是不注重利用第二课堂提高青年学生实践能力,这些都影响青年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和能力的提高。此外,一些学校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没有将青年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学习法律的兴趣不高。
(五)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法治国家建设成就显著,但是,执法的不严格、不公正性依然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势必对青年法治思维的培育造成不好的影响。青年作为社会人,是会受到社会法治环境的影响。优质的社会法治环境才会对青年法治思维的培育产生积极影响,从而给青年法治思维培育提供正能量。如果社会法治环境不好,势必影响青年对法治的信心,其法治思维培育也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目前社会法治大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校园环境也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青年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和法律素质的形成。
三、 加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对策
青年法治思维培育成功与否,法治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针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青年发展特点,不断提高青年法治思维意识
要科学认识到青年的成长规律,深刻抓住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特点。青年处在一个逐渐走向成熟却又容易出现问题的年龄阶段,因此,必须意识到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阶段性。尊重青年成长规律,找到适合青年的法治思维培育方式,从而不断提高青年法治思维意识。要鼓励青年多参加社会实践,将法治思维培育贯穿青年成长成才、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做到全过程育人。在青年不同年龄段,要将法治思维培育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二)提高法治思维培育主体的专业性和法治素养
以高等学校为例,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途径仍是思政课,要发挥好教师作为法治思维培育主体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法治素养。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的招聘工作,适当提高法律专业师资比例;二是通过组织相关学习和培训,加强法治思维培育主体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青年的法治思维能力;三是精心设计法治思维培育内容,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讲解法律相关知识,增强青年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四是法治思维培育主体应充分挖掘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通过提炼相关课程的核心内容,达到跨学科的融合。
(三)加强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视程度
对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视,可以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来体现。首先,在高等学校,要加大对师资、课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再次,协调好地区之间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工作,不断优化乡村地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人员队伍,完善乡村地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工作的课程设置和配套措施,[4]加强乡村地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
(四)拓宽青年法治思维培育途径
一是抓好传统教育的知识传授。这里不仅强调师生互动和良好的师资力量,还要精心设计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内容,应该坚持以宪法学习为核心,坚持宪法至上,在此基础上,让青年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法律体系。在课堂讲授上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让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经常举办普法知识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邀请司法部门工作人员进学校讲解相关法律案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青年学生参加相关司法方面的模拟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知识面得到拓宽的同时,增加法律实践,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教育领域中,有效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普法制度。这样多元的、便捷的途径,势必被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青年学生所接受,因此各方应充分运用网络这一形式,对青年进行网络法治教育,使青年无论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年个人多元参与的,协同推进的青年法治教育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完备的法治教育格局,共同帮助青年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五)为青年营造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外部环境
首先,要有良好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5],千万个家庭组成了国家。对于青年来说,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法治思维的发展,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青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因此,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青年,能够推动依法治国的过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其次,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主要是指要依法治校,要有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依法治校的实施,为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环境,实现环境育人。此外,要将各类传播媒体运用起来,运用多种形式的法治思维培育平台,形成良好的青年法治思维培育的校园环境;再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杜绝一些执法的不严格、不公正现象,要努力做到依法行政,做到公平公正,不允许任何人失职、越权。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法治思维培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空间;最后,要营造法治的社会环境。对于青年来说,要乐于接受法治教育,努力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自身法治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充分运用好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青年法治思维能力,从而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