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状况及反刍性沉思水平的调查

2021-01-14崔晓芳张瑞芹高晓庆吴延如张瑞平

全科护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条目暴力经历

崔晓芳,张瑞芹,高晓庆,吴延如,张瑞平

世界卫生组织把医院暴力定义为医护人员在医疗卫生场所受到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我国医院暴力现象较普遍,护士遭受医院暴力占比高达67.04%[2],实习护生遭受医院暴力占比达48.15%[3],这直接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4],影响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5]、职业信念和择业方向,而且还造成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护理人才的大量流失[6],甚至诱导出一些过激的想法和行为[7]。反刍性沉思指经历创伤事件及负性改变后引起个体成长的认知加工过程,分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两种类型[8]。前者指经历创伤后对事件回避、消极的思维,后者指创伤经历后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反刍性沉思类型对个人创伤后心理调适产生影响[9]。研究表明,经历医院暴力后护士的反刍性沉思状况不容乐观[10]。目前,对经历医院暴力后实习护生反刍性沉思现状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从实习护生角度出发,探究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及反刍性沉思现状,为护理教育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减少实习护生遭受医院暴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6月新乡市某医学院校实习返校后的171名护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实习护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第一志愿录取、实习医院名称及等级。②修订版医院暴力认知及态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和参考周玉静等[11]的问卷基础上修订而成,用于调查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现状。问卷内容可分为认知状况调查和态度状况调查两部分,各8个条目,共16个条目,由单选题、多选题组成。③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该问卷由Cann等[12]研制,董超群等[9]对其进行汉化,用于评估个体对高度应激性事件的认知加工,包括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2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数0~3分,即“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到“经常发生这种想法”,总分为6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发生反刍性沉思的频率越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12]。

1.2.2 调查方法 发放问卷时研究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匿名独立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181份,回收181份,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4.5%。其中经历(目睹或遭受)过医院暴力的实习护生有63人,故填写反刍性沉思问卷共63份。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171名实习护生的年龄为(22.00±1.08)岁,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 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现状

2.2.1 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98.2%(168人)的实习护生进入医院前听说过医院暴力;63.2%(108人)的实习护生没有经历过医院暴力,36.8%(63人)的实习护生经历过医院暴力。其余认知情况见表2。

表1 实习护生一般资料情况(n=171)

表2 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现状(n=171)

2.2.2 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态度现状(见表3)

表3 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的态度现状(n=171) 单位:例(%)

2.3 经历过医院暴力的实习护生反刍性沉思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经历过医院暴力的实习护生反刍性沉思得分(n=63)

3 讨论

3.1 重视医院暴力知识普及,开设医院暴力的专项课程 研究结果表明,98.2%的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听说过医院暴力,但对医院暴力类型认识不足,只有极少数实习护生全部选择了医院暴力的类型,这与周玉静等[11,13]的结果相似。可能与实习护生通过网络非正规途径、不正当的媒体宣传[14]、在校未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正规课教育有关。因此,建议学校或者医院应重视医院暴力知识和防护措施的普及,开设医院暴力的专项课程,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医院应与媒体建立沟通平台,让媒体充分了解医院暴力发生时的前因后果,从而使报道更加具有事实性、公正性[15]。实习护生应时刻关注并及时了解医院暴力,汲取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在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3.2 医院暴力对实习护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暴力对实习护生的影响主要是委屈、气愤、恐惧、精神无法集中,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这与向静[16]的研究结果相似。有研究表明,医院暴力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是持久的、严重的,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降低了医院整体服务水平[4];造成医院钱财的浪费和医务工作者的身体、精神上的伤害[17]。实习护生作为进入临床实习的新生力量,对护理工作充满期待和热情,面对医院暴力的发生,实习护生感受到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从而使实习护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下降,对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学校应重视医院暴力方面的教学,开设临床见习的课程,让本科护生提前进入临床见习,提前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增加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当发生医院暴力时,学校或者医院要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实习护生理性看待医院暴力。医院应针对医院暴力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对受暴者的心理状况予以指导和干预。

3.3 提高保护防护能力,做好针对性预防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实习护生认为在校或者是入院前应该有医院暴力防护培训课程,这与黄雅翠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美国、英国暴力培训项目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暴力事件的发生率[19]。因此,建议学校或者医院应对实习护生进行医院暴力的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可以降低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20]。通过专项培训让实习护生知道医院暴力发生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医院暴力,理解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应激反应,对其进行沟通交流,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医院暴力的发生,避免医院暴力的发生;另外医院应采取措施减少医院暴力的发生,树立医院暴力零容忍态度,建立符合医院实情的暴力预警系统。通过对医院暴力进行主动监控和提前干预,最大限度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发生后的破坏力降低[21];成立专门的医院暴力应对机构,对医院暴力进行管控,并及时安抚遭受医院暴力的医务人员[22]。本研究还表明,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的主要方式是求助,其次是报警和耐心解释,与蔡建政等[23]的研究有差异。实习护生刚步入临床,与病人接触过程中不懂得灵活变通,处理事情有些急躁,所以容易求助保安、同事、领导。而护士工作经验充足,有良好的沟通技巧,面对医院暴力大多数护士选择耐心解释,尽力消除病人的误会,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尽量不把事情闹大。

3.4 经历过医院暴力的实习护生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历过医院暴力的实习护生的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条目得分为(2.27±0.84)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条目得分为(2.45±0.86)分,按照0~3分的评分标准,表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处于较高水平,均高于Cann等[12,24]的研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高于Cann等[12,24]的研究,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处于比较兴奋热情的阶段,医院暴力对实习护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7],医院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很快地消除医院暴力对其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与抽取的样本量较少有关。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高于Cann等[12,24]的研究,可能是实习护生心理调适能力强,没有只处于难过委屈的情绪中,而是对医院暴力的发生原因、如何避免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也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但从管理方面来说,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处于较高水平,对实习护生调整心态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其正常的护理工作,影响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孙新媛等[25]研究表明,合理的情绪疗法有利于调节护士的不良情绪,减轻护士在应激事件下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建议医院应成立专业的心理团队,在医院暴力发生过后应及时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合理的情绪疗法等方法对如何规避医院暴力进行培训,引导实习护生积极应对医院暴力,使实习护生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热情、有信心。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类型的认识有所欠缺,医院暴力影响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学校或医院组织应予以重视,采取措施预防医院暴力的发生,从而为实习护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实习环境,增强其职业认同感。经历过医院暴力的实习护生的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处于较高水平,不利于实习护生调整心理状态,影响护生的工作积极性。护理管理者应予以安慰和指导,帮助实习护生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心,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为护理团队增添优秀的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条目暴力经历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反性别暴力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第二章 暴力原则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暴力和痛苦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