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研究
2021-01-14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淬炼商学院秦春蓉李义红李魁梅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淬炼商学院 陈 娇 秦春蓉 李义红 叶 璐 李魁梅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分课堂下应用型本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203531;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教育2.0时代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2019-GX-159。
一、引言
互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催生共享经济、新零售等新商业形态,步入商业3.0时代,对人才提出新需求:新技能、解决复杂问题、复合型等。可见,传统商科需转型升级,建设为新商科。作为新商科的一类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与社会去求匹配的人才。然而,我国现有600多所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知识、能力、本土教育与国际化教育脱节、缺乏全局意识与创新意识等问题。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简称“移通学院”)进行改革:结合外界环境与自身特色,学校定位于以商科教育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商学院,构建“商科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对非商科学生开展商科教育后,处于传统商科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内失去自身特色,在校外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是移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当前,移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采用传统商科人才培养,在学校、教师、课程、学生4个方面存在不足。
(一)学校
为了契合社会人才需求,工商管理专业重新定位于信息产业本科MBA,培养既具备信息产业知识和技术基础,又具备商业思维、创新意识、领导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但是仅停留在理念层次,换汤不换药,还没有形成具体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如下:一是缺乏领导小组、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二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还是传统商科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定位、社会人才需求不匹配;三是学生培养能力不够全面,培养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分析问题、知识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四是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如落后的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校内为学生提供的多样化完满活动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校外师生实践资源少,学生只能见习但不能真正认识企业;五是在外,教师工资水平略低于当地教师市场水平,在内,教师薪酬水平比行政岗位、辅导员岗位略低,薪酬激励机制不足;六是营造学生地位“高于”教师地位,致使教师为了高学评教而不愿意管理课堂。
(二)教师
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每人每学期至少授课2门,无法形成团队合作。同时,教师队伍结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也存在不足。在教师队伍结构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任课教师总计有9人,均是硕士研究生,年龄集中在30-40岁,偏年轻化,仅2人有3年以下的企业经验,实践经验少,也不熟悉信息产业知识。在教学观念方面,有67%的教师想单纯传统教学,不愿意接受改革、做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水平方面,教师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不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知识的应用;没有掌握与信息产业管理相关的前沿信息、技术、知识,不能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的教学评价单一,包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仅包含课堂总体表现、考勤、作业,评价指标单一,重结果,轻过程;课堂管理宽松,甚至放羊式管理,期末给学生划详细的重点。
(三)课程
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存在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教育83学分;通识教育7门,18学分;完满教育(社团类活动)45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5门,包含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应用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15门,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招聘与人才测评、战略管理、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网络伦理与电子商务法规、消费心理学、跨国公司管理、信息产业MBA案例分析、Excel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专业选修课程5门,包含网络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创意管理、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财富管理。可见,课程结构权重失衡,如通识教育学分数太高,专业选修课数量与类别均少。课程设置偏传统专业课程,具体行业衔接性不高,不能实现交叉培养与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的个性化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内容重复性大,没有较好地处理重复性内容,导致一部分内容重复学习,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到。故而,课程设置没有与专业人才定位匹配,没有凸显专业特色。
(四)学生
学生生源较差,认为理论课就是记忆,期末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及格。因此,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不愿意参与课堂,也不愿意参与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与活动,不能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学校、教师、课程、学生4个方面提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如图1
(一)学校
工商管理专业定位明确,但是需要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是组建小组,成员包含高层领导、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二是基于专业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教师、学生三层面的执行措施;三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塑师生地位;四是提供相应的实施保障,如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引进新的实验室软件,建设综合实训楼,改善教室网络环境、装修、教学设备,建设智慧教室,制度措施包含适当提高薪酬水平、教师课程改革激励、教师教学改革激励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完善学科竞赛制度,资源方面包含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校企合作,让师生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运营管理,让企业家以专题、专家、讲座的形式走进课堂,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企业管理现场“搬到”教师,让师生进行观摩。
(二)教师
教师因教学任务重,可以依据轻重缓急,依次安排课程改革,塑造教师队伍,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队伍方面,通过名师讲堂、校企合作等渠道走进企业,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或者招聘、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教师。
在教学观念方面,学院、教研室通过讨论、会议形式传达学校改革方案与制度,让教师认识到做科研、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性,同时核心课程以课程项目的形式立项。
在教学水平方面,第一,教师要结合前沿知识,注重汲取专业素质与拓展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精品课程、专业书籍、讲座等途径深耕专业知识,拓展课外知识;通过澎湃、凤凰等途径了解实事新闻、前沿知识与技术,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第二,教师要具备信息化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借助腾讯课堂、钉钉、学习通、雨课堂、QQ屏幕分享等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平台。第三,完善教学设计,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分课堂、BOPPPS、项目导向、问题导向、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案,让学生高度参与,培养学生人际交流、创新、思辨等能力。第四,基于积分管理理论,制定积分指标与标准,管理学生的教学评价,兼顾过程与结果,第五,加强课堂管理,期末考试适当基于考试重点,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多样化,兼顾理论与应用。
(三)课程
为了匹配专业定位,课程设置需遵守多样化、交叉性、应用化、本土与国际化,并且及时调整、补充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降低通识教育的学分,增加专业教育中的选修课程(个性化课程)门数与学分;其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背景,专业教育分为专业课和综合课程(个性化课程),去旧迎新,添加大数据、新媒体、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首先确定哪些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其次,相关任课老师一起协商讨论、确定重复内容的归属课程,最后,结合多种经典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
(四)学生
学生要改变大学教育认知、学习观念与学习态度。通过年级会、班级会、学长学姐分享会、名人效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认知到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参与课堂,借助各平台充电储能。这样才不负大学时光,方不负职场。
总之,新商科背景下,学校需提供组织、制度、资源、基础保障,师生通过课程达到教与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可见,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课程4个方面耦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