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989~2016年数据分析
2021-01-14张芷蔧
张芷蔧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2017 年10 月,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涵盖了农民问题的多个方面,其核心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换而言之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可以作为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客观了解居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意见,以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梳理已有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维度研究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主要采取的指标有农民收教育程度、政府所给予的农业补贴以及农民的农业技术程度等等。Lerman(2014)认为,提高农场收入的关键在于扩大农场规模经营,增加农场平的销售量也可以提高农场主的收入。这就意味着在提高农场的固定投入以及提升有关的可变投入时,农场可由短期生产过渡到长期生产,以此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的红利。Kanetal(2006)的研究中提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农村居民非农业收入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本科及以上的教育对农户非农收入增加的正向作用弹性值接近单位弹性。Briggeman(2007)通过研究政府农业补贴与农村居民收入时提出了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来提高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同时也能提升农村居民参与农业劳动的积极性。Yasuyuki和Ryo(2011)的研究则表明提升农村居民的农业技术,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也功不可没。李小建(2009)提出耕地、家庭劳动投入、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农户的收入(包括农业与非农业收入)。刘欣(2013)研究表示阻碍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提升的因素有农户素质、科技水平、收入结构以及组织化程度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们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全面,多个维度的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选择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三个指标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1 指标的选取
上文讲述了农村居民收入是直观的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效果的指标,因此本文采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根据已有研究,总结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等三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3.2 变量的定义
模型变量定义及假设方向
3.3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1989年到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数据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改革年鉴》,所有数据均由笔者直接从各统计年鉴中直接摘取。
4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lnY、lnX2、lnX3、lnX4 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对数形式;
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后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根据式2的回归结果,可决系数为0.9952,F检验值为1657.11,明显显著,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的拟合较好。所有的解释变量的符号和先验预期相一致,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9~2016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模型估计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可以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的投入,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可以将三农资金向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稍加倾斜。多渠道集资金支援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同时还应注意水利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第二,提高农业机械化率。一方面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为农民创收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农村居民群体中普及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度,并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知识的培训力度。在政府的指导及农民的配合下,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率。
第三,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于农民而言,其收入的主要源于土地,土地是农民的财富之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的耕地利用率急剧下降,如何减少精英劳动力的外流,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守住1.2亿hm2耕地面积的红线。因此政府在土地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切实的考虑农民的需求,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提升农村土地的产出效益,从而来增加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