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读懂古代诗歌的两种方法

2021-01-13李晓娟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江州春城起承转合

李晓娟

古代诗歌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分值为9分。从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大家的得分普遍比較低,主要原因是读不懂诗歌。随着新高考的到来,“套路式”“模板式”的答题方式已经不能应对如今的高考了。“如何才能读懂古诗”是当今高中生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读懂古代诗歌呢?对此,笔者谈几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一、借助“切补调变”的翻译方法读懂诗歌

当代文学评论家袁行霈说:“诗歌的艺术分析第一步就是语言分析。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给诗歌下一个定义,不妨说诗歌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和一般的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因此,想要读懂诗歌,就要知道诗歌的特点,明晰其“变形规律”,了解诗歌的大意。

大家都知道,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我们可以将古代诗歌看成浓缩版的文言文。所以,在阅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借助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切”,即断句,就是对诗歌进行断句,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补”,即补充,就是补写出诗歌中省略的内容,将各个诗句连结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调”,即调整,就是调整诗句中的词语(或诗歌中的句子)之间的顺序,使语意变得更加连贯;“变”,即改变,就是改变诗句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合理。

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1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为例。题目出示的诗歌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诗歌的题目很长,大家在阅读时就要采用“切”的方法。“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切准了,才能理解诗题的意思。第一句诗为“虽失/春城/醉上/期”,除了要“切”准之外,还需要“补”出“虽失……期”的主语“皮日休(即袭美)”,同时“调”整这七个字的顺序“(皮日休)虽失醉上春城期”。这样一来,大家就不难理解首句的意思了。第二句诗为“下帷裁遍未裁诗”,其中的“下”字非常关键,大家要通过“变”将它的词性转换成“动词”。将两句诗结合起来阅读,大家就不难理解首联的意思了。(首联:皮日休,你虽然放下帷幕用心教书,没有履行我们趁喝醉酒一起去春城游玩的约定)

二、根据“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读懂诗歌

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提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历代诗文大家在创作时常用的一种结构。“起”,即开头,能引出下文;“承”在“起”之后,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即转折,使诗文有起伏变化;“合”即结尾,收束全诗或全文,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单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大家可能会出现“只能理解字面意思,不懂内在逻辑”的问题。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大家可根据“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来阅读诗歌。

例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1中的古代诗歌: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诗歌的标题是“寄江州白司马”,说明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被贬到江州的白居易的。诗歌的首联和尾联是最难理解的。按照“起承转合”的逻辑来梳理,大家就不难理解该诗了。白居易被贬江州,作者知道他信佛,于是在首联先问候白居易:你在江州还好吗?有没有到惠远高僧住过的东林寺去住几天?接着,颔联承接首联提到江州之景:我听说湓水萦绕,好似人的衣带,庐峰的景致胜过了香炉峰的景致。颈联转而写白居易的处境和心情:岁末作完诗,却没有送信的大雁,遥望远处的宫阙,倍感孤单。尾联是“合”的部分,诗人勉励白居易:即使处境艰难、心情悲痛,你也不要被牵制,依然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解读一首古诗,就好像是在“研究一件文物”,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件文物”,了解它的特色、价值等。大家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扎扎实实地研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读。只要大家足够认真,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江州春城起承转合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男孩,男孩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你是我的家
咱俩有缘
贼人刘洪为何能玩转官场?
240码/秒,飞往果岭——在春城湖畔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