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际关系中的情感密码

2021-01-13一布

北方人(B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马东代际子女

一布

假期刚刚结束,上班时同事见面,互相问候彼此在家过得如何。谈论起老父老母,张翔眉头一皱,说他和老父亲也就半年没见,这次忽然感觉到父亲对他说话细声细气,还常常说“谢谢”。说起父亲变得如此小心翼翼、客客气气,甚至有点卑微,张翔叹了口气。看得出来,他有点心酸。

忽然间,父母变得小心翼翼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曾经很干练甚至有些严厉的父母开始迎合子女。洪婧婧感觉到这个变化,是从儿子出生开始的。

洪婧婧的老家在山西。研究生毕业以后,她选择留在北京发展。在这座城市里工作、恋爱、结婚,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望父母。四年前,婧婧生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她,母亲特意从老家赶来。没多久,婧婧就因为生活上的琐事和妈妈产生了一些矛盾。孩子出生以后,情况变得更糟了。

年轻一代的育儿方式和老一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某次,婧婧妈妈给孩子喂饭的方式让她很不接受,于是她非常直接地指出了妈妈的错误。后来,她发现妈妈在家里变得小心翼翼,只要她一提到哪里不对,妈妈就连忙道歉,有时候甚至会手足无措,看她的脸色行事。洪婧婧才意识到自己的话说重了。后来孩子上了幼儿园,妈妈要回老家,怎么留都留不住,说不想给她们添麻烦。每次说起这件事,她都特别后悔,“我说话太直接了,没有重视妈妈的感受。”

当我问另外一位朋友“是否存在理想的代际沟通”时,她的回答是肯定的。42岁的商琳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和父母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可以做到互不相扰,还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父母老了以后变得卑微,这个表达听起来感觉非常凄凉。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心理上没有适时分离造成的。实际上父母与子女心理上的分离本应在孩子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完成。所谓的分离不是指脱离关系,而是尊重彼此的选择和生活方式,不过多地干涉和指责。”说到这里,商琳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其实最好的代际关系应该是父母和子女互相成就。关系需要双方经营,而不是简单的‘我要你怎么做’。可惜许多人都绕不过这个弯来。”

然而,问题在于无论父母是否绕过了这个“弯”,我们都需要在成年以后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人近中年,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试试用“育儿理论”对待父母

在各类家庭关系中,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的代际关系,也被称为“成年期亲子关系”,是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的重要人际关系。

为什么许多年纪大的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变得小心翼翼?除了心理咨询师提到的心理上没有适时分离的原因之外,或许还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害怕被抛弃。衰老的本质就是一天比一天变得无力,人岁数大了,生理固然会退化,他们也正逐渐丧失着对生活的掌控能力。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一直围着孩子转,从未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洒脱生活。而当子女成年,甚至成家之后父母才被迫与之分开,年纪大了又不得不听从于子女的安排。

当他们不再是社会的主角时,孤独感便会渐渐袭来,人是惧怕孤独的。一些老人好像在一夜间变得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叛逆”。子女越不让做什么,就越是要做。折腾的目的,是想获得家庭成员的关注。

社会的高速发展,智能产品的快速迭代,对老年人不太友好。他们很难迅速又熟练地掌握各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现如今到处都是手机的应用场景——消费用手机付款,打车要用手机,导航要用App,疫情期间去哪儿都需要扫码。手机里的各种程序,程序里的每一个功能,他们即便学了很久也还是会忘记一些操作,只好问子女。子女们却常常因此变得不耐烦:“我不是教过你很多遍了吗?怎么又忘了!”

类似的说话方式还有:“我和你说多少遍了不要买这些东西!”“跟你说你也不懂,别瞎操心了。”“那些都是骗人的,你为什么不听话?”“哎呀你不要再唠叨了。”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固守着我们所谓的原则和界线。当父母超越了我们所谓的原则和界线时,指责便脱口而出。

父母养你的时候又何曾生分过?过去,我们是孩子,在家等待爸妈回来,现在我们是大人,爸妈在家等我们回来。他们不是空巢老人,更像是每天在家的大儿童。你该如何对待一个儿童?或者说,你是否能像他们当年对待你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对待他们?

俗语里常常将老人比作“老小孩”。或许,我们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真的可以借鉴一些育儿理论。

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秉持着“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的原则。接纳孩子的感受、立场、心理需求和情绪,对孩子报以无条件的爱。我们或许也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父母,接纳他们的感受和情绪,接受他们的坏脾气。不论发生什么,用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带着充分的爱和足够的理解,这样才能让父母在暮年获得充足的安全感。

这样对谁都好。毕竟,在对抗性的亲子关系中,没有胜者。

尋找情感的密码

如果我们具备稳定、共情、安抚的能力,常常赞美、肯定父母的行为,满足他们内心对于情感的需求,支持他们的爱好,有话好好说,不要动辄不耐烦,父母们就会阳光许多。

马东在某一次节目里谈到母亲,说有一次妈妈买了一款包,广告里说这款包是欧洲皇室订做,原价过万,活动价只要几百元。知道这件事后的马东却对妈妈说:“包真漂亮,您真有眼光。”情商高如马东,便是掌握了代际关系的“情感密码”。爱开玩笑的李诞大概也掌握了“密码”,在某个谈论起父母的场合中他也曾说道:“让父母走进我们的内心,让他们始终都有参与感,才是最好的孝道。”

这是一个流行不停鞭挞原生家庭的时代。也许父母年轻时不懂得教育方法,观念守旧还顽固不化。可谁又是完美的呢?他们也都是在摸索着成长,学着做父母,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正如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爸爸曾对德善说的,“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来自血缘。这是一种扯不开,剪不断,不能选择,不能改变,也无法解除的关系。中国人不喜欢直接说“爱”,含蓄的表达是我们的习惯——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老一辈的爱通常体现在一桌丰盛的菜饭上。接受爱,表达爱的方式,可能是狼吞虎咽吃下妈妈做的饭,陪爸爸下上一盘棋,常常陪他们一起出门散步,度过愉快的时光。

你拼命长大时,父母正在悄悄衰老。朱自清写父亲的文章,年轻时读了并无感触。只有人到中年时,父母真的老了,偶然想起那篇散文的末尾父亲的信,才不禁唏嘘起来——“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是我们精神上的后盾。当后盾在家里安坐,人生之路便不再惧怕无常。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不再能理解你所学的东西,他们只能在电话里让你保重身体,然后一边垂垂老去,一边盼你回家。

父母在电话里的口头禅通常是:“什么都不要买,家里什么都有!”

他们或许确实不需要东西,他们只是需要你。

猜你喜欢

马东代际子女
寻求阻断贫困多代际传递的路径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维修与保养技术
《我和我的父辈》: 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Tomb-sweeping Day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发现
正在到来的雪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