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民居空间形态保护与重塑设计研究

2021-01-13佘沛霜车洋谢梦衡屿华宋晶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

佘沛霜 车洋 谢梦 衡屿华 宋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传统村落民居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文化旅游下成都边缘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的深入研究,提出对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的优化重塑设计,期望可以为成都地区古镇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传承带来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成都边缘传统民居;洛带镇老街社区;优化重塑设计;保护与传承

洛带老街社区属于第四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之一,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带,整体地形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其中古镇内的建筑多以古建筑的形式呈现与现代建筑有明显不同,加上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条件和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因此被称为天下客家第一镇。以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为具体研究对象,从村落的空间形态、环境改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系统的探究文化旅游下成都洛带古镇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一、洛带古镇老街社区概况

1、地理概况

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位于天府成都的龙泉驿区,属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洛带镇的核心地带,北接玉带街,南靠三峨街,西面府兴街,东近成环路,距成渝高速入口3千米,面积约为42.65平方千米。全镇有6个村、4个社区,共有3万多的人口,其中常住的客家人口占95%以上,他们至今保留说客家话的传统,并且客家习俗、民居、服饰等在历史文化发展中保存完整。客家文化推动了洛带古村落的发展,是洛带古村落的命脉,也是整个洛带古镇的灵魂。

2、气候特征

年日照时数为1216小时,太阳辐射量低,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山上大部分为页岩,耕种条件好,盛产水稻、小麦、水果、竹木材丰富,正是由于这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造就了成都洛带古镇主要是半开敞式的单体民居建筑,大多采用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这也使得客家传统建筑形式和技术得以保留延续。

3、历史沿革

洛带老街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距今已传承千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秦国灭蜀国安置蜀郡,洛带就被划为成都县管辖。相传洛带在三国时期,就已有了街,名“万福街”。唐贞观年间,成都以东的的洛带位置被划归为蜀县,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划东阳县,洛带隶属东阳县。北宋时期,洛带被称为“镇”;北宋熙宁七年有载:“府之邑灵泉,而邑之镇日洛带”;明末清初,因政治因素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湖广填四川后许多客家人进入四川并在洛带地区落户。1955年,被称为洛带区。1976年,洛带老街被规划,属成都龙泉驿区。在2003年的11月,洛带街道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合并更改名称为老街社区。

二、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民居空间形态解读

1、民居空间

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位于丘陵地带,地势崎岖不平,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在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影响下,从最开始的“一字型”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街七巷”。向我们展示了地势建成“一街七巷”。街巷整体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绵延不绝的视觉体验,整条街的起点和中间部分较为平坦其他部分均是有起伏的。洛带老街特有的“一街七巷”,乍一看与普通的街巷无异,但对于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它是街巷的同时,也是保护着族人不被侵犯的防御体系,是客家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客家围楼建筑的演变、发展和传承的产物,它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

在洛带古村落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使用以夯土、竹木为主要材料的原始建筑,开始使用穿斗式的木构架为建筑的主体结构。整个建筑四周均以木结构为主木门、木窗等。屋顶也告别了原始的茅草覆盖改用青色的瓦片,显得古朴雅致,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客家民居建筑。

2、民居建筑

(1)传统民居

洛带古镇沿街建筑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大多都延续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的建筑风格,多以半开放式的单体民居建筑为主,其空间格局为街坊(田)式。山墙和山墙沿着老街排成一排,基本上是按照前面的商店和后面的房子的顺序排列的,商店的前面正对着街道。为确保店面和房屋之间互不干扰,一些民居设置了单独的通道,供居民进出使用。而在住房的后面通常以一个小庭院为主,用来作为休憩以及劳动的场所,有些住宅与住宅之间通过围墙与其他人家相隔,有一定的隐蔽性。

建筑高度平均单层高度约为4米到5米,单层阁楼5米到6米。建筑的屋面大多采用的是悬山式的屋顶以及檐口采用的处理形式为上翘,由密柱接连而成。在建筑材料的部分,除了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其次更多的采用了青砖构筑物,由夹泥抹灰以及木板墙等两种形式构成墙体。

(2)会馆建筑

洛带古镇的四大会馆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以及湖广会馆。整体布局以复四合院为主,呈中轴对称形,其建筑风格较为独特,采用的是传统中国会馆建筑。其中位于广东会馆中的风火墙设计被人们所熟识,也成为了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川北会馆延续了川北民居的风格特色,在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是对建筑的创新。江西会馆内的小戏台,其构思较为独特,不仅使空间布局完美,更是四川客家会馆所独有的珍宝。

(3)文保建筑

洛带老街社区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洛带古镇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上述中所提到的四大会馆,还有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位于洛带古镇之中:巫氏大夫以及四川客家文物博物馆。四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古井、客家花园、桃花寺大殿以及燃灯寺。

三、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民居改造前存在问题分析

(1)修护难度大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已然成为人们常去的旅游地点,为了满足人们的一些商業性需求,商业逐渐入驻到古镇之中,从而导致了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商业的入驻使现代建筑逐渐占领历史文化街区,严重影响了古镇的整体风貌。古镇中不仅包含有现代建筑还有传统建筑,由于建造年代、质量以及建筑风貌的不同建筑混淆在一起,降低了古镇的历史感,其保护工作较为艰难。

(2)基础设施不完善

洛带古镇作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存在,其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市政建设也较为落后,位于街道上的一些广告牌和电线杆也较为杂乱,不仅影响了古镇的整体风貌,也对现代古镇旅游的发展有着消极作用。

(3)对文物古迹的危害

由于古镇中修建了一部分的商业性建筑,不可避免的对其周围的传统建筑带来一定的损害,再由于古镇的商业业态较为单一、低端,存在一些企业或者是单位长期对文物古迹的占用用地行为:用来进行商业贩卖或储存等,对洛带古镇的文物古迹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四、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1)总体思路

当地政府在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中起到领导作用,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定制出适宜洛带古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发展模式。由知名学者编制的《洛带古镇核心区城市规划设计》、《洛带古镇街区保护维修设计方案》提出对历史街区进行动态的保护性修复,并从多方面改造洛带古镇老街社区的基础设施。

(2)基于人居环境对古街区进行修缮和保留

在空间重塑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原著居民的意见,与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的居民交流沟通,避免其珍贵历史文化被现代化建设过程埋没。对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时,要提高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可识别性,并坚决延续原有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元素,保留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民居的特色组成形式。

①对于形态保存完好的洛带古街民居体现“修旧如旧”的准则。保留未磨损塌陷的石板,加固建筑主体结构,替换破损木构件。②对于损坏严重、已成危房但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居建筑采取原貌复建的形式,如下街的山门、广东会馆临街照壁、江西会馆临街照壁等。③对于与洛带古镇街区风貌违和的新建建筑采取重塑的形式,如将民居原有屋顶改为半坡屋顶,并结合硬山式、歇山式与悬山式等屋顶样式。经过修缮和保留后的空间有利于带动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周边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3)旅游发展与民居保护

在洛带镇老街社区开发性保护建设当中,应将重点放在古街区周边环境及原有布局形态、建筑民居形式上,协调新建建筑和开发性保护建设之间的关系,能够将洛带古村落原有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特点等完整的保存下来。同时在这些建设过程当中,要以居民居住空间的功能性和建筑外观整体性和空间特色性为前提。

结合洛带古村落的地理位置优势从而打造出适合游客观光和传统客家文化传承的旅游地。同时以龙泉山等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针对洛带古村落的特色形式,设计出旅游区。并在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独特的旅游度假圣地以及具有洛带古村落特色形式的传统民宿、文化体验馆和主题餐饮空间等旅游节点,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洛带古街区多元化业态。

(4)洛带古镇传统民居信息数字化传承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丰富数字资源平台,将过去和现在有关成都地区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民居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建筑选址等相关资料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①运用图形图像技术還原传统民居最古老的形态。运用互联网数字平台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成都地区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民居的相关信息,便于在以后的研究和保护当中节约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效率。②利用现代网络的传播广,速度快的优势将客家文化通过新媒体的宣传来增加人们对洛带古街的认识,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为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民居的展示和传播奠定基础。③通过大数据的模拟,为成都地区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民居的物理保护、规划设计、文化研究等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五、结语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下,洛带老街社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应当在日后的规划设计中加入一些同地域的其他精彩元素和现代元素,以提供给居民满意度更高与更加具有客家文化内涵的住宅形式,显示出洛带古镇核心区位的优势。通过对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空间形态及装饰形式的分析,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保护,最后实现洛带镇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存,区域与区域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罗潇.谈洛带古镇的保护及改造和建设[J].山西建筑,2014,40(11):12-13

[2]钟洁.成都洛带客家建筑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

[3]何梓曜.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现象研究--以成都市洛带古镇为例[D].广西大学,2020.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编号:MD20E010,《基于文化旅游的成都边缘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研究———以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为例》;四川旅游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居住空间设计》,川旅院〔2019〕146号;四川旅游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居住空间设计》,川旅院〔2018〕331号;2021年四川旅游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传统村落民居空间形态保护与重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1XKS53

第一作者:佘沛霜(2000-),女,四川南充人,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宋晶(1987-),女,山东滨州人,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讨
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讨
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讨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场所营造规划策略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