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

2021-01-13林国业

考试周刊 2021年9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融合应用,促进全新教学活动和教学体系的构建,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文章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旨在能够发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科学化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施合理化的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要重点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改革做出深入系统的探索,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空间。在此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就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进行系统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出积极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积极的引领,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意识地探索生活化教学,能促进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并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将生活元素有机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效果,辅助学生从多角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质量。

(二)有助于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促进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从而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以锻炼,进而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中掌握数学学习的要点,有效探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合理化应用,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营造良好数学教学氛围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重点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在信息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融合的基础上,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愿意主动针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

探索,从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数学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加以培养。

三、 “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全面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按照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和对新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需要,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在生活化教学中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下面就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组织实施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现科学化发展。

(一)依托多媒体平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结合信息技术的影响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能充分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依托多媒体平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生活化场景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元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认识分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平台,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进行精心的筛选,并整合成为能契合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对分数知识进行学习,对分数的性质和概念等形成形象化的认识。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FLASH动画的方式,以动画视频展现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分西瓜、分桃子等情境。在生活情境的作用下导入分数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的情景中形象化的呈现12,23,45等类型的内容,并在多媒体视频的

配合下,促使学生在对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形象化的感知,能形成较为全面的思想认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做出积极引导,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二)依托大数据技术,整理生活化数据信息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也能使数学教学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特色,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为了能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对生活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的发展趋势、数据所反映的基本问题等做出初步的判断,从而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编码”一课中,就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情境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数字编码的基本原理、应用技巧以及所反映的主要信息等,具体引导学生对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进行解读,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初步掌握数字编码的阅读技巧,夯实学生对数字编码方面知识的学习基础。在学生基本掌握課程内容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索欲望,教师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生活中较为感兴趣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然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展示复杂的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感受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复杂的数字编码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再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拓展、探究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尝试结合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数据,自己设计一组数字编码,并在小组内分享数字编码的解读规则,让其他小组成员能尝试对数字编码进行解析。如此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逐步提高教学综合效果,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呈现出良好的奋发状态。

(三)依托3D建模技术,塑造生活化数学模型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尝试引入3D建模技术,在3D模型的支撑下导入生活化知识内容,发挥生活化数学模式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在深入学习和系统探索的基础上,能掌握有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教学思想,探索数学模型的构建,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为小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小学数学知识做出积极的引导。

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生活素材进行精心筛选,以具体的生活化数学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支撑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模型的应用,促使他们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处理。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对“一辆长度为20米的火车,行驶速度为40米/分钟,现在已知有一座大桥长度为180米,火车如果完全从大桥上通过耗时几分钟?”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在建模分析中探索建模技术的应用,将生活中的数据转变为具体的数学模型,辅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处理。在此问题的解析中,教师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中的具体数据,即“20米的火车”“行驶速度为40米/分钟”“大桥长度为180米”。然后教师采用建模技术,对数学问题中呈现的具体情境进行模拟,在建模技术的支撑下向学生直观、立体地展示火车从驶入大桥到最终车身完全离开大桥的过程,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中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形成形象化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在数学模型思想的作用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思想,可以将线上的模型转变为线下的图像化信息,让学生借助图像处理将视频情境模拟还原出来,直观展现数学问题中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直观的判断。在教学引导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线上模型的構建,在线下将大桥转变变为抽象的线段,标注为“180米”,将“火车如果完全从大桥上通过”转变为火车驶入大桥前和火车完全驶入大桥后两个线段,用两个火车长度“20米”表示,用实线和虚线对火车的状态进行区分,鼓励学生结合火车的行驶速度,对火车耗时进行求解。在学生针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后,按照数学建模思想,对此类问题进行公式化和模式化处理,帮助学生针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能举一反三地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小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下能针对生活问题进行求解,真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影响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将数学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同时,要注意重点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和生活化教学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和探索能力实施合理化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借助互联网资源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1,23(8):199-200.

[2]李霞.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4):228-229.

[3]王萃玺.“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23(3):225-226.

[4]陈卓.互联网资源在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建设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1,15(2):25-27.

作者简介:林国业,福建省邵武市,邵武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