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探究
2021-01-13于春姣
【摘 要】 能力导向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传统应试导向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将英语教学从应试培养转变为应用能力培养之上。在教学方面,能力导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从教学体系的重新建构、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口语应用能力锻炼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使英语教学真正形成能力培养的新格局。
【关键词】 能力导向 英语 课堂教学 初中
英语是一门十分典型的实用型科目,随着全球一体化环境的逐渐形成,英语运用能力逐渐成为现代化人才的衡量指标。相应的在基础教育环境当中,英语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在传统教学环境当中,英语教学长期与考试衡量模式相挂钩,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更多注重答题方法而忽视了能力的提升,在进入社会后,“高分低能”“考试机器”等标签很难从他们身上撕去,社会也很难产生对于学生的才能的认同。因此对于英语教学工作来说,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积极主动的能力体系建设,从能力建构视角出发,将能力导向纳入到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当中,已经成为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教学创新策略。
一、能力导向英语学科教学的内涵
能力导向顾名思义是以能力培养为基本方向的教学策略,在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能力导向是要将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针对学生的能力成长需求开展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置。中学阶段是英语教学重要的奠基阶段,更应当将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通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为基本核心,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能力培养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言学习与运用习惯,真正将英语的语言运用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成为自己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教学环境当中,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应试导向”为核心展开教学设计。初中阶段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中考考题、解题方式方法等是最为关键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导向导致课堂教学沉闷死板,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英语考试解题能力并不具有实用性,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帮助不大。而真正产生影响的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等,在中学阶段存在显著的教学缺失。这些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哑巴英语”现象在当前国内初高中教学环境中极为普遍。近年来中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彼此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人才需求也逐渐从学历核心转变为能力核心。社会在进行人才评价时,更多关注人才是否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人才的中高考成绩的关注微乎其微。英语教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必须建立起能力导向的培养逻辑,将英语实用性、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和关键。
对于学生来说,能力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才是符合他们未来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需要真正形成英语的运用能力,才能够在更为复杂的人才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在岗位实践当中迎接不同的挑战。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基础能力教育阶段,是打好根基的最佳时刻。中学英语教师需要认识到能力导向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当中教学模式的充分调整,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应用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在未来发展当中更好地融入到跨文化应用交际环境中,形成更加旷阔的认知视域,更具竞争力地投入到人才竞争当中去。
二、基于能力导向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重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系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模仿、感受、认知和生成的过程,这些阶段对于人们语言学习与掌握而言必不可少。中学阶段英语能力的形成也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这些阶段。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满足教学进度的要求,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往往忽视了循序渐进的语言习得过程,而是通过直接灌输的方式将语法结构和单词教给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机械记忆来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其语法结构以及真正的英语语境,教师很难进行相应的讲解,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为学生养成了错误的英语认知习惯,学生会在后续的英语学习当中产生困惑或陷入到思维陷阱当中。针对这些问题,在能力导向的英语课堂设置当中,应当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框架体系的重构,实现英语能力培养作用的全面提升。
首先,应当重新调整教学授课方式,将更为多元的授课策略引入到课堂当中。传统教学当中“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新媒体、新资源、新场景来建构的新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强调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出发,基于学生体验和环境感知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认知。大量的新颖教学资源的融入能够将原本单一、独立的英语知识串连成线、成网,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英语视野。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从某一个英语话题点进行内容发散,组织引导学生从当前话题出发,对英语文化背景、英语语境下的生活状况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从文化感知层面来建立起整体性的英语认知,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全面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应当在可教学当中重新构建知识系统,使语言教学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发挥出来。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善于通过语法拆分的方式,从不同语法特性、应用场景进行讲解,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表达中,很多语法运用方式并不固定,优秀的英语运用能力能够结合英语表达习惯自主进行表达方式和语法策略的选择,而不具有英语能力的学生往往在传统教学影响下,只能够较为机械地进行语法策略的选择应用,这就是二者之间的鲜明区别。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层面出发,认识到英语能力的形成来源于潜移默化的环境作用和文化影响,进而将原本彼此割裂、相互独立的语法知识融为一体,构成一个英语场景,实现内容资源的全面整合。例如在进行定语从句讲解中,教材内容通常会涉及到一部分英语语法当中的先行词用法。教师在完成讲解之后,可以将这两个部分融入到一个完整的英语表达语境当中,引导学生尝试对语法运用的真实情况进行观察和思考,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系统。
(二)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形成反思能力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其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属性所带来的是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文化环境当中,在某些具体的内容表达方面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初中阶段学生会从日常生活、阅读当中初步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场景,建立一定的认知。例如汉语文化环境中对于事物或情感的表达更为含蓄,而英语文化环境中所采用的表达策略更为直接等。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契机,尝试从文化分析层面,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环境及其形成的语言思维逻辑进行讲解。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从近年来网络上较为流行的“中式英语”出发,尝试探讨中式英语和真正的英语表达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发学生关注和讨论的同时,组织学生对二者之间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差异进行深入探究,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英语名著,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学生在阅读当中需要带着思考问题,例如在某些段落当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语言表述方式,有哪些句子结构与汉语表达有着显著差异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觉参与中英语言对比,尝试跳出汉语思维,从英语文化环境层面尝试对英语思维逻辑进行理解。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进行当中,使学生形成阶段性的反思习惯。例如组织学生通过课后总结等方式,对当前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惑以及取得的某些成果进行整理,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形成“日日新”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英语能力培养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准确判断,以便于后续学习当中进行调整。
(三)注重口语应用能力的训练
为了避免“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就应当强化英语口语的培养,通过创建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增进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对话的机会,帮助学生摆脱英语口语恐惧,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首先,课堂教学当中应当为学生创建英语的真实应用环境。近年来部分学校通过聘用外教或者创建沉浸式教学模式,来为学生提供环境场景,在环境场景中减少汉语应用,增加英语应用,使学生自觉进行语言方式的调整。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优秀的学校身上学习经验,聘请优秀的外教或者搭建一个沉浸式的英语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英语表达的机会。对于无法进行教学硬件升级的学校,则可以从课堂教学改良方面,通过纯英语教学、利用多媒体交互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简易的英语交流场景,为学生提供英语应用环境。
其次,在学生内部可以通过组建教学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英语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诸如话剧表演、电影表演、歌唱比赛等趣味化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擁有英语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对于英语影视文化作品的模仿,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感知能力。在长时间的模仿当中,进行积极主动的英语运用方式策略的思考,最终实现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蓝兴,刘伟强.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09):142-144.
[2] 杨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校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评《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21(07):97.
[3] 张红雪,涂文婷.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机制[J].昭通学院学报,2021,43(03):106-109+114.
[4] 康素维.以party社团活动为导向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以四明职业高级中学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12):64-65.
※本文是廊坊市“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活动策略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于春姣,课题编号:2021192。
作者简介:于春姣(1986, 3-)女 汉族 籍贯:河北省三河市 职称:中一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