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13张新勇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张新勇

【摘 要】 本文介绍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分析将该教学法运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可行性并总结实施策略。

【关键词】 读思达教学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核心素养

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指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环节,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按照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的递进关系依次推进。但是这个顺序不是固定的,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也不是并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某一环节作为主要环节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以思考为中心,着重培养思考力,以问题和思考带动阅读和表达。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提出主问题并分解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在问题的思考和解決过程中推动阅读和表达,实现阅读、思考、表达整体发展。

一、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运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内容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延伸性,如专题1中反应热和原电池以及专题2中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必修2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其中原电池在化学必修2中属于了解的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则延伸到带盐桥的双液电池、离子膜电池、生活中的各种实用化学电源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二是关联性,如专题3中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专题2化学平衡在水溶液中的具体应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平衡思想”,学生就能主动地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去分析解决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复杂性,如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三大守恒要全面考虑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强酸、强碱、盐类的完全电离,弱酸、弱碱、水的电离平衡,盐电离的弱离子的水解平衡,弱酸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

以上特点决定了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一方面学生要抛弃机械记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提高思考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知识拆分成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的小问题,化复杂为简单,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运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运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1. 精心设计递进式系列问题,培养思考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编写大多遵循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规律,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然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不清楚新知识跟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递进式系列问题,由已学知识入手,经过层层铺垫,逐步推进,过渡到新知识。学生在这些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问题引领下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实现阅读、思考、表达整体发展。

【盐类的水解片段】创设问题情境:用pH计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pH=8.50。针对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设计系列问题,问题1: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有什么离子行为?水有什么离子行为?问题2:溶液显碱性的本质是什么?问题3:什么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问题4:破坏水的电离平衡过程是促进了还是抑制了水的电离?问题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平衡移动的结果。这些递进式系列问题中,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降低思维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本质。

2. 深度挖掘教材图表信息,培养信息加工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微观原理。教师要善于深度挖掘这些图表隐含的原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发展学生微观探析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片段】针对教材中铁的腐蚀实验示意图,设计系列问题,问题1:装置a与装置b的实验现象有何不同?问题2:装置a中红色墨水倒吸说明了什么,请据此合理推测铁腐蚀的两极反应式。问题3:装置b中产生气泡说明了什么,请据此合理推测铁腐蚀的两极反应式。三个问题挖掘了图表隐含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宏观上的不同实验现象和微观上的不同实验原理,发展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3. 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将抽象的化学反应原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要基于实验设计有探究性价值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 精心设计导学案,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基于思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思达”,也可以在课外进行“读思达”。为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学案,将部分知识转化为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完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再独立完成导学案,提高“读思达”能力。教师要及时收集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并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读思达”教学法:学生教材学习的基本范式及主要变式[J].中国教育学刊,2021(7).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读思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KCZ202112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抓实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探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增进学科理解是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合作式的化学课堂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