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意义及运用
2021-01-13王彦博
王彦博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经典诵读,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 有效融合
引言:初中学生正处于培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淀基础知识、蓄积国学素养的黄金时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注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前期,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将经典诵读列入教育模块,笔者认为,这对于增强语文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经典诵读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做简单探讨。
一、经典诵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明确把语文素养分为了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其中的“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要求学生关注与参与其中,懂得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适合初中学生的文化经典。经典诵读的内容与语文教育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谋而合。教学过程中,经典诵读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国学经典语段,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辩证思考能力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及学习效果。
(二)丰富学生情感,学会诗意生活
丰富的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生活充满文学气息,使学生学会生活、享受生活[1],我国经典文化历经千年而不朽,经典的著作中更是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使学生形成诗意的生活认知,积累常识,陶冶情操。如学生在生活中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感到河流奔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让秋日耳目一新……随时的信手拈来,都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情趣超脱平常,更好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个人志趣。
(三)品析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经典
2018年9月《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颁布,要求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经典灿若星云,包罗万象,非用心、用情疏通、诵读、品味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尤其是在教育愈显功利化、追求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大成绩的当下,很多经典篇目被压缩、被简化、被边缘化,如果能够将经典篇目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中国传统文学、传统文化将会得到更好传承。如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能够让懂得尊老爱幼、敬贤孝悌,懂得谦虚礼让;诗词里如“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能让学生们理解到师恩和母爱的伟大,从而向先辈学习,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尊、孝理念[2]。
二、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紧扣语文教材,融入诵读活动
教材是教学活动不可忽视最佳载体,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包括了许多传统经典元素,如诗词、文言文、骈体文等,教师所开展的经典吟诵活动,可以先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入手,将教材知识与经典诵读充分结合,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突出教材知识的特点。就教材中的诗词而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练习配乐朗诵,在音韵美中感悟诗词内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开展诵读,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情感脉络,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名师大家的诵读视频,让学生在自我诵读,模仿诵读,表演诵读中始终保持较好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吟诵经典,对本诗具备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可以抓牢配套读本以及各学校编制的经典阅读校本教材,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以诵读促进经典篇目的教育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经典篇章阅读面,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中理解、感知传统经典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二)创设诵读环境,调动参与激情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是教师必须用心坚守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创设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就经典诵读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精心选择的音频、视频,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名家诵读的方式方法;可以在每节课的导入时融合相关的诵读材料,在课前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中加入诵读环节,在经典诵读中实现文本的深入解读;同时,由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人事物,如笔者所在的成都,是古蜀文明发祥地,素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有蜀锦、蜀绣、瓷胎竹编等特色文化,在教学中,以成都人、事、物相关的经典作品、语段作为诵读素材,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三)丰富活动样态,拓展诵读方式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仅仅课堂内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不够的,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自由探索,在实践中品味国学。如在班级内部和年级内组织开展朗诵比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诵篇目,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比赛;可以在音乐、服装、场景布置下,创设复古实践场所,让学生在参与诵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到国学经典的意义[3];可以利用研学带领学生寻访名山大川,在浩荡自然中敞开胸怀,领略古人登临赋诗的寄情山水的感觉;同時还可以抓住社会热点,应时应景开展对应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
总之,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实际需求,将经典诵读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05):132-133.
[2]曾祥春.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J].学周刊,2020(08):93-94.
[3]丁建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漫谈[J].学周刊,2019(0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