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三种“阅读意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2021-01-13卢兆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4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

卢兆佳

【摘要】广东高考采用全国卷,阅读量大增,学生在快速阅读、筛选及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想提高语文高考的质量,笔者认为,应切实培养学生三种阅读意识——快乐意识、质疑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从而达到建立起高效之阅读机制、回归理性之阅读教学、真正解决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理论与传统操作层面存在不相适应的弊端等目的。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快乐意识;质疑意识;创新意识

一、阅之由——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迫切性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广东全面采用全国卷,对学生阅读量的考察比重越来越大,以往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和操作层面不相适应的弊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新出路。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之一,阅读教学应基于學生的理解,过去通常采用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展开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对激发学生主观性上有一定的忽视。

实施新课标到启用全国卷,在语文界掀起了热烈讨论,普遍提出课堂阅读教学要实行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主张。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实则是用教师的思想“教给”学生要怎么样阅读。但是阅读就如同绘画一样,同一个画面对不同人产生的内心冲击是不一样的。阅读也是如此,阅读对于每一个不同认知的个体而言,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理解也是多样的。为此,我们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基于学生主体性展开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把课堂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在阅读中感受自己的内心变化,生出自己的想法,以此加深并不断强化阅读效果。

二、阅之前 ——唤醒培养学生的“快乐意识”

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学思想”指出,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欣赏,绝不仅仅为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也就是说,当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必须需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经验,去感悟、去主观再创造,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里有个关键点,即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到本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的特殊性——人本性。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常放不开手脚,语文本身的人本性被淡化甚至被剥离。

为此,教师可以大胆地改革,从阅读方法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因材、因人施教,灵活、主动、有效地处理碰到的问题。例如,在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由情入手,从学生可能的亲身经历出发,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这里,抓住人间人人皆有的亲情,用白岩松的故事影射出各类成才的“故事”,即调动学生独特之情阅读领会文章,学生自然感受深刻并理解到位,从而达到文本阅读和个性体验的高度统一。荐书方面,教师不妨试试给学生列出类似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的书籍。在学生深入阅读之后,教师再加以合理引导,学生自然能在读的愉悦和充实中增加兴趣。

笔者以为,兴趣是强大的阅读动力源泉,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就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就能达到语文阅读教学之初衷。以兴趣为指向,让阅读教学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让学生产生快乐的阅读体验,进而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的动力,让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并逐渐形成固有阅读习惯。

三、阅之中——珍视抚育学生的“质疑意识”

古圣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有的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沉默”、教的没问题就是教学效果好,就是达到教学的目的了。这恰恰是个误区。教育是重在教会学生思考,思考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能进步、成长。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意思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并动脑筋解决问题。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所谓“质疑意识”,是指对于所有搜集到的信息都表示怀疑。这是由于长期的累积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提出问题并试图想方设法去解决思想,是一种能力提升的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发现、研究到探索,这贯穿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学生爱思考勤提问,哪怕是一点点肤浅的“擦边球”,都值得教师“大张旗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质疑能力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引导时需注意,教师要做“忍者”。当学生没反应时多忍一下,鼓励激活他们与生俱有的质疑意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使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四、阅之后——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擂鼓助威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探究问题,一系列的个性化阅读教育里,教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为基础,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提倡“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这两种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手段,基于多角度理解文本内容,在阅读中激发创意,以帮助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为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学生的声音折射出的是学生个性思维色彩的亮点。对于这样的思维亮点,只要不偏激、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

比如,笔者在教授高中课程名篇莫泊桑的《项链》一课前,已做好设想:在阅读过程中,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承担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引发思考。授课过程涉及到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分析,这与全国卷的小说题目很贴切。此时,由于学生不同的感知能力、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他们心中会有不同的玛蒂尔德形象。例如,有学生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有学生认为,玛蒂尔德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有学生认为,玛蒂尔德从虚荣心很强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变为一个能吃苦、会劳动、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等。面对学生的种种看法,教师断不可立下结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主人公基本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个普遍被人接受的结论,对于学生的不同看法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肯定。通过这一节课的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增强,个性也得到了张扬,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获得了提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以上三种“阅读意识”,对实施高效个性化阅读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果能深刻领会并牢固把握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性,大胆探索教学实践,同时为学生架设起阅读与领悟桥梁,学生就能较为容易地获取阅读世界的“真、善、美”。为确保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到学生阅读中创新意识的鼓励,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把握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吴海丰.论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三文”意识与逻辑内核——以《玩偶之家》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9):85-90.

[2]郝震.基于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9):2754.

[3]倪天娇.高中语文“阅读课”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

[4]万鹦歌.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提升方法研究[J].高考,2020.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