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的新生力量一直在

2021-01-13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科班出身导演组本子

大锁在《减肥帮往事》

这个问题贼好。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说小而精Sketch,因为我们练的Sketch,8分钟都算很长的,大概有1500字,就已经算很长的了。结果越往后写得越多、越长,想表达得越多,现在一个本子3000字挡不住了。正常的,我写本子3000字能演15分钟,七八分钟大概在1500字左右。

如果按两层说的话,第一个是我们这些人要向同行传达的一个东西,在我身边,一些同行这两年挺绝望的,说喜剧写到头了,写不出来新东西了,要么是我想寫新东西人家不要,人就要家长里短那些玩意,我写的飞的那些不接受。这个节目就正给了那些很离谱的东西比如《父亲的葬礼》一个机会,那个作品,就是好笑。那种东西你如果给之前的喜剧节目是绝对绝对不会要的,但是这个东西,在导演组的大力支持下做出来了,而且在我心中这是中国喜剧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这个太厉害了。

第二个向观众传达的东西就是中国还有很多喜剧人在努力,还是有很多新生力量的,不只有那些已经成名成腕的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些甚至没有从事过喜剧行业的人,只要是有趣的人,只要是有想法的人,也可以给大家带来欢笑。这和诞总说的每个人都可以讲五分钟脱口秀一样,我跟天宇都不是科班出身,没学过表演的人也可以写出好本子,也可以演出鲜活的人物。

我确实是靠天赋在撑,这个可能听起来有点臭屁。我没有经过任何剧本写作的训练,也几乎没有经过深层次的表演训练,我就是以演代练。我做Sketch之前,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海量去看SNL,或者是外国的东西,因为我比较排斥看那些东西,看那些东西多了我会被别人的东西把思想框住,我只要知道这样的东西大概写的是什么就行了。其实你看说好脱口秀的有几个是科班出身,搞笑这个东西没人能教,真正好笑的人,在我身边好像几乎很少有科班出身。这个东西我解释不清楚,我只能把它解释为自己有那种天赋或者领悟在里面。

还真没专门研究。有的时候我自己灵感的来源不是看Sketch什么的,反而是来自一些跟这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比如说我特别爱看广告,要看泰国的广告,产生很多想法,我还看很多那种特别伤感或者是隐喻很深的,比如像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等。但我确实是一个一直在阅读的人。看一些短篇小说,有的时候会给我一些灵感,我看的书都比较杂,有科普类书籍。我最近在读《海错图笔记》,我就看里面那些鱼,有的时候会想,如果演一条鱼是怎么样。我会看喜剧之外的东西,去给自己充充电或者找找灵感。

是这样的,其实我可以说我现在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演的都是别人不要的题材,都是我给别人别人说来不了、说这东西不合适的一些题材。我一直在说这个节目是个很纯粹的节目,因为之前我无法通过我输出内容,来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之前做的大多数我也有参演过,只不过是本子拿到手之后,导演组会干涉得非常严重,这个不行,那个不好,总导演要“一刀切”把所有的本子都弄到他以为好的地步。但是这里这些导演从来不干涉我们的创作,不碰底线,随便写,你想干嘛都行。有一次我跟蒋易,我俩想在台上砌五分钟的墙,导演组就很认真地说要不要给你拿水泥过来,多少砖合适,这个太酷了。我们俩真的讨论了沙子和水泥的比例。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痛苦。我从业其实也有四五年了,遇到过太多这样的人。我这人脑洞比较大,或者有时候思维比较跳,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东西演出来是好笑的,或者年轻人是接受新东西的,但是一些已经有一定名气的演员,他们理解不了这东西,就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对的,他们就会自己或者用导演组施压给改掉。你怎么解释都没用。直到我遇见了孙天宇,他很聪明,他聪明到那种哪怕我有时候思维跳了三个台阶,他也知道我说什么,此时此刻我在采访,他们就在隔壁帮我码本子,他现在已经上手了,我只需要告诉他情节,他就能按照我的语言风格写出来。

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品是第三轮的作品叫《减肥帮往事》,我现在特别喜欢那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沙雕作品。我说实话,《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写的时候,我会觉得这到底行吗?我一直在问天宇,我说这东西行吗?因为我之前很少写这种平铺直叙的东西。像一个纪录片一样,只忠实记录,没有去做加工,或者补脑洞似的去再创造。我一直都在问行不行。后来第一次展演,排名挺高的,我说那肯定是观众太捧了。第二次排名还挺高,我就问大家,我说这玩意行吗?为什么?为什么大家给它打高分?直到上台前最后一次展演我还不相信,这玩意上台能好使吗?直到分数出来我才敢相信。

共鸣是第一要素。搞笑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喜剧笑是必须的。如果是要素,第一一定是共鸣。笑点是分南北的,共鸣可不分南北,南北方人都刷抖音。

还真不是这个比赛。我之前面临的残酷性,我说两个事情,第一个是自身的残酷性。几乎每个喜剧演员都遇到过自己极度闹心的时候或者特别down的时候,要上台去极力地逗笑观众,经常演出的人一定是这样的。我记得两三年前我参加一个电视台录制的喜剧节目。我在那个节目演一个大傻子,在台上不停地摔跤、摔倒,靠着肢体上的自残来博取观众笑声。我为什么尽力去做?是因为上一个演员因为不停摔,摔得肋骨骨折了,我不得已去顶的那个角色。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顶着极其悲伤的事情,然后还要忘掉一切去逗笑观众,这是一种个体的难。还有一种难,我自己感觉就是有的时候,喜剧演的不是打打杀杀,演的是人情世故,我觉得很残酷。

喜剧环境变好,我不敢说,这个环境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我感觉到,喜剧的新生力量一直在。之前我也接触过一段时间脱口秀,我就发现,这群人每天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北京二环的胡同里面,去赶一场开放麦,一天晚上赶三四场,他们没有任何的报酬,他们有自己本职的工作。有的时候一场开放麦只有一两个观众,但是演员有十几个,会跟这两个观众讲。当时我就觉得,其实那些好笑的人永远都在。

如果把那些胡同比作血管的话,他们就是流淌在中国喜剧界的新鲜血液,小电瓶车就像血红蛋白一样,载着这个“氧气”在走。有一场小胡同里面就50个观众,氛围太好了,那屋小到什么程度,我跟观众的距离比现在我跟你的距离还近。有的时候演员一演高兴,唾沫星喷到第一排观众的脸上了,观众一边擦一边笑。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喜剧有希望,跟这群人玩,一定能玩出个新鲜的东西。

我的创作习惯就是必须要有逐字稿,哪怕临上台前的一段时间,改了其中一句话,我也要在我的文档里面改过来。即使再也不用这个稿子了,我也要给它改过来,这是我比较强迫症的一件事。而且我的创作行为是,先做逐字稿,可以先不论质量,一定要下地先排,演员先结合这个逐字稿排练,然后再修改逐字稿。

这么说,来这个节目海选的有很多抖音上很厉害的网红。他应该逗笑过很多很多人,但是实際在工作坊的时候就被刷掉了。你说他们不行吗?他们行,他们靠搞笑在网络世界混得风生水起,但一到大舞台就吃力,甚至连话都说不明白,台词都是结巴的。我一开始觉得搞笑是没有门槛的,因为现在是自媒体盛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关注这个抖音博主都比你这个搞喜剧的好笑。但是放到一个舞台上,他们都自己放弃了,大部分来的时候让连续演十分钟,演不明白,这个是很致命的事情。所以后来真正了解到了,喜剧确实是有一定门槛的。

猜你喜欢

科班出身导演组本子
本子的心愿
扔掉的本子
我混进《竞然如此》的导演组,观察了一段时间
小本子大梦想为2021 年挑选一本手账吧!
影片《大决战》中是如何表现林彪的
论非科班出身主持人与科班出身主持人优势和劣势
“北特圣迪”助力世园会闭幕式精彩呈现
我的新本子
试论涉案纪录片的“进行叙事”功能
——以《纽约灾星》为例
边卫呼叫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