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1-01-13司徒惠雅
司徒惠雅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里来打拼,开创新天地。源源不断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极具增加。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对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脱离了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也很难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连心理老师也没有,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更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常以说教为主,目前即便已经有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但农村的办学条件大都无法满足教材涉及到的心理团辅活动所需的材料设备需求,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教育方面还有所缺失。因此,如何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家校联动,用爱构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桥梁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及社会阅历的扩展,他们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会产生焦虑、多疑、抑郁、恐惧、孤僻、自卑、悲观等心里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日积月累,甚至可能会造成心理疾病。但是,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却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这些问题,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要就可以了。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会使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久而久之,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心理状态,学校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心理状态,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心里教育,家长要积极地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学校与家长也要保持相互沟通,加强家校联动。
1.引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打造信息化沟通平台
学校可以将电子邮件、微信等媒介工具整合在一起,为留守儿童和家长创设更多的沟通渠道。学校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平台及时将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信息发给家长,家长接收到学校的信息后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心里状态和自己的意见建议,让家校之间形成一种联动、有效、便捷的沟通。对于必须出去打工的父母或者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爷爷奶奶,要让他们学会利用“信息通话”“手机视频”等多种现代化信息软件,充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与孩子和学校积极地保持沟通。
2.完善家校合作组织的方式
学校可以成立以村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划分,每个村选出同村的留守儿童家长负责人,由选出的家长负责人代表本村定期参加学校活动,向学校反映儿童在家里的心理状态,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活动结束后把和儿童在学校里的心理状态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告知其他学生家长。
3.组建心里辅导小组
心里辅导小组的划分可以以学生的家庭住址,或者生活情况作为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分配。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活上都有着很高的近似度,近乎相同的生活境遇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所想,这样有助于他们在情感上进行交流,这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构建也是有益处的。教师要尽量为同一组内的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接触机会,如心理辅导小组内部可以组织留守儿童一起看图书、看电影,相互成立帮扶小组等,让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上,都能够成为彼此的陪伴。这样既可以增强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减少或者避免他们因为过度思念父母而陷入不良情绪,也可以让留守儿童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对班级形成一种归属感,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上面的三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能够让家长和学校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状态,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哪些文化层级偏低或者年迈的人来说,他们不能熟练运用手机的各种APP软件。后两种方式运用起来普及的面相对较广,符合大多数农村区域的实际情况,既能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动,又能达到共育共赢的效果。当然,做好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教育,还需要孩子的父母尽量弥补孩子心灵上的感情缺失。对于扮演代理监护人角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要肩负起自身的监管责任,经常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些正能量的引导,让孩子安心生活、安心学习。无论是代理监护人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尽量为孩子营造舒适、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给予留守儿童最大程度的关爱。
二、社会实践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历练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需要一些社会实践去锻炼自己。尤其是农村留守的中学生,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所能获得的知识有限,眼界也比较短浅,社会界限和活动范围往往也很狭小。作为中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阅历的扩展,他们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里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长此以往,甚至会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就更应该积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教育,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非常适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积极地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眼界和胸怀,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证学生能够从实践中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化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及生活压力,锻炼自己的意志。比如在充分结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劳动,也可以去参观学习,以这样的方式向学生积极推广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感和互帮互助的意识,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体验生活的不易,在体验中锻炼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丰富和强大自己的内心。
总之,初中生处在性格和心理构建的重要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里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旦出现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且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排解,心理就更容易出问题。所以,学校、家庭等多方面要共同努力,在留守儿童的学习上和生活上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贺永超,王庆华,王凤,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2017(10).
[2]任金杰,陈晓红,吴萍萍.初中農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