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造林模式 建设美丽西藏

2021-01-13吴永军

国土绿化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飞播试种沙棘

◎ 吴永军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牢记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殷殷嘱托,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十三五”以来,西藏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推进国土绿化的决定》,创新造林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全区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绿色惠民有效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效益日益显现,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美丽西藏建设稳步推进。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西藏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突出拉萨、日喀则、山南沿江、沿铁路、沿公路、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和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形成集中连片、有规模的植树造林成效;通过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防护林体系、“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596.4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92.06万亩,封山育林(含防沙治沙)282.62万亩,飞播造林21.8万亩。

拉萨市南北山造林绿化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人工造林规模零的突破;在被称为“造林禁区”的山南市雅鲁藏布江河岸建成防护林50万亩,让这片原本荒芜的沙滩变成了一道绵延160公里、宽约1.8公里的“绿色长城”;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建成“两江四河”流域人工造林示范区1.8万余亩,成林率达95%;全区建成苗圃基地24664亩,完成14个扶贫苗圃建设;在林芝、山南打造万亩核桃、苹果基地,在山南、日喀则种植万亩枸杞、沙棘、甘草,在昌都建设万亩葡萄、康巴蜜橘、山杏产业带。拉萨河流域、雅江中游贡嘎至桑日段、日喀则市大竹卡至桑珠孜区等地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向好,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显著提升。

雅江两岸造林

那曲种树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2017年印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的决定》,做出力争用3年时间在海拔4300米以下地区全面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的决策部署。全区林草系统迅速行动,精准编制方案,强化督促检查,密切加强协作。各地(市)、县(区)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积极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截至2019年底,全区7地(市)共消除1079个无树村和10.47万余户无树户,共种植杨树、柳树、榆树等生态林497.44万株,种植特色经济林27.46万株,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拓宽了高原绿化的新领域,开启了高原国土绿化的新篇章。

探索创新造林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家林草局关于探索建立“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购买服务、以地换绿”等机制,破解植树造林瓶颈,改革创新营造林管理体制机制,西藏自治区林草局牵头联合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营造林先造后补实施办法(试行)》及其3个配套文件,鼓励承包荒山荒坡造林制度,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营造林建设积极性,提高造林质量。通过政策引导,切实推动植树造林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注重建设向注重后期管护转变,从注重政府投入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转变,从而实现植树造林高质量发展。

各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稳妥推进拉萨、山南、日喀则重点区域试点建设,2020年开展了14个“先造后补”试点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造林11.7万亩;开展政策业务培训,组织学员现场参观拉萨市南山宝瓶山“先造后补”试点项目;发挥生态优势,促进农牧民稳步增收,在各地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市申报“先造后补”项目的积极性,开创了国土绿化的新局面。

科技引领科学种树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那曲依靠科技种树”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尽力开展科学试种、消除种树空白”的要求,本着科学选苗、科学种树、科学管护的试种原则,西藏积极推进那曲城镇高寒高海拔城镇适生树种引种试种工作。2017年以来,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那曲选择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蚀的高山柳、班公柳、云杉、藏川杨、沙棘等14个树种在市直43家单位、色尼区党政大院、市林业局2个试验基地开展植树试种,同时在浙江西路两侧开展了那曲历史上首次街道试种等工作,共计试种33541株。采取多种苗木保暖措施,保障试种区树苗安全过冬。目前,城区试种的高山柳、班公柳、江孜沙棘等树种,生长情况较好。

创新造林建设模式

吉隆村

2020年,西藏创新营造林建设模式,首次开展飞播造林。为确保飞播造林成效,自治区林草局邀请经验丰富的陕西飞播专家,成立专家组对飞播区的气候、植被、土壤、造林树种、飞行条件等进行调研,制定了详细的飞播方案。6月9日,飞播造林试验野外播种工作首次启动,在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区、柳梧新区和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2市5县(区)11个乡镇9个播区,共完成飞播造林试验21.8万亩。通过野外监测,9个播区内的种子在1个多月后开始陆续发芽。有较厚坡积物、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拉萨河谷阴坡中下部和地下水位较高的雅江河谷沙地,飞播的砂生槐、锦鸡儿等树种发芽率高,长势喜人,飞播造林试验初见成效。

这是西藏历史上首次飞播造林,填补了西藏无飞播造林的空白,为高原国土绿化探路子、攻难关、做示范,对建设美丽西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植树造林绿富双赢

西藏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将国土绿化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培育乡土树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400万元以下的投资造林项目全部交由当地农牧民企业实施的政策,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动员当地农牧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营造林工程建设。

2020年,西藏各级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绿化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关于国土绿化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林草工作,狠抓农牧民增收,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不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便生产就业。其中,江孜县大力发展万亩沙棘育苗基地,推动江孜沙棘产业专业化、市场化,创新“公司+基地(乡镇、合作社)+农户”沙棘育苗模式,着眼于增加农牧群众劳务收入,处理好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近3年来,公司沙棘销售收入累计3000多万元,项目实施雇用周边农民3000多人次,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2020年,公司与7个乡镇签订合作协议,利用80座蔬菜闲置温室进行沙棘育苗,受益群众240人,收购沙棘苗73万株,苗款96.39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安排易地搬迁点1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育苗期间每月人均收入4000多元。公司按照产业脱贫的政策要求,向614名无劳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兑现2019年分红资金92.1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安排就业110人,年人均增收2.33万元。全区农牧民群众通过参与农牧民和扶贫苗圃苗木生产、农牧民自有机械租赁、参与植树造林工程以及造林后的管护,共增收6.274亿元,实现了绿富双赢。

猜你喜欢

飞播试种沙棘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沙棘颂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朝阳地区提高飞播成效技术措施
邯郸市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