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规模连片式边坡治理原则及其监测技术研究 ①

2021-01-13谭玉强

关键词:填方坡体边坡

谭玉强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0 引 言

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使得在山区进行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边坡滑塌、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目前国内外地灾行业工作者对于边坡边坡滑塌、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及监测方面已经有着较深的研究[1-8],但通过文献调研及自身工作经验来看,边坡的治理大多局限在单个边坡的范围内,对于大规模连片式的边坡治理设计较少,而大规模连片式边坡在西部山区分布较多且治理成本较高、工期较长,成为困扰工程建设单位的主要难题之一,眼鉴于此,依托都匀北站南延线边坡治理工程,开展大规模连片式边坡治理原则及其监测技术研究。

1 工程概况

依托工程位于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茶园村木表河至剑江村班庄一带,为低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测区海拔高程810.60~1204.50m,该段线路通过地面高程851.85~890.14m。测区内植被发育,附近分布旱地、水田,果园经济林、荒草地及居名点等。DK36+552.34~DK37+430段主要以挖方路堑形式通过,局部为填方,轴线最大挖深约为36.29m,右侧最大边坡高约65.6m;填方段轴线最大填方高度约为15.0m,形成的填方路堤最大坡高约为19.7m。其中从DK35+552.34~DK37+430段为都匀北站站场范围,长1.88km.。测区内不良地质体主要为堆积体、泥石流、顺层、岩溶及不稳定斜坡。根据地质调绘、钻探及物探成果,结合路基设计断面,测段内土质边坡6段,岩质边坡1段,岩土混合边坡2段,轴线最大填高约15.0m,左侧形成最大填方边坡高19.7m。最大挖深约36.3m,右侧形成最大挖方边坡高约65.6m。沿线地质灾害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沿线地质灾害点分布

2 破坏模式分析

场区为山麓斜坡,覆盖层厚,目前坡体基本稳定,无开裂变形迹象。若边坡开挖后,坡体结构发生改变,其应力出现重分布,同时,遇降雨、尤其是持续强降雨或暴雨作用,地表水沿坡面和后侧岩土界面下渗,不仅增加了坡体重量,而且促使土岩接触面进一步软化、泥化,c、φ值降低,一旦超过临界值,坡体向临空面发生剪切滑动破坏。场区内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场区内边坡破坏模式分析

3 场区内风险预测

根据场区内重点构筑物及人群分布,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依据相关规范将场区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做以下预测。

1) 都匀北站附近:火车站附近边坡,滑动边界不具体,若处治措施不当,坡体失稳,将威胁、影响施工和营运。

2) 居民区:由于场区内边坡有滑移可能,威胁木表寨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3) 中原建材城及外环西路。场区内边坡均为路堑边坡施工,边坡的不稳定性将影响中原建材城及外环西路的建设。

4 边坡治理

4.1 工程分区

考虑到场区内的风险预测情况,现场边坡的稳定性情况、保障场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附近工程建设不受影响的现状,设计单位将沿线边坡进行分类,按稳定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粉红色区域(重点防护区)、橙色区域(次重点防护区)、绿色区域(一般防护区)三类,采用分段防治,分区防治的策略进行场区内边坡防治。场区内边坡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场区内边坡工程防治分区图

4.2 防治措施

粉红色区域(重点防护区)。该区域边坡高度较高稳定性差,滑移可能性大且影响范围广,因此在进行防护设计时进行着重考虑。场区内粉红色区域边坡采用抗滑桩(锚索桩或桩板墙)加截排水沟进行防护。

橙色区域(次重点防护区)。该区域边坡高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滑移可能性较大且影响范围较广,进行防护设计时均采用框架锚杆(锚索)加截排水沟进行防护。

绿色区域(一般反防护区)。该区域边坡高度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影响范围不大,在进行设计时一般采用坡脚设挡墙进行支挡的方式进行加固。

图4 卫星定位监测基站

图5 自动化深部位移加测孔

图6 地表自动化监测机器人

5 边坡监测

由于场区内边坡较多且呈集中连片式,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不影响其他工程建设项目进度,项目根据工程防治分区,针对性的选取了边坡监测措施。

对于粉红色区域(重点防护区),由于该区域边坡影响范围较大,风险较高,对于该类边坡,采用卫星定位监测(图4)、自动化深部位移监测(图5)、TM30机器人地表监测(图6)、拉线位移计进行全方位监测(图7)、抗滑桩分布式光纤监测(图8)、数据采集中心(图9)。

图7 拉线位移计

图8 分布式光纤监测布置图

图9 数据采集中心

对于橙色区域(次重点防护区),项目针对该边坡采用自动化深部位移监测、TM50机器人地表监测及拉线位移计进行监测。

对于绿色区域(一般反防护区),考虑到该类边坡稳定性较好,影响范围较小,项目决定对该类边坡应加强巡视,注意坡脚支挡结构的变形及坡面裂缝的发育情况。

监测数据可直接上传至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中(图10),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实现了项目监测工作的自动化、实时化。

图10 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

6 结 语

依托都匀北站南延线边坡治理工程,开展大规模连片式边坡治理原则及其监测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 对于大规模连片式边坡治理工程,不能按照传统单个边坡的治理方式进行防护治理,应将其中边坡进行统筹考虑。

2)引入边坡风险预测的理念将依托工程边坡划分为重点防护区、次重点防护区和一般防护区,使得在边坡治理过程中有主有次,即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3) 依据边坡等级划分,项目采取了针对性的边坡治理措施和监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填方坡体边坡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填方地基沉降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除夕夜忆花屋塆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