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财税法融合研究
2021-01-13于晓敏
□文/于晓敏
(贵州安企盈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提要]本文主要探讨关于企业实现业财税法融合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明业财税法融合的本质特征,并强调业财税法融合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业财税法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广泛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大规模税收数据分析工具促进财税共享的实施将有很大帮助,使企业通过消除内部和外部(行业、金融、税收)的信息共享障碍,助力于企业发展,加快企业深化财税一体化步伐。但该公司能否处理好税收负担达到减轻的效果,或者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战略目标,还需要依赖更多的要素。本文将分析业财税法一体化对企业和行业的根本影响,如何通过探索模式和途径,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打消人们对业财税法一体化的疑虑,加深对其优势的理解。
一、业财税法融合的本质特征
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文件要求,明确指出管理会计必然要遵循战略指导、适应性、整合性和成本效益四项原则。其中,整合原则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应该贯彻落实到单位的相关领域、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当中,利用简单的财务工具,立足于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将财务与业务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是“一体化”最初的雏形,该雏形实际上是指企业内部的“业财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业财一体化”。
众所周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的法律风险,比如违约风险、违规风险、用工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也会对企业的财务利润产生影响,所以对企业而言,法律风险的管控也是关系到成本收益的确认。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变化,因此税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金三”系统正式上线、税收管控力度不断加强,许多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重视税务管理,税务成本也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之一,由于税法的更新和调整的速度很快,与法律风险相比,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要高很多。
本文在“业财一体化”的基础上,将法务、税务融合进去,即“业财税法一体化”,围绕着公司经营业务,通过对“业务、财务、税务、法务”四个维度的信息整合、风险控制,以期达成财务与业务的无缝对接,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以企业经营为例,一项业务的交易会产生会计信息,也会对应产生法律信息和税务信息,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在企业没有发生交易的情况下是无法成立的,法律和税务风险也不会产生;同样,当会计信息、法律信息和税务信息均产生时,若丧失对其的牵引力和控制力,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不均衡,甚至出现混乱。
而采用业务、财务、税务和法务的“四轮驱动”机制将打破企业固有的功能障碍,增强组织内部和外部协调、互动、共生和管理的能力,也体现出“业财税法”一体化的实质——“企业管理协调激活财税发展,财税发展激励企业管理增加力量”。
二、业财税法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业财税法融合是企业激发价值创造的新引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长期稳步发展,有必要投入“业财税法一体化”建设,合理利用业财税法信息共享这一工具,覆盖整个企业的供应链,进行财务、法务、税务的信息传递。财务、税务数据是从生产活动中直接生成的,在业务产生的初期对业务进行规划、关注业务中法务和税务风险,提前设计好风险防范路径,是将企业的采购和研发设计以及生产销售进行了有机融合。通过物质流动以价值形式直接转化为财务活动,实现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实时反映信息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把控企业运营的整个流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业财税法融合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指挥棒。深化企业经营活动上升途径,必须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出发,把经营中形成的业财税法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企业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中的规律变化,指引企业发展方向。例如,宝舜科技划分了独立的小组织,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产品、流程和客户的标准等,并在每个组织中建立独立的会计中心,通过规划业务对应的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来衡量员工的工作,同时形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企业与业财税法整合体系,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从中更精准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方案,以控制每一具体支出项目的成本。这样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业财税法融合是企业整合资源配置的润滑剂。采用业财税法一体化实施全面预算是将预算管理单元划分为业务流程,并根据实际业务规模、分布和人员配置情况实时调整各种预算指标,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合并(业务财务人员、业务财务管理、业务部门财务主任)编制全面预算计划,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例如,达豪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根据流域各电厂的合同内容划分了几个项目管理部门。公司业务部计算出可以承包的估计年业务规模,公司财务部在估计年业务规模上计算出需要的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公司在上述数据支撑下,在企业规模估算和业务分布的基础上,对项目人员进行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有效地制约和控制了各种资源的投入,对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四)业财税法融合是企业编牢内控机制的防护网。推行“业财税法”一体化企业主要围绕预算控制、资产控制、绩效控制、税收风险、法务风险等因素建立独立的控制体系,在经营中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把各自信息形成有效传递,打破公司内部信息壁垒,及时、完整、准确地传递,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华为为了打破内部信息壁垒建立了金融中心,实现预算控制、资产控制、绩效控制标准化。该政策直接产生约120万张报销凭证,允许98个国家的736个账户合并,增强了互操作性,支付精度比银行高100倍以上,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构建税收共享平台来确定税收成本,并将设计过程中的纳税环节与财务共享平台相结合,实现数据的连接,使纳税能够以证据为基础,并根据事实纳税。中国一汽对税收政策与财务处理的差异进行排序,寻找数据之间的比较关系,并将税收风险指标嵌入具体业务处理中,从而保证了计税的准确性,有效规避涉税风险。
三、业财税法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根深蒂固。近年来,“业财税法一体化”一直是一个热门术语,经常被提及,但这些声音主要出现在实务中,在学术界很少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论分析,也就无法对“业财税法一体化”进行统一的定义,定义框架结构的纯科学文章在任何学术文章中很少看到,因此就不可能实现战略实施的理论规划的支撑作用。而企业主体也不知道如何促进业务、财务、税收、法务一体化的发展,不清楚在实现业财税法融合过程中由谁来主导、由谁来决定,又是利用哪些工具以促进其发展。此外,传统的社会分工理论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略了“一体化”。各部门只做自己的工作,制定的管理制度只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缺乏跨部门的沟通,这就很容易导致同一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目标不一致,在规划和实践中容易出现分歧现象。
(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区域化。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了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信息,传统财务管理收集的信息不能完全以市场形势、税务成本、法律风险等数据形式传递,无论是为企业的领导层还是为外部利益相关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创建税务部门时,应该结合使用发票专用密钥进行身份验证的便利性,利用从采购到销售的集成管理,避免繁琐的手动比对,从而加快了信息传递。
(三)业财税法融合流程与标准无法规范。构建完善的企业“业财税法”管理模式需要协调与合作,信息共享与相互联系,对信息进行重组,并且实现规范建立与规范统一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受创新型企业以及“世界一流”品牌建设的影响,企业普遍呈现出多元化的增长趋势。同一类型的公司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前人的经验和其他公司的运作模式,而是强调其独有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IP。由此可见,规范整合“业财税法一体化”过程的标准不仅遭受了基层管理者的阻力,而且导致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无法正常实施,没有制度和规范化的流程作为依据,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无法通力合作,相互协调,有时候甚至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实施难度可见一斑。
四、企业深化业财税法融合的对策
(一)强化新基础,助推业财税法融合。从外部市场环境出发,业财税法一体化的建议和具体操作需要强力基础的支持。公司的管理者和财务总监必须打破由来已久的思维定式,创造一个崭新的、适合业财税法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融合体制,这样才能生根发芽。过去,传统的财务会计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认为企业和财务是同一个主体的两种不同身份,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是由财务“控制”的。当前,企业的管理定位强调“协调、合作、沟通、咨询和服务”,其实就是“业财税法的一体化”建设,力求互补的体现。
想要进一步推动业财税法的融合,就要重新强化基础。这就要求财务总监及其财务团队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观念,将管理转变为指导,将教学转变为讲解,并与业务团队合作,有系统地为内部业务活动和工程提供全新的基础支持。“业财税法的一体化”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借助财务分析工具对业务过程进行监控,以公司实际业务绩效和业务计划的目标为核心,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系统平台的业务运营策略的崭新模板。不同的部门在推进业务时均能在构建的平台上提取相应的信息数据。例如,波音公司,我们知道供应链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是波音商业飞机经营单位的核心管理活动。当波音公司分担责任时,供应链管理由事业部门承担全部责任,其核心业务做主导是领先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以客户为导向的生产模式才能够进一步节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多部门定期交流机制。在企业财税法一体化的发展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的创新人才定期交流机制。对业务部门可以指派专业财务、税务、法务人员参与业务工作,也可以组建多功能虚拟团队。对于财务、税务、法务人员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管理、业务分析和预算预测三个方面来融入企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财务愿景来分析业务流程,从而达到业财税法融合的基础成效。同时,从项目的每个业务组中,选择关键员工在财务、税务、法务部门工作。例如,许留山甜品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财务代表配置制度,将财务人员派遣到销售部门协调业务,利用KIP财务工具对员工进行考核激励,建立长效机制;并利用BC矩阵进行边际分析和销售,跟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及时向市场推出明星产品,分析和总结各店的经营状况、剖析财务、税务数据,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帮助线下的门店提高业绩。
(三)搭建企业信息化共享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必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其基础是着眼于其管理的利弊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构建、管理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有效发展和高效管理的主要前提。例如,Inspur浪潮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就采用了“财务+共享”模式为主要核心部分,通过在共享平台上建立包括财务会计、网上支付、税务管理和业务运作在内的四个平台,实现了对下属业务单位的纵向管理结合横向控制进行业财税法融合。Inspur的一个用户——中国交通第二航管局,将其年度业务项目从300个扩大到400个,年产值同比增长了80%,同时保持了120名员工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财务分工的中心。一张收据的成本从22.3元减至6.2元,提高了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在提高企业效率以及人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做到了业财税法的融合,促进了企业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业财税法融合做了简单说明,对业财税法融合的重要意义做了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当前业财税法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区域化、业财税法融合流程与标准无法规范,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要构建外部环境基础,助推财税融合;建立多部门定期交流机制;搭建企业信息化共享平台三个应对策略,对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