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措施研究
2021-01-13田晓景王馨玮
田晓景,王馨玮
(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校要想办好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就需要把坚持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切入点,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因此,高校应打破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独立的“孤岛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以思政内容为依托的经管类课程,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的教育理念要从“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行政管理学课程暗含诸多思政元素,涉及道德修养、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关的内容,不仅在专业知识领域具有一定地位,而且在价值引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1]。
首先,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已经进入一个以网络为纽带的信息时代。大学生通过社交工具和社交平台了解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和真伪难辨的状态。其中,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和低俗之风及大量的负面信息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了诸多冲击。
其次,行政管理学课程本身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关。例如,在学习“行政领导”和“公务员的素质”这两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个人素养,做新时代的好公民。在讲授“行政法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也可加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思想的洗礼和价值观的塑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
二、课程思政在行政管理学的融入路径
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关键在于找准思政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要想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吻合,思政内容切入教学内容的时间点就要恰当[2]。
(一)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
挖掘思政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根据行政管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选取思政内容在课程内容中的切入点,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无缝衔接,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表1)。
(二)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程教学
行政管理学依托思想政治理论,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为管理主体,研究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而国家政策的制定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要认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正确引导学生[3]。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教学,改变了过去那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理论的热情,令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进而增强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性。
(三)把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思想,使学生逐步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来充实自己,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行政管理学中不乏勤政爱民、以德为政和任人唯贤等行政管理思想,如传统文化中的“民重君轻”思想和德政理念。孔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当实行德治,以仁义治理天下。现代社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人员也应施行“仁政”和“德政”,时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德修身、以德执政和以德服人,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再如“以身作则”的行政管理方式。古人倡导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要时刻坚持以身作则。《大学》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治其知。”同样,今人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增长自己的学识,端正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措施
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逐步搭建长效机制,通过教师的能力提升和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深化。
(一)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育德意识是指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关注道德教育资源,找准道德教育的落脚点,主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意识。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能否接受课程思政的新理念,适应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构建高校德育教育新格局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多关注时事政治,接受课程思政培训,参加相关讲座。
育德能力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塑造同样重要。教师应增强育德能力,掌握将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4]。
(二)依托课程思政,作好课程教学再设计
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要作好课程再设计,制定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第一,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把德育知识涵盖在内。第二,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掘符合行政管理学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特别应注重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内容的结合以及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等[5]。第三,根据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和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元化方式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
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对课程的评价考核不应只注重专业知识,还应加入思政内容和指标考查。考核指标可分为3部分:课程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课程思政。此外,还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仍适用传统的试卷形式,但考核重点不应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应包括对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思政考核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并实现全过程评价,如思政教育与课程相结合的主题演讲、学生PPT制作展示、主题辩论和时事评论等形式,以学生为实施主体,由教师评定其成绩,并把该成绩纳入学生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总成绩中。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为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可通过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作好课程教学再设计和多元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等措施,切实有效地把思政教育贯穿到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