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探讨
2021-01-13金姝玉
◆ 金姝玉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不到位。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控制不到位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业务控制失衡会导致预算的超支,从而导致收支控制的失衡,最终引发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混乱。故而,事业单位应该思考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并坚定的实施它,改善当前事业单位的风控情况。
(二)财务管理的内控得不到重视。除了事业单位的风险方面的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方面的措施的落实,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内控措施较少,归根到底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的财务内控意识较为淡薄。
(三)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虚报等状况较为严重。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的虚报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它会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支出拉到最大,增加事业单内部的开销,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后果。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的虚报是事业单位内部应该警惕并严厉打击的重要行为,也是影响其能否强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人才质量参差不齐。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人才质量的层次不齐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最显著的特征。相关人才质量的层次不齐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度较慢、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二、财务管理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建设的意义探析
(一)保证有效信息的精准性。有效信息的精准性不光是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的把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由财务管理失真引发一系列问题的概率,发现事业单位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让事业单位能够稳健运行。
(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协同作业。财务管理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建设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协同作业,整合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优化当前各种资源的配置,对现有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能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帮助事业单位高层了解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向,减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经营中不必要的支出,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让资金的流向和使用都保持透明性。
(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事业单位的公信力。财务管理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建设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保持资源使用的公开性,有益于扭转事业单位的负面评价,有助于建立正面的事业单位的形象。加强财务管理背景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效降低事业单位内部的违规行为的发生,净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环境,为社会其他企业树立起正面的榜样。
三、财务管理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为了改善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以及其他层面控制不力的现状,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进行检查,结合当下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改进,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内控制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持事业单位稳健发展。例如,事业单位的高层人员应该成立专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情况分析小组,由该小组对现在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进行逐条分析,对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条例进行保留,删减其中实用价值较低的条例,增加实际过程中发生较多情况而原有规范中没有的条例规定,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调整和更新,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在发生经济活动时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定,根据相应的规定走完所有的流程,有利于财务管理部分对财务的把控。
(二)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内控意识。提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是财务管理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淡薄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在财务管理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的提升必不可少。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应该带头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研读,做好内控的榜样,充分认识内控的现实意义,成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带头人。事业单位的内部员工应该积极响应高层管理人员号召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定期组织“内部制度建设的认识”大会,从不同方面、不同层面发表自身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认识和建议,动员全体员工都参与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检举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匿名检举进行调查,对妨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行为进行批评,对有利于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行为进行表扬,调动其他人员投身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积极性。
(三)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的审核制度和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得到彻底落实的有效手段,它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事业单位内部的滥用公款的情况的发生,也能够平衡财务管理的收入与支出,弥补现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的漏洞,为事业单位内部肃清不正之风,净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环境,严格执行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流程,加大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审核力度和监督力度,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审批流程。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虚报,事业单位应该在财务管理部分设立相应的审核小组来完成审核制度的建立和对实际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与监督。该小组可以对现有的财务审批流程进行规定,完成财务审批流程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杜绝财务审批流程中的造假行为。该审核小组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提供的方案和报销等结合市场以及具体情况和资料进行清算,剔除其中与实际工作内容无关的经济活动的报销,整合其中有效信息,对事业单位的审批流程进行严格把控。此外,该审核小组应该每月组织一次到两次的复盘,抽查其中的报销具体情形,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访问,对相关的经济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核对,最大程度的减少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对实际的经济支出的虚报,对相关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相关人才制度的建立。相关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好坏和建设速度,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整体质量,加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程,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质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必须加强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不断引入。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事业单位应该利用高薪或者健全的福利待遇吸引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让他们成为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主力军,这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此外,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对现有的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对已有员工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专业技能的磨练,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财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符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人才需求标准,积极与时俱进。在每季度,对进行深造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到两次的考核,对深造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财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综合考察,及时纠正人才的错误思想,鞭笞相关人才努力在知识和技能上进一步提升自我,提高工作人员深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不仅仅需要事业单位对实际的内控建设进行完善,更需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相关的人才,严格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审批流程,调动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积极性,鼓动事业单位内部全体员工投身内控制度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为事业单位构建并完善内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