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推动传统特色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2021-01-13毕京红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3期
关键词:蒲城特产产业化

◆ 毕京红

一、陕西特色标准化建设的例证

据专家介绍,陕西省正在进行着地方传统特色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宝鸡一家锅盔加工作坊。原只是一个加工锅盔供应当地市场的个体户,通过专家指导,对其加工工艺、加工流程、原料、产品生产设备进行标准化规范,不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也更加安全可靠。标准化前,每天加工量仅百十斤左右,产品只是在当地低端市场销售的一般产品。标准化后,进行工业化生产,年消化面粉达一千多吨。产品成为注册的品牌商品,打入各大超市和旅游特产商店,进入了中高档消费市场。

蒲城“椽头馍”,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其制作工艺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只是家庭作坊制作,经营管理粗放、产品杂散乱差,质量良莠不齐,受恶性竞争和周边地区同类产品的挤压,使其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

2015 年,蒲城县委、县政府为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提升品牌形象,委托农业品牌化智库——农本咨询对蒲城馍进行品牌化发展战略规划。其战略规划的指导方针,就是“制定标准、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生态”。以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为引领,打造蒲城椽头馍地域特色品牌。来提升蒲城馍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蒲城馍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创新道路。当年,蒲城馍生产加工企业由50 家发展到180 余家,专业销售企业300 多个,年产值达到3.7 亿元。且发展势头强劲,该县规划到“十三五”末,蒲城馍产业年销售额要达到10 亿元以上;培养年产值达亿元的企业一家,年产值达5000 万元的企业3 家,培养10 家年销售额1000 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申报椽头馍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及创建区域性公用品牌;在西安等大城市设立蒲城椽头馍产品展示馆和分销中心;巩固西北市场地位,并将产品推向全国;建设蒲城馍生产示范基地及产业聚集区。

二、运城市特产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运城地处河东,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中,创造了全市众多知名特色产品,其中不乏驰名全国的产品,如煮饼,被鲁迅先生作为馈赠友人的礼品并写入小说。如临晋酱玉瓜,1914 年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牌奖。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如稷山麻花,宫廷食品落入民间,有上千年的加工历史。但观现状,除了个别特产有为数不多的专业生产厂家外,多数特产的加工,依然是以家族作坊式经营、传统手工式加工为主,产品销售的多数为当地低端市场,即使个别产品走向了全国,也少有打入中高端市场者。传统特产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对运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甚微。纠其原因,就是运城市对传统特产没有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提升现代化的技术内涵,步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在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中,对特产产品实行标准化进而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多数认为其标准化的事情是企业的任务,政府不宜过多干预。还有不少的人认为特色产品要保持其地域性的特色,就应该恪守传统的加工方式,就要用传统的加工器具,否则就会失其风味。还有的对特产实行标准化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持怀疑态度。片面的认为,发展产业要靠招大商引巨资,建大企业,靠传统特产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做大做强。因而在各级的发展战略中,对传统特产的发展很少涉及,在产业布局上,培植意识不强,扶持政策不足,在具体管理上,检查多于指导,技术体系少,惩罚规定多。

(二)现有标准体系难以支撑特产健康发展

对传统特产而言,现有的标准体系大多为产品的管理标准,而缺少系统的标准体系。不能推动传统特产的产业化发展,也无法保障传统特产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其技术法规、质量及安全标准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技术体系不健全,工艺标准缺失,安全标准水平低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特色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生产标准不统一,原料加工质量不统一,产品加工工艺不统一,因而生产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

其次是现有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协调性差,产品安全保障性低。特色产品的安全卫生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原料加工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程直至消费者。其标准应整体协调。而现实是各个标准分别由农业、卫生、商贸、食药、商检等部门执行。政出多门,每类标准都涉及到了相关内容,但又都不完善,衔接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因而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加工企业知道不应该添加什么,而不知道应该添加什么,标准配比如何,因而产品的安全程度难以保障。

再次是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缺乏程序管理标准,加工企业缺少产品的品类标准。因而造成同一企业的不同批次加工的产品质量不一,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质量标准不同。当下运城市特产的质量控制方式,仍是靠加工者的专业水准来把控,仍是以对最终产品的体验为主要方式。质量高下的标准,不是以理化数据检测为主,而是依靠人为的眼观口尝判别。

(三)标准化体系的缺失影响传统特产的市场竞争力

在加工方面,没有标准化体系的约束。原料和加工没有统一规范,质量差别明显,难以打造公用品牌形象,产品杂散,容易形成无序竞争。

在管理方面,没有标准化体系的依托,各自为政,只能依靠有关部门对其加工企业进行安全卫生方面的监督,而无法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指导规范,以致多数产品难以打入中高档市场。

在产业发展方面,没有标准化体系的支撑,技术创新难以施为,新技术应用难以推广,规模扩张限制条件颇多,产业带动效应不大,规模效应难以体现。

三、关于推动传统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引领

增强传统特产产业化发展的意识,以传统特产标准化推动产业化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通过对运城市传统特产的筛选分类,选择出具有地域特色又受市场欢迎的传统特产。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特色产品单品公用品牌打造。继而进行产业化的发展和规模化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并带动产业链发展。

(二)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咨询团队协同合作

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咨询团队协同合作挖掘研究特产传统生产工艺,优化确定工艺流程,制定科学的技术工艺。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特产的工艺标准、原料标准、商品标准。通过工艺的标准化,使特产生产工序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线,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批量生产,同时也带动了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技术创新。通过原料标准的制定,可带动特产原料所涉及的种植业、养殖业等进行基地化建设和订单化生产。同时也带动了原料加工的产业化发展。

(三)制定科技政策措施

支持引导企业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道路。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中,要以共享的理念,积极鼓励特产加工企业参与,要以企业为主体,研发的标准化体系成果,参与的企业享有受益权,采用标准化的企业,政府要予以支持扶持。同时支持发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如冷链、物流、仓储、包装设计、技术研发等。

(四)大力发展“互联网+特产”

一方面要加大加工企业的管理程序化和自动化建设。另一方面,把特产加工企业纳入智慧城市食药监管平台,实行全方位的全产业链的网络溯源追踪管理。再一方面,积极发展物联网,运用大数据对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指导。同时支持电商企业发展,拓展销售渠道,带动运城市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猜你喜欢

蒲城特产产业化
《特产研究》投稿指南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江阴特产——马蹄酥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人文圣地 魅力蒲城
蒲城酥梨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