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其体系的创新应用
2021-01-13姜溟涵
◆姜溟涵
一、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绩效管理含义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建立目标以及如何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目标上达成意见一致的过程。企业绩效管理旨在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目标。
(二)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绩效管理促进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提升。绩效管理通过设立一系列科学的目标,包括个人、部门及企业目标,从而为企业内部员工指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方向。企业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表可以及时跟踪下属员工的工作情况并针对其问题提供合适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员工在资源的支持下改进工作方法及态度,实现了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提高了组织的绩效水平。
2.绩效管理促进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在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可以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最大化处理业务的效率。并针对做某事件的目的、人员、实施方法以及如何传递四个方面对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升级,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3.绩效管理保证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绩效管理协助企业管理者根据公司设立的长期目标协调各个部门员工的工作,从而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形成“合力”共同实现企业短期发展目标及长期的发展蓝图。
二、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目前在一些企业内部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员工绩效水平提升十分困难。首先,企业引进的人才不够具有针对性。虽然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招聘了一定数量的员工,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的筛选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足,可能导致员工的离职和优秀人才的缺失,这将无法帮助企业实现整体绩效水平的显著增长。另外,一些企业的人才梯队搭建工作不完善。企业在人才的管理上没有实现未雨绸缪,没有充足的人才后备,因此经常陷入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通常情况下企业只会在某个特定岗位需要人才时才着手培养或招聘,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某岗位空缺,进而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的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因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方面表现在对员工物质层面的激励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关怀不到位。
在物质激励层面,一些企业报酬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员工获得薪酬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年薪制度,对于现代市场中的股权激励和期权激励等现代化激励方式引入较少。员工的付出与回报的差距较大也是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现代市场竞争的因素逐渐多元化,因此在对企业员工的评判上能只考虑其个人情况,例如学历,头衔等,而不考虑员工的潜力及在其他层面如口碑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这种评判方法是不可取的。
在精神关怀层面,企业缺乏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目前,一些企业忽视了精神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巨大作用。精神激励具有成本低,回报率高的特点,有助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这种氛围更加有利于员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觉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但现实中企业普遍更加重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并没有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现状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激励的效果不明显。另外,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物质需求,一段时间后还可能会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以至于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绩效考核和评定的体系不完善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确定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的大小,更可以在宏观上对整体企业的人员管理提供有决定价值的评估资料,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但目前企业的绩效考核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考核体系和内容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关系较小,这会导致企业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无法共同为企业的长期价值而努力,员工的工作目标往往会因此而分散,不利于企业实现绩效水平的提升。其次,绩效考核过于一致化,没有依据企业短期的经营计划和岗位实际进行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一些优秀的员工不能受到与之自身能力和对公司的付出匹配的认可和奖励,这会使企业的人才降低工作积极性和信心,甚至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另外,企业的考核目标和考核结果反馈的不及时也是绩效考核不能充分发挥其提升绩效管理作用的原因之一。
三、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为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在招聘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的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招聘。同时,要扩大企业招聘信息的覆盖面,多渠道对企业招聘信息进行发布,并在信息中对所需的人员的类型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人才。
在人才储备方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放眼全局,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要具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判的能力,便于企业及时获取所需人才和有价值的想法,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另外,完善员工的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这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建立明确有效的培训体系,不仅要进行提升员工自身工作能力的培训,培养员工自觉负责的工作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二)健全企业的激励制度
在物质激励方面,企业应增加绩效工资在整体工资分配中的比重,让能者多得,这一调整可以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精神层面,企业应不断向员工渗透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的融入到企业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念中,使员工将企业目标作为努力工作的方向,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企业管理者还应增加与基层员工沟通的机会,从而了解员工们不同的精神诉求,注重个体的差异,实行差别激励。通过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个人的重视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同时,适当的荣誉激励也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三)不断改善企业绩效考核工作
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根本,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将目标细分,分配到各个部门,进而确保企业内每个员工的努力方向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在设计考核指标时要切合实际,充分考虑到员工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要求要具有可及性,如果标准制定的不切实际或过于高,则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企业绩效则不能得以实现。
四、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归纳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员工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判断,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现阶段行业大环境,创新绩效管理手段,从而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利用大数据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特质
大数据技术具有在复杂的信息中发现暗藏的规律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明确组织内每一个员工的性格和能力,从而为其分配适合的岗位,以实现员工在岗位上价值的最大化。传统的岗位分配总是依据管理者的主观印象对人进行分析评价,存在分析不够全面客观的问题。但大数据的使用有效避免了人员分配失误问题,使员工有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大数据技术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框架,使企业管理趋向扁平化
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的绩效管理更加简洁,效率更高。通过大数据建立新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绩效管理更加透明,管理者能第一时间了解员工的工作信息,从而及时的将企业和员工的绩效相匹配。大数据还可以将传统的人为进行考评的方式转变为扁平化的数据分析测评方式,不仅使测评变得更加公正透明,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还有效的节省了人力资源,实现双赢。
(三)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内部沟通的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多元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缩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时间和成本,使企业内部的沟通能高效的进行。通过大数据技术充分了解员工状态,明确员工的内心诉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这种形式有效的解决了由管理人员主观制定规则的问题。
五、结语
良好的企业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目标相一致,从而共同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不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绩效考核会对企业产生相反的作用,不利于企业和员工价值的实现。在当下的企业绩效管理中,一些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激励制度和员工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形势,针对上述问题实施优化策略,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另外,企业管理者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背景下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优势,精准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平台,助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绩效管理发展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